一位诺贝尔获奖的华人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你获得成功的背后,哪间大学的哪位教授对你的影响最大?”华人答:“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幼儿园的老师,他们教我有一个苹果要分一半给小朋友,要按时作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要诚实……”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话,真令人惊讶,但稍一深究,都会拍案叫绝:对,这就是情商的力量。
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说的是教育的情智,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说的是情智的教育。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创立了情智教育。
(一)情智教育的概念
1.何为情?
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智力活动本身没有积极性,它的积极性来源于非智力的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构成。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而教学更应是充满情感的活动,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为什么有人读书,看着看着潸然泪下,读着读着又捧腹大笑?皆是情感使然!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教育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呼唤课堂上的情感魅力,这是人性的回归,这是教育的回归,这是教学本质的回归!
2.何为智?
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智慧”一词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谈及率极高。什么是智慧呢?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为,幽默的语言等等。北京师范大学王梓坤教授认为:智慧在于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两方面的深刻的理解以及透彻的领悟,智慧其实就是“理解”再向前走几步到“领悟”。印度人认为,智慧之于文化,正如语法之于语言。希腊人说:惊奇是智慧之母,怀疑是智慧之父。
课堂,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
3.何为情智?
我们可以尝试给“情智教学”一个初步的概念。“情智教学”就是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教学。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4.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情智”?
“情智教学”,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思考的,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情智和谐的人,这“人”的一撇上写着五个大字“高尚的情感”,“人”的一捺上写着五个大字“丰富的智慧”。和谐的情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和途径。为了造就情智和谐的全人,而不是造就唯知、唯情、唯理的半人。
为什么要专门突出“情智”呢?因为:一是,有情有智是我们人的本质特点。作为一名现代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感,也要有丰富的智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现代人的两大特征,缺一不可。二是,学科教学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丰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怀,一旦失去了情感,就不再是人文学科;一旦失去了智慧,也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魅力。三是,有情有智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因为教学需要激发情感,需要启迪智慧。儿童世界是蕴藏着丰富情感和智慧的未开垦的世界,需要我们教师用情去唤情,用智去启智。可以设想吗?如果我们的教育过程失去了情感和智慧,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多么的令人生畏呀!四是,有情有智是儿童世界对成人世界的呼唤。儿童时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时期,情感萌发于生命诞生之初,它在人生轨迹中发展着、孕育着。儿童的情感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成人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熏陶、去滋润、去培育。儿童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智力也萌发于生命诞生之初,它需要我们去激活、去唤醒、去启迪、去点化。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是教育教学的呼唤。
(二)情智教育管理策略
所谓“情智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学生,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智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课堂情智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情智交融,和谐共生。它强调“三重”:
一重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弱点,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优化组合,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并和谐统一于集体的大目标内。
二重关怀。关怀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需要亲情,需要同事情和朋友情,一个课堂内更需要营造上下关怀,互相关怀的氛围。关怀出效率,关怀出智慧,关怀出质量,这是生本情智课堂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重激励。人需要激励,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次亲热的握手,一个温柔的抚摸,能给学生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会赞美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恰当的激励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庸者变成智者。
总之,情智教育是利用情智互动的原理,对教师开展情智共生的培养,以情换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从而实现情智共生。这里的以情感引领智慧所追求的情智共生,趋向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它诠释了教学中的理性目标与非理性目标的和谐共生,实践了主客体交融的体验方法,主张以情感引领智慧,还主张以师的情智引领生的情智,追求完整性的情智共生。
(三)情智教育作为办学主张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其一,她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追求。“人”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我们这样解读“人”字:一撇侧重于感性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一捺侧重于理性的发展,智慧的发展,一撇和一捺的交叉点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我们“情智教育”培养的人,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加起来就等于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然而,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重识轻智的技术工具主义倾向的泛滥,情感在教育中的渐行渐远,使教育早已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远离了最初的源头。倡导情智教育,正是希望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重新回到教育的原点,按照教育的本源规律办事,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致力于完整的,和谐的人的培养,让我们的教育具有一种启迪生命,提升生命的光泽。
其二,她是当代教育的理性呼唤。现代文明要求我们具有两种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我们认为,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而“情智教育”就是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现代人。
其三,她还是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一种自然呼应。新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与技能”;二维是“过程和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以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教育”与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其四,她还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和谐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文化,是“和”文化、“情”文化;西方文化是理性文化、智文化。“情智教育”旨在融会中西文化精髓,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为我所用。
“情智教学”就是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教学。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一)情智教学的特征
1.从外部特征来看,情智课堂应表现为“四小课堂”
“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2.从内部特征来看,情智课堂应该是“登山式课堂”
在充满智慧挑战与情感张力的课堂上,学生应随着对教学文本的不断介入,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渐地攀登知识的高山、能力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对学生而言,课堂始终是一个充满着智力挑战与情感鼓舞的“场”,它的动情点与思维点是学生情感与智慧不断得以攀升的沃土。
3.从具体的操作策略来看,情智课堂应该具有几个特征
首先,情智课堂应该具有画面性、情境性;其次,情智课堂应该向学生的问题敞开,课堂应基于学生的问题而不断展开和推进;再次,情智课堂应该挑战矛盾冲突,应该善于发现并开掘文本的空白点、疑惑点、矛盾点,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思维的冲突之中;最后,情智课堂还应该具有故事性,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故事记忆,使课堂充满情趣。
(二)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入境——启动情智
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操作方法: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2.感悟——生成情智
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提高迁移运用能力;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操作方法:初读感悟,诱发情智;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3.交流——发展情智
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操作方法:辩论式交流、倾诉式交流、拓展式交流。
4.表达——展现情智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操作方法:迁移表达、想象表达、感受表达。
(三)情智课堂实施路径
“用心关注,真诚交流”作为建设“情智课堂”的切入点,把教师“用心”、“真诚”作为“情智课堂”生成的基础,以“精、境、情、实”为基本路径,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1.“精”:教师精心把握教材和学生,精心预设情境,精心预设生成。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走进”:走进教材,走进学生,走进问题。即教师要感知教材,感受意境,走进情境;要蹲下来看学生,倾听和思考学生的问题;精心预设问题,这些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
2.“境”:利用三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用语言创设:要求教师通过感性的语言描述,让孩子们受到感染;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可视、可听的情境;最后,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情境。
3.“情”:教师要做到“真诚、用心”,自觉养成四种教学行为习惯——用耳倾听:教师要听清学生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耐心听,能听得出、听得懂学生的心声和心情。用眼观看:教师要注意观看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不是真真正正在学习。用心感受: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心去感受学生,学会耐心等待学生灵感的出现,达到与学生心心相印。用口诉说:要求教师“我口说我心”,说出的话应该能和学生有碰撞、有感应、有呼应,做到和学生真诚交流。
4.“实”:教师要把“实”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做到真实、平实、实效。真实——教师要关注真实的课堂,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是否在关注着课堂上师生的行为,自己提出的每个问题是否得到学生用心的参与和回应,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抓住了主要的问题。平实——教师应该有一颗平实的心,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个“尽量”: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尽量和每一个学生对话而不仅仅是和学生群体或个别学生对话;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而不是只盯着几个能给老师增光的学生。实效——教师要关注课堂的实际效果,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和收获。理想的“情智课堂”既是热热闹闹的课堂,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课堂,是能给师生带来震撼的课堂。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真心向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变化,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调控课堂,用智慧发现和捕捉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精彩事件和意外收获,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心动和幸福。
(四)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