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我校的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法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温家宝同志在《人民日报》人民网(2009 年 01 月 05 日)上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他说道:“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剔除新课程改革“热闹”背后透露出的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改革发展阶段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名师名校的成功之道。鉴于此,我们在大量学习、实践中,对“生本情智”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便构成了“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我们依据了如下理论:

1.建构主义。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他指出教育者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为促进有意义学习,从认知维度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的教学策略,即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通过提供抽象性、概括性和包容水平均高于新的学习材料的组织者,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特别有关的方面建立起联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4.动机理论。奥苏贝尔还注意到影响学习过程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认为动机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有意义学习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动机”。

5.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乃是教学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

二、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深远;脚踏实地,更觉使命重大!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成果,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焕发生本情智教学研究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中认真学习借鉴国外以下三个方面的先进教育经验。

1.数字化学习创新经验:颠倒的课堂

由美国密西根大峡谷大学数学教师Robert Talbert于2010 年在MATLAB课程试验成功,受到Intel学习项目的推崇。所谓颠倒的课堂,说到底,就是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把知识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过程放在课前,而把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思维的训练过程等放在课内,以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师生的倾听、分享、帮助、指导。Robert Talbert的实验,为改造目前被许多人所诟病的“导学案”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关键是“导学案”应该成为指导和帮助学生课前学习的“支架”,而不是练习册。

2.美国以项目和任务为基准的教学改革

这种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这种学习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二是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四是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3.日本学者佐藤学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

佐藤学认为,未来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要创建学习共同体,就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三种转变:一是在传统的课堂里,学生通常坐在教室里仅仅依靠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来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通过和教师、同伴、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接触与对话,通过各种媒介化的活动(如观察,调查,实验,讨论等)来进行。二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通常是个人化的活动,学生很少通过交往互动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人们把不借助别人的帮助、独自解决问题的学习,称之为好的学习。而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人们把“互惠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的学习称之为好的学习。三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获得和巩固预定的知识、技能上,新的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把各自的学习经验表达出来,在共同分享和交流中,帮助个体反思性地领会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经验的基础,可以保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优效性;而教学思想的指导,可以保障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确立教学模式的生成原理和逻辑起点,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认识和选择教学模式、运用和检验教学模式、归纳和演绎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

三、问题的提出

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并切实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地、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儿童自己。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儿童就会忘我,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角度来审视研究课堂教学,构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提出“生本情智课堂”教学方案,努力实现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教学目标

教育的本体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行动的真正发生之处,这是教育的能量发挥、情感升华、成效出现的地方。我们需要多“培根”,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促进他的成长;努力实现找出一个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而坚实的进步”(大教育家美纽斯的理想);努力追求“一种真正地、直接地、完整地进入课堂的改革,直指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在课堂教学效益上,我们追求高效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全力构建“生本情智”课堂建设年“九有”方案。所谓“九有”即“有目标,有模式,有标准,有环节,有重点,有要求,有交流,有保障,有评估”。努力构筑理想高效课堂,落实“生本情智”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通过文献查阅,聆听专家讲座,采访优秀学校,实践研究等学习活动,我们确立了如下观点:教育的本体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行动的真正发生之处,这是教育的能量发挥、情感升华、成效出现的地方。我们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着眼于学生的情商,智商双向开发,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理念,教师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忘我的课堂,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

基于此,我们以“上好每堂课”为指导思想,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热爱学习的孩子”为基本价值观,以实施与完善“生本情智课堂六步式”教学范式为研究路径,朝着理想课堂倡导的知识、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的境界努力,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本真,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1.实现“六是”主张。即生本课堂是前提,先学后教是基础,以学定教是重点,以教导学是关键,精彩主持是亮点,“教”为了“不教”是追求。

2.体现“两合”要求。在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师引导与“魅力小老师”精彩主持相结合,力求实现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发生着高水平的智慧投入与思维碰撞的活动。

3.落实“一贯”方案。加强训练、辅导及榜样影响,研究实施学生良好习惯同主题分层序列达标方案,开展课堂观察、成果展评等形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五、操作程序

教与学的结构框架和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教学对话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景,形成有序、民主、和谐的共同语言和互相倾听的局面。对话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建构方式。基于此,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课前定向预习——精彩入课两分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有效训练——检测评价。

第一步:课前定向预习

以学生原始、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定向预习,让学生在“预热”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难点,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起点。

1.精心编写导学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理解”、“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首先必须熟悉并唤醒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然后,从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原则出发,清楚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要注重分层探究、有序引导和方法渗透,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保证学生足够的预习空间,先放后扶,立足过程,强调迁移,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动手做”、自主质疑和“尝试练习”等有效的预习探究活动中,完成对学习材料的独立学习,具有了“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循序渐进指导。预习初期,教师在要求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尤其对一些中下等的学生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并开展“手拉手”的活动,让他们也能感到预习的喜悦,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渴望。

4.有效管理评价。学生已有的经验是课堂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学生的差异是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性资源”。教师讲课前一天或几天把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并及时检查。教师以学定教,以“活资源”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中信息资源的重组者,引导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

第二步:精彩入课两分钟

1.坚持口算训练。为了组织教学,也为了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程度,坚持在入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训练。这样,可以促使计算正确、迅速这一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合理地创设镶嵌数学思想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展现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建构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卷入”学习活动之中,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以深刻的数学知识观去实现合情合理的“再创造”。

第三步: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个体智慧的发展升华,离不开群体的情智碰撞和互激。

1.精搭配优调整。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优化组合,开展 2 人配对或 4 人相邻式的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一段时间后,根据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角色互换,或进行组际间的人员调整,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激活预习思考。把小组合作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上,展示预习中学习到、领会到、感受到的知识与心得,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再加工。这是一个学生需要帮助、期待理解、希望认可的过程。

3.小组合作探究。避免小组合作中的“高原”现象,实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参与,在组内分工协作、实验演示、互相讨论和共同切磋等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情感,从而实现不同群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4.实现管理激智。一是小组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可以提士气;二是真正落实人人都是主讲,人人都是主持;三是主讲有层次差别,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极致效果……小组合作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力求做到“优困兼顾”、“生生互动”,以情牵情,以智激智。

第四步:师生互动

教师的精彩来自于学生的精彩。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叶澜教授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走向讲台或展示研究成果,或提出疑惑,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1.同伴互助成长。儿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因为同龄的关系,他们更容易相互理解。学生依靠“竞争合作对手”、“同伴互助”来制定目标、互相帮助、快乐成长。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课堂创造了一种新的学习生态。

2.精彩“小主持”。学生沿着主持——补充——联想——预测——评研的思维顺序,将他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评研质疑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展现智慧,体验“教”学知识,学会方法,培养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3.充分主导点拨。生本情智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地方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推手,善于启发思考,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敢于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确保知识的正确性和系统性。

4.思维同构共生。“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教师不但要关注知识点的教学,更要重视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建构开放的、网络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师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中,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刻。

5.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认知水平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学,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选择的空间,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也是生本情智课堂的精髓所在。

6.有效激励评价。这是课堂充满生机的永恒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消灭“高原”和“倦怠”现象,让学生通过“成功体验”再诱发、强化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姿态。

第五步:有效训练

有效的训练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1.练习形成技能。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设计基础性、发展性和拓展性等课堂练习,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集体“诊断”和个体“评研”,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反思促进内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梳理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第六步:检测评价

1.精心设计检测。在各个知识块学完之后,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达标测试,分层设计少而精、难易适中、体现三维目标的题目,不必过多,针对性要强。

2.认真分析反思。每节课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和教学反思,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为校本教研积累第一手资料。

3.堂堂清日日清。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

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说:“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总之,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换一个角度来说,在教学当中,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益途径就是一条不妨错过的路。

六、课堂展示重点

切切实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解决学生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学习还给学生,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生本情智教育的课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

2.突出探究、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数学)》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而,我们开展“生本情智”学习活动,不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设置疑问,几乎不讲多少课。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3.突出小老师讲解

很多时候,学生不会做题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因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找会做题的同学来黑板前给大家讲题,偶尔找几个不会做题的学生讲讲题,学生们也受益不浅,充分体验了学生的主动性。

①讲解的方式多样化。提问式讲解:即边提问(启发)、边讲解、边总结。点拨式讲解:找准学生理解的难点和误区,用提问的形式提示学生思考,教师只提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讲述自己的思路。

②讲解的范围灵活化。全班范围内讲解,小组范围内讲解,给个别学生讲解。

③讲解的主体多元化。教师讲解、学生讲解、学生互相讲解。

④学生讲题要求。谁讲谁主持课堂提问、讲解;声音大;不挡着同学看黑板;尽量不看题目内容,早记住;仪态自然大方,不紧张;讲题思路正确;着重讲解思路和难点,语言要简练;听讲者认真倾听,并及时质疑,及时发问、补充等。

通过日常训练,学生讲题水平有所逐步提高,伴随着教师的及时点拨与总结,学生的思维日渐流畅,语言表达日渐清晰。小老师的参与给多味的课堂学习又添加了新的活力。

4.突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以良好习惯为抓手,重视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训练的培养,要有实际操作内容和具体呈现状态。重点在课前准备习惯、预习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用眼习惯、小组合作习惯、回答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倾听习惯、思维习惯、评教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检测及相关资料落实。

七、实现条件

成功的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理念”,同样需要依靠适切的“实施条件”来共同促进教改取得成功。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法的实践与完善取决如下条件的有机达成:

1.巧设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3.交流共享。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5.学习策略。教师应该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6.自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先教为先学,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学习过程与成果,发表个人见解与质疑问难的机会,从小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拓展教学的育人价值。

有利的学校条件能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进行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八、教学评价与管理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机制,都有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学论教,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法要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六个转变: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转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转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简单问答式的交流互动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为主。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作用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关于学的方面,具体操作是:

(1)分主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地方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对争论和假设做出总结,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教师们作为学生生命的“牧者”,敢于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

(2)富评价方式。一是主持人评价记录,根据小组内主讲的顺序赋予展示不同的标志,二是教师的随机增减标志,三是学生质疑和回答记录。主持人的作用就是主持流程,分配任务,及时评价。评价是主持人最重要的作用。

(3)效激励评价。激励评价是我们精彩主持课堂充满生机的永恒动力。没有及时的激励评价,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生命之源。激励评价也是消灭“高原现象”,消灭倦怠现象的最好办法。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成功体验”再诱发强化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发展。

“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模式的落实,需要配合实施新的评价体系,需要老师们以积极的心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回避问题,隐藏问题,而应该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发现、研究和交流问题。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和评价,需要有效措施的强劲推进。

(1)强化行政推进。学校立足实际,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列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教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分层促抓。

(2)加强学习跟进。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及名师工作室的业务指导跟进作用,确保学习的经常性和实效性。

(3)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组内、校内及校际间等的主题研讨,使教学研讨常态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4)通过评比拉动。用评比作为动力,作为导向,作为鼓励,通过及时的评价促进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更深入、扎实。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生本教育采用评研式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以关注“学”的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成为推进“生本情智六步式”教学模式的添加剂和润滑剂,我们“静待花开”,花期一到,自然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情智六步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对话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师生对话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生本情智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只要坚持、付出和思考,必将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给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oMBnk9pTlBI6Q1woA98uC5rVkuEYBt92NiRH15xnHLjL8aFfdPx8Ja4o7wg9RG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