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卫生服务的发展,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卫生事业经费中 70%用于卫生人员工资。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规模与水平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社会需要、居民需求和社会经济对卫生事业的支持能力。
WHO在 2000 年提出要实现全球每千人口医生数为 1 人的目标。美国社会学家英克斯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标准中,每千人口医生数为 1.25 人。由此可见,每千人口医生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指导意义。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和流动更是直接影响到人们是否能够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在任何国家,如无政府政策干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自发流动总是有利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关于什么样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比例,才能满足地区的医疗需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也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缺乏系统全面研究,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如何来配置卫生人力资源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合理进行配置。
本研究将在充分调查研究苏州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健康需求的基础上,研究苏州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为制订发达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苏州情况
2016 年苏州市户籍人口 6781957 人,常住人口 1064.74 万人。2016 年全市出生 75958 人,死亡 48016 人,出生率为 11.2‰,死亡率为 7.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12‰。全市登记注册的卫生机构 3175 个(含医院、卫生院、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比上年增加 54 个机构。全市医院共有 206 家,其中,综合医院 97 家。2016 年新设置二级医院 4 家、复核评价 11 家医院,全市共有三级医院 19 家、二级医院 67 家。年末全市实际开放床位 63241 张,比上年增加3937 张,增加 6.64%:其中医院 56697 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卫生院)6278 张,分别比 2015 年增加 7.36%、0.79%。按常住人口计算,2016 年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 5.94 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5.32 张(见图 1-2-1)。2016 年卫生机构数及床位数见表 1-2-1,分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情况见表 1-2-2。
表 1-2-1 2016 年卫生机构数及床位数
图 1-2-1 2011~2016 年苏州市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的变化趋势
表 1-2-2 分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按经济类型划分,全市 3175 个机构中,公立机构 1866 个,民营机构 1309 个。医院中,公立医院 65 家,占医院总数 31.55%;民营医院 141 家,占医院总数68.45%。医院按床位(实有)数分,500 张(含)以上 30 家,100-500 张(不含)之间95 家,100 张(不含)以下81 家。2016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人员总数89276 人,较上年增加 5279 人,增幅为 6.28%。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72166 人,占 80.83%。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6.78 人,执业(助理)医师 2.60 人,注册护士 2.88 人。具体数据见表 1-2-3 和图 1-2-2。
表 1-2-3 2016 年卫生人员数
图 1-2-2 2011~2016 年苏州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的变化趋势
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 9327.60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195.80 万人次,增幅 2.14%。其中门、急诊人次数为 9144.77 万人次。全市医疗机构入院人数176.63 万,比上年增加 13.42 万人,增加 8.22%。全市医院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为47.89 万,比上年增加 5.15 万人,增加 12.05%。具体数据见表 1-2-4。
表 1-2-4 2016 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及住院服务人次
续表
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 85.06%,其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为 88.17%、卫生院为 64.3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 47.26%。全市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 10.03 日,其中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 10.21 日,卫生院为 7.86 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 8.40 日。各类机构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见表 1-2-5。
表 1-2-5 2016 年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情况
综合医院平均每一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为 239.67 元,比上年增加 13.98元,增幅 6.19%;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 11010.68 元,比上年增加 308.23 元,增幅 2.88%。中医医院平均每一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为 247.78 元,比上年增加17.36 元,增幅 7.53%;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 9823.27 元,比上年增加 217.32元,增幅 2.26%。各类医院医疗费用见表 1-2-6。
表 1-2-6 2016 年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及人均医疗费用
(2)江苏情况
2016 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31235 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比上年增加 210 个。其中:医院 1679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9116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059 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 98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57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85 个。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24528 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 79.03%;营利性医疗机构 6509 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 20.97%。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 3825 个,占 12.55%;集体 17259个,占 55.61%;联营 636 个,占 2.05%;私营医疗机构 7332 个,占 23.62%;其他机构 1951 个,占 6.17%。医疗机构中,公立医疗机构 21154 个,占 69.16%;非公医疗机构 9883 个,占 31.84%,较上年增加 48 个。医疗机构中,三级医疗机构 156个,二级医疗机构 384 个,一级医疗机构 697 个。医院中,公立医院 525 个,民营医院1154 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 张床位以下医院993 个,100~199 张的医院260个,200~499 张的医院 225 个,500~799 张的医院 86 个,800 张及以上的医院 115个。800 张及以上床位医院较上年增加 5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60 个,乡镇卫生院 1039 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 8634 个,村卫生室 15481 个。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三级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10 个,二级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23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7 个,卫生监督机构 106 个。
2016 年末,全省医疗机构床位 443100 张,其中:医院床位 356228 张(内:公立医院 248681 张,民营医院床位数 107547 张),占床位总数的 80.3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7546 张,占床位总数的 17.50%。与上年比较,全省医疗机构床位增加 29488 张,增长 7.13%,其中:医院床位增加 27728 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 1413 张。全省每千人口床位数由 2015 年的 5.19 张增加到 2016 年的5.54 张。
全省卫生人员总数 654210 人(包括村卫生室,下同),与上年比较,增加 35265人(增长 5.7%)。卫生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 517065 人,其他技术人员 25200 人,管理人员 26379 人,工勤技能人员 53022 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30060 人(增长6.17%),其他技术人员增加4396 人,管理人员增加749 人,工勤技能人员增加 3409 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在岗执业(助理)医师 204687 人(其中执业医师 169922 人),较上年增加 15471 人,增长 8.18%,在岗注册护士 221202 人,较上年增加 17204 人(增长 8.43%),全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 2012 年1.99 人增加到 2016 年 2.56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 2012 年的 1.96 人增加到2.77 人。
(3)全国情况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2015 年 5.11 张增加到 2016 年 5.37 张。2016 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2.31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2.54 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 1.51 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6.31 人。
表 1-2-7 苏州与江苏、全国、世界卫生资源的比较
(1)数量不足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苏州每千人医生数似乎不低于高收入国家,但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苏州每千人医生数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且医生专业水平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比。
如果这个数字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数字才有意义。美国在 2003 年的每千人医生数是 2.3 人,比我国同期高 45%。但美国的医疗服务并没有出现过剩而导致服务费用下降的趋势,相反是逐年上升。
另一方面,我国的《执业医师法》仅仅允许卫生工作人员在一个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执业,而这些发达国家没有这个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医生,可能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但中国的医生只能在一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因此相比而言,为了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数量,中国地区所需要的千人医生数要多于发达国家所需要的千人医生数。因而,我国的千人医生数在这个方面无法和发达国家的千人医生数相类比,从而进一步削弱我们的千人医生数质量。
(2)质量不高
苏州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构成较低,本科以上学历,仅占 50%。高级职称医师仅占 20%。苏州执业医师学历和高级职称医师构成需要提高。
在美国有三种临床医学学位,医学博士MD(MEDICAL DOCTOR,137 所医学院),传统西医医学博士D.O.(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26 所医学院),足腕肢端医学博士DPM(DOCTOR OF PODIATRIC MEDICINE,9 所医学院),都是大学本科之后的 4 年学位。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毕业生属医学博士MD,其入学要求也较其他两种医学博士略高。临床医生培养过程的质量起始于医学院招生。医学院衡量考生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本科学习成绩平均指数(GPA)。一般说GPA要达到 3.8,或平均修 5 门棵,4 门成绩为A,1 门成绩为B,才有把握被录取。考生候选条件一般包括三方面:1.大学本科学习成绩优良,医学必修基础课成绩优秀;2.合格的入学考试成绩;3.较高对话能力及技巧,有具体的社会服务经历。临床医学考生必须通过学校招生组织的面试来显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学校一般很注重考生的具体服务社会的经历。这体现了责任心和爱心,是临床医生所必需的。
表 1-2-8 苏州卫生技术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
续表
(3)负担很重
表1-2-9 2013 年中国与一些国家标化死亡率比较(每百万)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群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医生负担很重。据预测,2016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达 15.5%,随之而来的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增加,城乡年门诊、年住院需求量也将分别增加 3 成左右。显然,如不正确认识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严峻性,届时卫生服务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将成为一句空话。苏州情况更是如此。
(4)城乡配置比例不合理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 2/3 又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现行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使公共卫生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基层卫生资源中更有不少人无大专以上学历;卫生人力知识老化,更新不足。有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每五年更新一次,而我国除大城市、大医院、大的科研单位外,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接触国际最新医学动态;医学专著随知识更新修订再版不及时,医学图书资料陈旧,继续学习的条件差;卫生专业人员离开学校后再系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能力都较差,跟不上当代医学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我们卫生人力资源中的顶尖人才队伍和学科带队人队伍年龄老化。
根据苏州卫生的现状,来自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许多方面的挑战愈加严峻,提升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能力势在必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不仅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形成社会共识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抓住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时机,强化卫生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整体实力。根据苏州卫生的现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苏州常住人口统计,按每千人医生数不应低于 3,每千人病床数不应低于 5。
政府必须统筹规划,按照有关技术指标,统筹考虑苏州地区的卫生服务人口中外来人口多、服务半径大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力和物力投入,避免卫生机构通过盈利创收维持运行,最终建设一支有医疗服务良好形象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专业队伍。
围绕提升医疗卫生核心能力,医疗卫生系统应以提高核心能力为主导开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推行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套完整、现代、高效的人事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推行岗位聘用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确立各级机构的定岗、定人、定责要求;对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人员,帮助其充电改进,到期仍不能达标的,作调整调离;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努力降低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切实优化人员结构,保障人员素质。
政府应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性,平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城乡、地区间的差异,确保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有效到位;研究制定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的中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明确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内容、途径和保障措施,把握发展的计划性和长远性。
要改变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欠缺的现状就必须调整教育结构,与医学院校合作,优化卫生专业课程,以改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加强实践和毕业后继续教育,培养既懂医学治疗又通晓疾病预防的适用型、综合型卫生人才,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的需求。
医疗卫生人才的配置与居民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一个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地区必然要配置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所以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强化三级预防,预防和减少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