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肿瘤

(一)概述

2016 年全市所有各级医疗机构报告 23317 例肿瘤,其中恶性肿瘤 22935 例,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和动态未定肿瘤 382 例。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 340.99/10万,男性 373.76/10 万,女性 309.43/10 万。前五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占19.44%,胃癌占 13.42%,结直肠癌占 11.66%,乳腺癌占 7.50%,肝癌占 5.89%。

全市居民 2016 年因恶性肿瘤死亡 14354 例,恶性肿瘤死亡率 213.41/10 万,前三位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其中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25.85%,胃癌占16.44%,肝癌占 11.14%。

指标说明: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发病率(1/10 万)=(当年全市新发病例人数/当年全市居民数)×100000/10 万;死亡率指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死亡个体数与同期平均种群数量的比值,公式:死亡率(1/10 万)=(当年全市死亡人数/当年全市居民数)× 100000/10 万;标化死亡率指按同一人口年龄别构成比(2010 年标准人口构成比)与实际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出来的死亡率,用于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差别的地区进行全人群死亡率的比较,公式:标化死亡率(1/10 万)= × 100000/10 万,式中 nP x 是标准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 nM x 为待标化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 n 为各年龄组间距, x 为各年龄组起始年龄。

(二)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6 年苏州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373.76/10 万。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达 88.04/10 万,其次分别是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309.43/10 万,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发病率为49.64/10 万,其次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见表 2-1-5)

表 2-1-5 2016 年肿瘤报告发病情况表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277.86/10 万,其中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达 82.92/10 万,其次分别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151.35/10 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为 28.42/10 万,其次分别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见表 2-1-6)

表 2-1-6 2016 年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三)发展趋势

2016 年恶性肿瘤发病率较 2015 年和 2010 年均有上升,2016 年恶性肿瘤死亡率较 2015 年和 2010 年略有上升,但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见图 2-1-4)

图 2-1-4 历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情况

(四)综合评价

苏州市从 1973 年开展死因调查至今,恶性肿瘤一直位于死因顺位前列,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340.99/10 万)和死亡率(213.41/10 万)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013 年 284.55/10 万、176.28/10 万),也高于江苏省(2010 年 264.22/10 万、183.08/10 万)。在影响苏州市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中,恶性肿瘤对居民的寿命影响最大,如果去除恶性肿瘤,苏州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预计可增加 3.55 岁。基于我市恶性肿瘤防控的严峻形势,我市开展的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纳入肿瘤筛查机制,目的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病人,从而降低肿瘤死亡率,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近 10 年,苏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经标化后,总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老年人口是恶性肿瘤死亡高发人群、且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有关系,因为有研究表明老龄人口比例的显著增加是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男女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前三位均为肺癌、胃癌、肝癌,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与男性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接触致癌危险因素机会较多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二、脑卒中

(一)概述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2016 年苏州市缺血性卒中发病率(438.59/10 万)高于出血性卒中(67.27/10万),占脑卒中总数的 82.52%。

(二)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6 年苏州市脑卒中报告 35750 例,报告发病率为 531.52/10 万;脑卒中死亡人数 9319 人,位于死亡顺位的第二位,死亡率为 138.55/10 万,标化死亡率为56.15/10 万。男性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为 139.14/10 万,女性居民的死亡率为137.98/10 万。标化后男性死亡率略高于女性(60.22 > 52.00/10 万)。

从脑卒中发病的不同类型来看,脑梗死占的比例最大,占所有脑卒中的82.52%,发病率为 438.59/10 万;其次是脑出血,占 11.20%,发病率为 59.54/10万。从性别比较来看,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见表 2-1-7)

表 2-1-7 苏州市 2016 年居民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情况

从脑卒中死亡的不同类型来看,脑梗死占的比例最大,占所有脑卒中的43.73%,脑梗死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60.59/10 万和 22.86/10 万;其次是脑出血,占22.43%,死亡率为31.07/10 万,标化死亡率为14.85/10 万。从性别比较来看,脑出血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脑梗死男女差异不大。(见表 2-1-8)

表 2-1-8 苏州市 2016 年居民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率(1/10 万)

分年龄组比较发现,60 岁之前脑卒中死亡率较低,之后快速上升,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死亡率也快速增加,到 85 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高达 3338.40/10 万。(见图 2-1-5)

图 2-1-5 苏州市 2016 年脑卒中年龄别死亡率分布情况

(三)发展趋势

2016 年脑卒中发病率较 2010 年和 2015 年呈现上升趋势,2016 年脑卒中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 2015 年和 2010 年变化不大。(见图 2-1-6)

图 2-1-6 历年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情况

(四)综合评价

脑卒中是影响苏州市居民寿命损失的第二位死因,如果去除脑卒中死因,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增加 2.38 岁。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已建立卒中中心并将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机制作为一项工作重点,为居民提供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状况评价。脑卒中预防重点应把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重点预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戒烟、控烟,合理膳食,同时加强对高血压目标人群的系统治疗和管理。

三、心脏病

(一)概述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常见体征为心脏增大征、异常心音、心律失常征、脉搏异常等。2016 年苏州市居民死于心脏病 5511 人,位于第四死亡顺位。

(二)死亡率

2016 年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率为 81.94/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2.25/10万。男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为 78.32/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5.09/10 万;女性粗死亡率为 85.42/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29.45/10 万。(见图 2-1-7)

图 2-1-7 苏州市 2016 年居民心脏病死亡率

分年龄组比较,60 岁以前心脏病死亡率很低,60 岁以后死亡率直线上升,到85 岁以上年龄组最高,高达 2375.17/10 万。(见图 2-1-8)

图 2-1-8 苏州市 2016 年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分布情况

(三)发展趋势

心脏病粗死亡率近30 年呈现上升趋势,从1987 年的51.96/10 万上升到2013年的 87.38/10 万,上升幅度高达 68.17%,2014 年之后由于统计原因略有下降,即肺源性心脏病追溯根本死亡原因很多病例归到慢性支气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015 年降至 75.21/10 万,2016 年上升为 81.94/10 万。标化死亡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见图 2-1-9)

图 2-1-9 历年心脏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情况

(四)综合评价

心脏病是影响苏州市居民寿命损失的第四位死因,如果去除心脏病死因,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增加 1.37 岁。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中落实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工作的同时,建立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提高救治率。对心脏病的防治,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规划,完善健康教育网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预活动;大力培训广大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对 35 岁以上人群定期开展心脏病普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提倡控制血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改善生活环境,避免噪音和拥挤,提高生活质量。

四、糖尿病

(一)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常见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糖尿病后期通常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

(二)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6 年苏州市报告糖尿病 22101 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 328.59/10 万,男性285.17/10 万,女性 366.72/10 万,男性低于女性。2016 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 18.7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9.01/10 万。男性糖尿病死亡率水平低于女性,去除掉年龄差异后,男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仍低于女性。(表 2-1-9)

表 2-1-9 2016 年居民糖尿病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10 万)

(三)发展趋势

2016 年糖尿病发病率较 2010 年呈现上升趋势,与 2015 年相比变化不大,2016年糖尿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 2010 年和 2015 年呈现上升趋势(见图 2-1-10)。

图 2-1-10 历年糖尿病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情况

(四)综合评价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预防重点应将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加大科教力度,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戒烟控酒,合理膳食,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五、呼吸系统疾病

(一)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主要包括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2016 年苏州市居民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共 5665 人,位于第三死亡顺位。

(二)死亡率

2016 年苏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 84.22/10 万,标化死亡率为29.65/10 万。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98.68/10 万和37.09/10 万,女性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70.30/10 万和 21.89/10 万。无论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见图 2-1-11)

图 2-1-11 苏州市 2016 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分年龄组比较,65 岁以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低,65 岁以后死亡率直线上升,到 85 岁以上年龄组最高,高达 2643.09/10 万。(见图 2-1-12)

图 2-1-12 苏州市 2016 年呼吸系统疾病年龄别死亡率分布情况

(三)发展趋势

自 2014 年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由于统计原因略有上升,即肺源性心脏病追溯根本死亡原因,很多病例从心脏病归到呼吸系统疾病,但仍然需要引起关注。2016 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 2010 年略高,但较 2015 年有所下降,标化死亡率较 2010 年和 2015 年略有下降。(见图 2-1-13)

图 2-1-13 历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情况

(四)综合评价

呼吸系统疾病是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气候、遗传等诸多因素相关的疾病,是影响苏州市居民寿命损失的第三位死因,如果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增加 1.39 岁。当前控烟、减少环境污染是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国烟草生产量占世界首位,吸烟人数占人口比例为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戒烟,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居民生活环境水平急需提高。

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

(一)概述

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是指个体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个人行为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等。

我市 2005 年开始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工作,以后每 2~3 年使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不作测量,为非固定人群。调查对象年龄固定为 18~69 岁,男女比例尽量接近 1:1。

(二)2016 年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

2016 年全市 9 个县级市、区(昆山市信息未列入)调查 34201 人,有效问卷34092 份,男女比例为 1:1.16。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如下:

1.肥胖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评判肥胖的标准:BMI18.5~24.9 为正常,25 ~29.9 为超重,30 以上为肥胖,18.5 以下为消瘦。此次监测者 23886 人(70.06%)为正常,8093 人(23.74%)为超重,837 人(2.45%)为肥胖,1279 人(3.75%)为消瘦。

2.每天睡眠时间:66.97%的居民是在 6~8 小时,13.88%在 8 小时以上,15.88%介于 4~6 小时,1.00%是小于 4 小时,2.24%的居民睡眠是没有规律的;睡眠质量:43.74%好,51.15%为一般,4.83%差。

3.吸烟情况:9.20%的人吸烟(其中男性吸烟 39.83%,女性 0.52%),4.71%的人过去吸烟;35 岁以上的吸烟率为 20.89%。在吸烟的人中,开始吸第一支烟的平均年龄是 22.33 岁,他们平均每天吸 15.18 支烟,目前打算戒烟的有 18.44%。

4.饮酒情况:经常饮酒的有 7.33%,偶尔饮酒的有 18.18%。他们在过去 30天中,饮酒超过 15 次的有 29.94%;他们在过去 30 天,有一次以上饮相当于 3 两以上的白酒的有 33.59%。

5.活动情况:在过去 30 天中,认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体力活动属于不太活动的有 10.11%,轻度活动的有 52.30%,中度活动的有 33.91%,重度活动的有3.46%;在过去 30 天,参加过体育锻炼或运动的有 34.88%。

6.高血压意识:能分辨出正常血压的居民有 33.71%。

7.糖尿病意识:能正确知道糖尿病后遗症的占 17.13%。

(三)发展趋势

2005 年至 2016 年,我市共开展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6 次。通过历次调查比较显示:吸烟率呈下降趋势、锻炼率有波动、饮酒率呈下降趋势、健康率呈上升趋势。(见表 2-1-10)

表 2-1-10 历次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指标)

指标解释:

1.吸烟:一生中连续或累计吸烟六个月或以上者。

吸烟率:指符合吸烟的条件,在调查前 30 天内吸过烟的人占调查数的比例(%);

2.锻炼率:指在过去 30 天参加过体育锻炼或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数的比例(%);

3.饮酒:指喝过购买或自制的各类含有乙醇成分的饮料,包括白酒、啤酒、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饮酒率:经常饮酒和偶尔喝酒之和的人数处于调查人数的比例(%);

4.健康率:指居民在过去 30 天内没有身体感觉不好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

(四)综合评价

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是慢性病个体危险因素监测的主要方法,苏州市定期开展工作,具有实际价值。从历次调查结果来看,吸烟和饮酒这两大个人不良健康行为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居民健康的自我感觉也在稳步提高,这些与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的组织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2013 年我国 18 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27.3%,30 天内饮酒率 28.1%,锻炼率 20.0%;2013 年我省 18 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 22.3%,30 天内饮酒率 26.2%,锻炼率 17.4%。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居民抵抗行为危险因素的覆盖面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HCS+/WEp45J87JKMJ+pBs++Xpy5SyPiVdOjh+S63ucp6XjwPsiLWN5bE0jFFf/0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