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学校新媒体育人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创了“五微五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出“福师大小葵”网络卡通形象,善用新媒体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成为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福建省易班发展中心日常办事机构,成立福建省青少年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福建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6 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做经验介绍,为 40 多个国家政府官员考察团做经验介绍,300 多所高校、15 家企事业单位来校交流,研究出版高校新媒体育人工作专著 4 部,新媒体主要运维人员入选 2015 年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仅 10 名),荣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等诸多荣誉奖项。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通过“三位一体”新思想网络传播阵地的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具有声色,实现在大学生中“学好”“讲好”“传好”新思想,在校内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了网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网络空间更清朗。
一是让“新思想”的学习方式呈现新特色。创设“三位一体”的工作范式,“创新学”“深入学”“经常学”新思想。通过网络新媒体的研习,打造柔性的思想引领方式,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传导。基于新思想开展研习创作,实现学习新思想的“内化修炼”与“得道外传”。通过网络大学习活动的开展、小葵馆的建设等,实现网上网下学习不断档。
二是让新思想的学习范式产生新影响。学校“三位一体”新思想网络传播阵地的做法,得到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国家原副主席李源潮、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团中央书记处原第一书记秦宜智及福建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动态清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 300 余次深度报道。
(1)思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学生思想引导的主战场。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非主流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致使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元化、易变性的特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触角局限于线下,教育的对象主体学生则沉迷线上,学生思想“摸不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生硬,教育方式以自上而下的单向式灌输为主,缺乏创新性,思政教育“不深入”;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老师“苦口婆心价值观”,学生“一出课堂毁三观”,教育盲点“触不到”,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既然网络无法回避,就只有主动出击,顺势而为。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应当在复杂多元的网络价值传播战中,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工作的形式与载体,才能真正赢得青年信任、坚定青年信仰、引领青年发展。
(2)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工作范式,构建“研习”“创作”“传播”三位一体的网络传播体系,将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时尚新颖的方式,更加有效地传导给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使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有深度、创作有广度、传播有力度,从而做好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引导工作。
一是构建思想研习新常态。依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建立起纵向包括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横向覆盖微博、微信、QQ、微视、易班“五网联动”的“微”体系,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阵地保障。2017 年以来,学校组织开展了“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等线上学习活动,依托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近 2000 个组织微博,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发起学习、资料推荐、心得交流、成果分享;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问答”“党的十九大和我的青春”主旨演讲比赛等线下活动,使研习活动扩大影响、形成效应。
二是探索网络研习新方式。学校鼓励并聘请思政工作者、教学名师、理论名家以及辅导员在网上经常发声,融入学生朋友圈,了解学生所思所愿;开设网络思政专栏,推送“理论热点面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质内容,面对面传授知识,键对键答疑解惑。党的十九大后,学校迅速成立青年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习传播社,更加系统、稳步地推进研习活动的开展,开展主题研习活动 20 多场,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在微博、QQ空间开展“福师青年学习进行时”微活动,参与话题学习讨论的学生达 240.5 万人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动力。
三是激发基层研习新活力。学校精心打造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公益志愿、提案落实、学霸养成、文艺修身、运动健身、失物招领等“八大工程”,服务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每期接受全校同学网络报名、网上提交提案,面对面帮助同学答疑解惑、解决困难,赢得了青年的认可。十九大以来,学校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优势,对基层党团组织研习工作做出明确,即开展一场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一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交流会、一场“青春拥抱新时代”主题活动、一场“党的十九大和我的青春”网络主题大讨论的“学习四个一”要求。全校 1000 多个党团支部,开展 2000 多场形式多样的研习活动,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落到实处,扎根心间。
一是组建“思想正”的创作团队。学校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代言人”,通过全校师生征集,推出了以阳光、向日葵为原型的网络卡通形象“福师大小葵”,使之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代言人”。小葵时尚清新的风格、“不为青年师,要为青年友”的同伴形象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成立小葵新媒体工作室,吸纳全校近 300 名学生参与新思想网络产品创作。同时,工作室特聘了校内外党史、马克思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网络传播等 16 位专家名师作为指导老师,把脉文创内涵,确保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在具体创作中不走样。
二是创作“内容新”的宣传精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始终紧跟时局,重点创作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两学一做”进行时》等系列动漫作品以及“小葵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葵说中国传统文化”“小葵说红色革命故事”等八大系列 560 余件原创宣传精品。十九大召开之后,学校联合省纪委、省监委、省委组织部,迅速推出《“七个新”速览十九大》七集动画片,通过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使命、新方略、新征程、新工程七个篇章,在青年学生中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新思想刚性内容的柔性传导。
三是打造“形式活”的网络文创。以“福师大小葵”为主角,以“说什么”强化内容供给,注重新思想内容与动漫、短视频、四格漫画、口袋书、剪纸、影雕和 3D模型等创新形式相结合,利用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主流思想。原创制作的《小葵说经典》动漫,荣获 2015 年度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特等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背后深意》动漫,荣获 2017 年度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一等奖。
一是建成“文创空间”,增强传播体验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申报、竞赛评选等方式,参与设计、开发网络思政产品。2016 年,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成立新思想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创作的“文创空间”——“福师大小葵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创作的新思想网络文创作品。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共创等方式,让新思想的宣传实现“眼心联通,同步共鸣”。当前,小葵馆的作用不断延伸,成为学校青年新思想学习教育基地,党史、团史、校史教育基地。开馆两年多来,吸引了全国 300 多个单位交流学习,成为新时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传播新思想的“网红阵地”。
二是推动“协同创新”,扩大传播覆盖面。学校积极通过高位嫁接,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全网影响力、蕴含普适育人价值的作品。2017 年,学校与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合作开发的《准则大家学》《条例轻松学》20 部微动画,在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全党 8000 多万党员推出,全网点击量已突破 1000万。党的十九大后,学校协同福建省委宣传部开展新思想传播“六进”活动,以十九大精神漫画解读的方式,推出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六个系列口袋书,并结合寒假社会实践深入各类群体宣传,直接影响群体近十万人。
“三位一体”新思想网络传播阵地的建设,为当前在网络空间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与解读提供了新样式;为高校在网络开展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传播活动提供了新参考;为社会各界开展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新借鉴。
然而,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做好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把握好三个规律:一是紧跟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实现“技术为用,内容为王”,推出高质量的网文,打造小葵品牌形象以及文创作品,提升平台吸引力与黏性。二是紧跟大学生成长的需求规律。青年学生在“玩”什么、“哈”什么、“潮”什么,从微博到微信,再到直播平台等,我们就去主动学习它、研究它、占据它。三是紧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规律,力争实现从内容影响到文化引领的提升。
(校团委 黄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