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方位发挥广西高校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王赣华
(桂林理工大学党委)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职能。要把广西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广西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发挥职能作用,为民族强区建设作出应有的和特殊的贡献。

一、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为广西高校建设发展提出新课题

2011年4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也作为富民强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1月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任务,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为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2012年2月,自治区发布《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2012~2020年)》,部署实施八大文化建设工程,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产业倍增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传播交流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包括百个重大文化项目。

广西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使广西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同时也使广西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机遇。为此,广西高校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从笔者局部调研的情况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更全面发挥各层次、各类别高校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角度,全方位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并同时促进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仍然是广西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统学习研究《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根据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重新思考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需要大批的各种相关专业的人才。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关键一是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广西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工作;三是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广西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和项目运营,从而做大做强广西文化产业。而这需要大批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园艺、园林、建筑学、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中医学、壮医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动画、数字媒体、图书馆学、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大批人才。

为此,在广西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做好文化强区建设所需专门人才的人才需求调研和规划的基础上,全区高校要主动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围绕全区及区内各区域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特殊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和在职教育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强大和持续的人才资源保障。

广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是,从民族文化资源大区发展成民族文化强区,需要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创新,并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广西民族文化发掘、整理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尤其是如何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如何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更有效的产业化开发,这方面的研究还显得很不够,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为此,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要根据学科基础和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需要,凝练和开拓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加强科研攻关及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强大和持续的智力支撑。

三、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大力实施“广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

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进程中,广西高校不仅要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要发挥社会服务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特殊作用。高校校园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而特殊的平台和载体,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而特殊的对象和主体。如果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青年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不了解、没兴趣、少热情,甚至广西籍青年学生本身都不具备广西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不具备基本的民族文化素养和表现能力,例如,壮族学生不懂壮族的歌、瑶族学生不懂瑶族的舞、苗族学生不懂瑶族的节、侗族的学生不懂侗族的楼,校园文艺晚会从来听不到壮族山歌或侗族大歌,也从来看不到瑶族或苗族风情的舞蹈,在这种状况下,广西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创新能力和辐射影响力就将大打折扣,实现文化强区的建设目标也将大受影响。

为此,笔者认为,要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中,大力实施“广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为建设文化强区服务,同时也促进广西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建设。至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广西民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进校园。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在高校中或在高校附近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广西民族文化主题博物馆、图书馆(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计和增加反映广西民族文化的相关馆藏,同时对高校师生和社会开放。

2. 广西民族文化进课堂。广西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涵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开放文化、海洋文化、和谐文化等方面,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要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在校生的广西区情教育中,增加“广西文化与广西精神”模块。同时,大力开发广西民族文化类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并组织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3. 广西民族文化进社团。以广西民族文化学习研究、传承创新、表现实践为宗旨,组织学生特别是广西籍少数民族学生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开展社团活动,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采风、参观考察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并给予大力指导支持,努力打造明星团队。

4. 广西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体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广西民族文化的主题和元素,例如在主题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区文化节、文艺晚会、主题联欢晚会、主题班会、主题知识竞赛、主题才艺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展示、传播、创新广西民族文化,并给予大力指导支持,努力打造品牌活动,等等。

实施“广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全区各高校要普遍行动起来,并加强校际的合作、交流。各高校既要“走出去”,贴近广西民族文化的源头汲取养分和资源,以及发挥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要“请进来”,发挥民族文化专家学者、专业团体、民间力量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实施“广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还要特别注意在发掘、传承广西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期青年一代的文化活动特点和审美价值取向,并从中发展广西民族文化。 mcgvwNn3UYNQgTcP9EeCUMaIUizXl06fiaPb0LNx6yjgKociDToeT1u5J0gHZQ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