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上,语言就开始伴随着你,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语言在哪里?语言在你的口中、手中、心中。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就在于此吧。妈妈翻看着自己写的日记和你写的日记,字里行间中,回望着你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出众,超前发育,然而,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有着不同的绽放时间,有着独特的姿态。你走路很早,但是说话较晚,而且吐字不清,妈妈常常为此发愁。亲戚朋友说了,孩子的奶奶讲江西话,姥姥讲河南话,爸爸妈妈讲普通话,孩子南腔北调,有何奇怪呢?似乎有些道理。
进了幼儿园,你先是默不作声,然后开口与小朋友简单对话,从抬头认真听老师讲话,到向老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你三岁的时候,语言有了突破。你与小朋友对话多了,举手回答老师问题多了,向老师告状也多了。回到家里,对着一大堆布娃娃,模仿老师、模仿妈妈,自言自语,惟妙惟肖,是你最爱演的独角戏。
妈妈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你的语言:
早晨起来,看到桌上的早餐,你左瞅瞅、右瞧瞧:“今天吃什么?又吃鸡蛋,真是的!”
晚上躺在床上,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讲故事吧,讲一个。”于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没完没了,直到你进入梦乡。
见妈妈忙家务累得腰直不起来了,你让妈妈坐下:“我长大了帮妈妈洗脸、穿衣服、叠被子、梳头、做饭、洗衣服、擦皮鞋、锁门。爸爸回来了,帮爸爸开门。”一口气说出,长大能做的所有事情。
楼下有一只小狗,妈妈告诉你:“小狗叫贝贝。”你回应道:“小狗盖被被。”贝贝警觉性很高,经常发出警报,妈妈有些抱怨:“贝贝不睡觉,汪汪叫。”你宽慰妈妈:“贝贝捉迷藏,躲猫猫。”妈妈在感到好笑的同时,惊叹你语言表达的巨大变化。
从孩子不会讲话、讲得不清楚、到说话流利,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妈妈深深地体会到,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像走台阶,牵着妈妈的手,听着妈妈的话语,一步步摇摇晃晃,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每迈上一个台阶,孩子的语言表达就有一个质的飞跃。作为父母,不要担心、不要着急,不管孩子是发育早还是发育晚,发育快还是发育慢,他都会在你的期待中牙牙学语、字字珠玑。
进了小学,在学校和老师的鼓励下,你熟背了很多古诗文经典,在你的书声琅琅中,爸爸妈妈与你一起,感受着千古美文的滋养。与此同时,你像妈妈一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打开本子,在一页页的田字格里涂涂写写,成为你每天必做的功课。几个字,几句话,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记录着你眼中的自己、父母和身边所发生的事。
妈妈翻看着你在小学一年级写的日记:
“今天上午,是晴天,很热,我出汗了。只有下午,又下雨,又刮风,我就不出汗了。”
“今天,我看见李元军,她长得好美,梳着两个小辫,眼睛长得很大,性格可爱,我喜欢跟她玩。”
“早上好,妈妈。您睡得好吗?今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咱们又忙起来啦。”
“今天中午,两个装空调的叔叔到我家来装空调。叔叔穿着蓝色的衣服,带着装空调的工具。他们先把空调的水管绑起来,再把墙给打一个洞,然后把水管插入洞里,又伸出来,最后把一个架子贴在墙上,把空调放在架子上边,这就可以了。装了空调以后,家里边就非常凉爽。装空调的叔叔真辛苦。”
中学时代,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使你变得喜怒无常、焦躁敏感,回到家里,你常常变得沉默,与爸爸妈妈的话越来越少。你疯狂地喜欢上了阅读,看的书很杂,四大名著、朦胧诗集、言情武侠,除了做作业和弹琴,你埋在了书堆里,甚至深夜不睡觉,躲在被窝里看书。与此同时,记日记的习惯,变成了写诗、写小说,把厚厚的日记本严严地锁在柜子里。你偶尔心血来潮,会打开柜子,翻开日记,让妈妈欣赏一下你凄凄、惨惨、戚戚的小诗,以及没名、没头、没尾的武侠小说。妈妈与你一起读着你的诗,被你带进混沌、叛逆的梦幻里,然而,妈妈好像已经读不懂你了,也许,文字是你青葱岁月最好的记载。
也许我们谁都没有想到,你现在正努力用英语来学习你热爱的音乐专业,正尝试用第二种,甚至第三种语言来了解外部世界。钱钟书先生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不仅道出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最高境界,而且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语言,尤其是外语,是一种工具,关键是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在哪里,交流就在哪里;语言在哪里,爱就在哪里。拿起电话吧,穿越时空,像以往那样,与妈妈一起聊聊你的学校生活;拿起笔,像以往那样,天马行空,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唇与齿之间,有形与无形之间,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你都能感悟到青春的律动。
丑小鸭的生活是苦涩的,
丑小鸭的旅程是灰暗的。
小小的奢望,
不过是希望逃离。
白天鹅的自由,
已成泡沫,随波逐流了。
4岁时在家看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