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存在的问题

1.3.1 本体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观离合词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词说”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清楚易懂。但是这种说法与词的本质特征有着一定的矛盾。因为复合词的各个成分之间,结合关系是很紧密的,不容许随便拆开来,或者随意加进什么成分。我们显然是不能将“睡觉、帮忙”这类简单归并入词的范畴,因为他们的确有别于“着眼”“着手”“知音”“索性”等这类典型的词;“词组说”的优点在于严格依据形式作为判定的标准,易于操作。但是这样的标准会将很大一部分双音节组合排斥在“词”的门槛之外,如“鞠躬、担心、结婚”等因为能够离析都被判定为词组,这又与我们的语感是不相符的。另外,从语义上看,短语的语义为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加,而“伤心、熬夜”等的语义并非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具有凝固性、整体性的特点。前贤们的各种提法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3.1.1 整体研究意识不强

离合词是一个数量庞大、内部复杂、无统一规律可循的特殊一类。有的研究仅仅只是用几个简单的例句来演绎分析一下,最后得到的结论往往也难以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周上之(2006)指出:早期的研究者,往往根据的是手中几个有限的例句来做理论基点,观察的视点与得出的结论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几十年来,关于离合词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分歧的各方往往只从自己的一方出发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列举的离合词的例子也只是为了反驳别人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很少有人将离合词作为一个整体的类特征来研究过。

1.3.1.2 以偏概全,定性不当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离合词的研究绝大多数还只是建立在凭感觉的基础之上,对离合词的定性一直都不明确。在过去没有建立大型语料库的情形之下,前贤们实在难以采取先进的科学统计手段,对离合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来进行定量的研究。

1.3.1.3 追求刚性,忽视柔性

综观多年来的离合词研究,学者们一直在寻求画定词与词组的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截然分界,却无视汉语自身的客观特点这一事实强行定性,有的人使用的区分手段和鉴定方法多达十几种,但是至今仍然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1.3.1.4 研究的视野狭窄

半个世纪以来,对离合词总体的研究还局限于静态的内部因素的研究,对动态的外部研究关注不够,对于深挖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也很少顾及。同时,语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不紧密,以至如今的汉语语法研究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1.3.1.5 离合词的工具书凤毛麟角

到目前为止,只出版了三部专门讲解离合词的工具书:第一部是1995年杨庆蕙主编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此书对1738个离合词进行了剖析,以语法为纲进行举例;第二部是2009年高永安主编的《边听边记HSK离合词》,此书收录了HSK词汇大纲中188个离合词,并给出英、日、韩文的简单翻译,集中讲解了离合词扩展形式的用法;第三部是2011年周上之主编的《汉语常用离合词用法词典》,此书收录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68个离合词,并从“句法功能”与“插入成分”两个方面讲解了离合词的用法。 Zc0UOSq5lb4W8uIzEMhc1Wq7qI7WvSNt0hivCKsbyQ6zyHbeOPTVi1kNwWm6xO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