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明日报·1997 年 11 月 21 日】
“中青院现象”在延伸

汪大勇 包霄林

1994 年 11 月 7 日,本报曾以“中青院现象”为题,在一版头条突出报道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当年报考人数居全国之冠、毕业生颇为抢手的情况。如今整整 3 年过去了,这一火爆的“中青院现象”是否依然存在?该院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有哪些新的进展?记者日前再次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采访时欣喜地发现,“中青院现象”不仅继续保持了招生火爆和毕业生抢手,而且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深化教学改革和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现象。

招生:百里挑一

隶属于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 1985 年 12 月在具有 40 多年历史的中央团校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作为主要培养青少年工作专门人才的普通高校,学院从干部培训转到本科教育只有短短 12 年历史,且面临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此类政治学院会受广大青年欢迎吗?当时不仅社会上有这种担心,学院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也曾心存疑虑。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该院的业务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拿招生来说,报考人数之多连续几年居全国前列,1997 年实际录取和报考人数之比,有 9 个省市达到 1.94,27 个省市达到 1.59,在 27 个省市录取的 273 名考生中,有 271 人考分达到了本省市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以上。招生可谓百里挑一,形势十分喜人。

同火爆的招生相映生辉,该院的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1997 年毕业生一次分配率达到85%,为历年之冠。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社会工作与管理系,1993 年开始招生,今年第一届毕业生一次分配率达 100%。沿海发达地区也看好中青院的毕业生,上海浦东新区一次就从该院社工系、青少年工作系挑选了 9 名毕业生,共青团深圳市委也选中了这两个系的 3 名毕业生。今年该院毕业生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达 92%,被有关部委录取 21 人,也是首都高校最高的。前不久,该院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深入到 100 多家用人单位,对 200 多名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97%以上的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给予较高评价。据统计,目前已有 42. 66%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并受到各种奖励,39. 86%的毕业生已走上各级团的领导岗位。

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用中青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褚平的话说,每年招来这么多高分考生,内心感受到的是一种压力,把他们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压力往往又转化成动力,促使我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来。这几年,中青院的党政领导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先后进行了 3 次大的反思,推动人才培养从过去单一专业型和单纯知识型向复合专业型和能力知识型转变,使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课程体系上,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将必修课、选修课的比例调整为 7.3,除规定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外,其余选修课由学生自己选择。学院鼓励学生学有特长,努力做到外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训练“三个不断线”,计算机上机时数每学年达到 72 学时。在今年北京地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水平测试中,该院学生计算机考试通过率达 83. 4%,优秀率 13. 7%,列 85 所参测院校第 7 位;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接近 80%,大大超过首都高校 53. 8%的平均通过率。

科学研究,特别是教材建设,是事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件大事。对此,中青院不仅具有超前意识,而且舍得投入,今年的科研经费比 3 年前增加了近 10 倍。从 1996 年起,学院拨专款设立了教材建设专项基金,扶持重点、急需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至今已有《社工个案工作》《社会工作导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 3 门课程的教材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教材。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在教学中及时把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走进中青院的课堂,记者见到辅导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普遍采用,既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精神。经管系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办成体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听众场场爆满,成为该院教学改革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青院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学院在京内外建立了一批固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院系两级经常举办学生自由参与的技能训练活动,校园里知识竞赛、科技文化周、社会调查、文体比赛等,吸引了众多的学生。社工系的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有的到居委会帮助工作,有的到四季青老人院开展护理工作,今年有 7 名毕业生自愿到街道工作。

管理: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中青院的历史虽不长,但她从一以起步就把教学列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起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学院努力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形成竞争、激励和约束的教学管理机制。学院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对任课教师实行不对称教学双轨评估,先由学生给老师打分,再由专家进行认定。对学习成绩突出、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学生和自强奋进的特困生,除按正常渠道参加奖学金评定外,还可通过自报、公开竞争的方式获得“青年教育基金奖(助)学金”。学生出国参加学术活动,也不由学院指定,而是通过演讲和学术答辩来确定。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院对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实行名额单列、自由报名、公开答辩、平等竞争的评定方式,以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加大师资培训和引进人才的力度,近年来共选送 15 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还有 17 名教师在职学习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此外从国内引进一批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还外聘 30 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目前全院师资的学历水平已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 50%。教研室主任、教学科研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也由过去的学院行政任命改为教研室民主推荐、系主任聘用;院、系两级基本实现了学籍、教务、师资的微机化管理。 9GRgRkoUQl2aeYXP2u5VgPo1c2EQ/KviSt5k2LUHA+52a8agBpZCIVsmXNWS09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