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明日报·2008 年 9 月 3 日】
走精、特、强的科学发展之路
——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

本报记者汪大勇 本报通讯员毛赟美

2007 年 5 月,时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倪邦文出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当时,只有 20 年本科办学历史的中青院刚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学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找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带领学院更好地发展,这位文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倪邦文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全面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思考和探索办学之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立校之本、学校特色这个兴校之源,着重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中青院 1985 年在中央团校基础上成立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校情的办学之路,不断创新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其招生火爆、毕业生质量高的特点曾被中央媒体称为“中青院现象”。面对这些成绩,倪邦文带领党委一班人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审视环境,客观分析校情,科学谋划未来,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走精、特、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

提出这一办学思路,并非应时之举,而是对规模不大、资源有限的年轻中青院的理性思考和科学选择。倪邦文欣喜地告诉记者,中青院用 20 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学校党委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高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不足以立于不败之地,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视,特别是学校获取办学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办学空间有限、经费短缺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倪邦文说,学校的使命和现状决定着我们走综合性“大而全”的道路是不现实的,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在质量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和应有的地位。

“精、特、强”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中青院在办学中又是如何凸显这三个字的呢?

倪邦文介绍说,“精”主要体现在教学须精心,科研出精品,队伍保精良,管理求精细,环境要精致,最终目标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倪邦文说,中青院生源质量好,学生入学考分高,学校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教学和最广阔的平台,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中青院把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早在 1998年,学校就开展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整改工程、师资建设工程”为主的教学整改工作;当年在大幅度压缩机构的情况下,单独成立了教学评估处和专家督导组,10 年来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和日常化评估,使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全面学分制改革,本科生可以转专业和提前毕业;实施了以 4 个大项目、10 个小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科研精品战略”,并较早设立了本科生校级科研立项,二成本科生有科研课题;通过内培外引、分配制度改革、教学岗位制度改革等方式激励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现依法治校;加强校园环境规划和整治,为育人提供良好环境。

“特”即在办学中不断强化中青院的“青年”和“政治”特色。关于“青年”特色,倪邦文说,中青院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在研究青年、服务青年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应该具有着浓厚的“青年”特色。学校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坚持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这一特色。初步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专业为主,以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建有目前国内最大、资料最全的“中国青少年研究数据库”,存有国内最早的“青少年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在青少年政策、青少年服务、青少年问题方面,拥有一批专家学者。学校还通过专业学科设置、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诸多环节,提高学生“服务青年”的能力。大批毕业生活跃在青年工作岗位,有几十名校友已走上共青团省、地级领导岗位,有近 30 名校友当选为共青团十六大代表,有 10 多名校友当选为团十六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关于“政治”特色,倪邦文说,早在中青院成立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王震同志代表党中央讲话,提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是坚定、清醒、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始终把“着力培养学生政治素质”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理念,探索出独特的政治素质培养平台和工作队伍——形成了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党团组织、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咨询、服务育人、自我教育等 8 个平台,重点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专职干部队伍,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等 4支队伍。学校还构建起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以自我教育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90%以上的本科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0%多的本科生光荣入党。

“强”是在“精”和“特”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倪邦文说,当今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谁拥有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够赢得未来。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因素,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培养模式等诸要素有机整合,所体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与能力。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青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已经显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断努力下,中青院的核心竞争力将愈加明显。“精、特、强”归根到底就是紧紧扭住“质量”这个牛鼻子,突出特色,科学发展,拿出有说服力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谈及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举措,倪邦文成竹在胸:2007 年暑期工作会上,学校党委确定未来 10 年“一个转型,两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即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院校转型,把学校办成国内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办成全国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重要基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委提出 5 项举措——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走精、特、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普通高等教育与团干部培训并举并重,推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央团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yh5WEAW9xOjvHx6UFSq+AbaKvDJHv0vvUXq56UEbHF81q5bs8H+jzjJXt61J0B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