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 1985 年 12 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校长历来由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先后兼任校长。现任校长为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党委书记为倪邦文同志,常务副校长为王新清同志。
1948 年 9 月,中央团校在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建立。60 年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自参加中央团校的结业典礼、为参训学员作报告、接见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88 年,在中央团校成立 40 周年前夕,李鹏、李先念、陈云等同志为学校题词。1995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 10 周年、1998 年中央团校成立 50 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勉励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共青团干部队伍而不懈努力。
在 60 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央团校形成了“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教育,中央团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输送了 7 万余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在建设高素质团干部队伍和促进共青团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团校有了长足的发展。1982 年,按照中央关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团中央关于团校教育正规化的设想,学校开始筹办两年制大专班。从 1983 年 9 月起,连续三年举办了两年制在职团干部大专班,培养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干部。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1985 年 9 月,经团中央申请、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同时保留中央团校的校名,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与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学校从此跨入国民教育系列,成为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王震同志出席学院成立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秉承中央团校“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光荣传统,不断摸索高等教育规律,加快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渐实现了由团干部培训为主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重大转型。1986 年,学校设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0 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向社会输送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并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建院初期,成立轮训部,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培训工作。1985 年增办夜大学,1989 年建立函授大学,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范围。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共青团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校及时进行系部调整,申办新的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993 年,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和法学专业;1994 年,增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95 年,增设新闻学专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人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中央团校培训工作的意见》,重新规范了团干部培训的各种主要班次和任务。
1995 年,在总结 10 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大兴学习调查研究之风,并从 1996 年 4月起,动员全校力量,开展了 20 个月的迎评促建工作,于 1997 年底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 年,学校推进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整改工程、师资建设工程”为主的教学整改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0 年,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面学分制,学生实现了跨专业、跨年级、跨校选课,一些学生转了专业,提前一年毕业。这一年,学校增设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并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3 年,本科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自2004 年起,开始招收刑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5 年,增设社会学专业、英语专业、财务管理专业;2006 年,新增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经济、经济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 5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备多形式、多专业、多规格办学能力,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
2005 年以来,学校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评建工作中提高认识、加强建设、规划未来。通过迎评促建,全校上下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凝炼了办学特色,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在更高的平台上创造新的佳绩。2006 年 11 月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 年 5 月教育部确定评估结论为“优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中央团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秉承“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校风,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青年”和“政治”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走“小而精”的道路。20 多年走出了一条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提高的道路。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等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现有 14 个学士学位专业、8 个硕士学位专业;设有 8个教学院系、5 个教学中心(部)。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学校大力推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加强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实验教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 2 个,北京市精品课程 3 门,北京市精品教材 5 部,教育部教改成果 1 项,北京市教改立项 11 项。学校围绕办学特色,努力推行“科研精品战略”,设有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了“当代青年文化的热点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团中央重大课题;教师出版了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在青少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拥有一批专家学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青少年研究”栏目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多项长期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在高等教育、学术科研等领域建立了良好关系;在京内外建立了一大批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加大投入、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建立了一支规模稳定、师德良好、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73. 2%,具有高级职称的占 45. 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 6 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 个,北京市教学名师 1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4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1 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 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挥青年政治院校的独特优势,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党的建设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以自我教育为支撑”的全面素质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学校发挥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基地的作用,创新党建工作,努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目前,90%以上的本科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0%多的本科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媒体曾多次报道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中青院现象”更加引起社会的瞩目。
学校连续 13 次荣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2 年、2005 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 年获得“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7 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把学校办成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学研究型院校,办成国内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和全国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党委将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向着新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