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明日报·2007 年 1 月 17 日】
读书 科研 实践
——中青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三个支点

毛赟美 万伟伟

近三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三成毕业生走进机关单位;约15%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是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在高校毕业生求职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是什么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频频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青少系本科毕业生师自国在参加国家外汇管理局面试时力排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顺利就职,工作一年后就担任团委书记。他说:“我经常参加学校理论社团的读书活动,广泛的阅读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我还在校报当了三年学生记者,这让我积累了厚厚一叠变成铅字的文章。这些都成为我顺利求职的‘资本’。”

正如师自国所说,在中青院,读书、科研、实践之风已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学生静心读书、热心科研、倾心实践,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苦练真功,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

静心读书:阅读经典书香满园

最近,公共管理系的韩亚栋格外忙碌,作为下一期读书活动的学生主讲人,他必须认真研读主讲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准备的过程不亚于写一篇学术论文,但很有收获,在同学面前主讲也很有成就感。”他说,担任学生主讲人激发了他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读书活动也改变了他和很多同学的大学生活,图书馆成了大家最常去的地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营造书香满园的学习氛围是中青院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实行弹性学分制、制定奖励制度、开展学术比赛、举办读书活动、教师定期推荐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活跃思维、开阔眼界。此外,还积极拓展网络读书平台,发挥品牌读书活动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变强迫性的“要我读”变成自发自觉的“我要读”。

如今,静心读书已经成为中青学子追求的新“时尚”。学生读书小组“诂经社”成员、中文系翟健同学目前正在找工作,他对于坚持读书深有感触:“阅读培养了我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一名文科生,这些能力让我在求职中受益匪浅。”

热心科研:学术研究推陈出新

青少系学生韩小雷,大二就开始协助科研处的老师进行有关孤残儿童的研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一文在《青年研究》上发表;大三,他又在老师的帮助下撰写《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一文并发表在《中国青年研究》。

在中青院,像韩小雷这样本科阶段就参与学术研究的同学比比皆是。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学术研究运作体系和激励机制,分前期培训及课题申请、中期开题及指导、后期答辩及总结三个阶段,采取设立校级学生科研立项、定期举办品牌科研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设立科研学分等各种方式扶持学生搞科研,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夯实基础、增加后劲。

“智慧星火——中青学子学术支持计划”作为学校的品牌科研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 8个年头。每年,学校出资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参赛课题,同学们积极申报选题,组成科研小组,利用假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参赛论文并进行专业答辩。今年,有近 20%的本科生提交了 157 份课题申请参赛,涵盖全校所有专业。学术研究的“智慧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同时,学校各系和科研部门还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课题调查。2004 年“农村留守儿童调查”、2005 年“在京外国留学生调查”等课题,全部招募本科生参与,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走访、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给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近三年,学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有 1000 多人,参与项目数占总项目的 25%左右。

“提倡本科生搞科研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学生在文献梳理特别是对外文献资料的翻译整理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二是通过对课题的实践性调查研究,得出不同于书本的新结论、新观点。”学校科研处处长吴鲁平说,“同学们的论文总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算命者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友谊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等,很多课题老师都未涉及过。”

热心科研收获累累硕果。2004 年,学校首次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的 6 件人文社科学术作品中 5 件获奖;2005 年选送“挑战杯”的 10 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社工系本科生张宝石的《中国城市乞丐群落与城市救济》获得特等奖,并被推荐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

倾心实践: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在日前结束的首届“中青精英学子激励行动”的评选活动中,“谁是社会实践奖项得主”成为评审小组头疼的难题。“看着一份份沉甸甸的申报材料,我们难以抉择。可以说,谁最终获奖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已经在校园蔚然成风,形成了一大批积极的成果。”评审小组的成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如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已经在中青院掀起了持续的高潮,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成为中青学子的共识和行动。青少系从 2003 年开始为周边近 10 所中学讲授团课,有70 余名学生被聘请担任各校的“青年党校(团校)辅导员”或“少年党校(团校)特聘教师”,约 8000 人次听过他们讲授的党、团课;社工系学生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实践中,在北京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社会福利院、打工子弟学校等机构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奥运宣讲志愿服务团、西部之窗协会、社工行动先锋……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背后是一支支优秀的实践团队;联合团校、社区青少年法律服务站、大学生艾滋病志愿关怀网络……一个个新鲜的名词代表着一大批实践活动品牌。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认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青院的一大亮点。学校通过课程教育、项目引导、实践基地支撑、品牌化实践活动和专业化实习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 3 年来,学校分别与北京市部分区县、街道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以科技、文化、法律、政策宣讲为服务内容,以进社区、进农村、进厂矿为服务形式的实践活动。2006 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面向全校学生公开招标,对中标的 37 个社会实践和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资助,支持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支农支教等活动。

现在,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如一名学生在实践报告中所写的,“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舞台,通过实践了解更为准确的国情,收获更为深刻的思考,锤炼更为全面的能力,为以后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3jncnCIx3Ec5OaLPtFVyba8cDJ826XyQk/uYxwijh9OKGATFhjjueMwj4iMu11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