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青年报·2005 年 8 月 3 日】
“中青院现象”凸显“共青团”、“青年”品牌优势
团属高校招生火爆引发思考

本报记者崔玉娟 实习生李春伟

北京考生小孟今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 416 分,提前录取志愿填报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但是,因 1 分之差,未能被提档录取,小孟和她的父母感到非常惋惜。

“之所以非常想让孩子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因为这个学校是共青团系统的高校,声誉好,听说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今后能找个比较稳定、体面的工作。”小孟的妈妈这样解释。

老师劝小孟报考一个普通本科院校,她却说:“我宁愿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个专科,然后续本。”

据了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今年的本科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所招收考生分数均在各地区重点本科分数线以上,甚至有的学生分数超过 700 分(满分 750 分)。

近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一直居高不下,曾有人将此称为“中青院现象”。

事实上,全国其他团属高校在招生规模、生源质量方面在当地同类院校中也是佼佼者。以 2004 年为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和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地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而去年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内同类院校的最高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在北京地区的考录比例达到 4. 2∶ 1,在其他省份的录取中,录取分数线在 500 分以上的省份占总数的 62%。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陆士桢介绍,团属高校之所以受考生及家长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共青团”“青年”的品牌优势,一方面在于共青团对考生和家长的感召力,另一方面,教学上强调青年特色,也体现出一种和考生的天然联系。除了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年发展研究这类具有明显青年特色的专业外,在一些新增学科上也强调跟青少年的关系,比如法学专业,就比较突出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犯罪行为矫治方面的研究,这是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际报考过程中,更多的家长和考生考虑的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在就业率方面,2004年,与省(区、市)内同类院校相比,团属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略高于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康年介绍,该校 2004 年的就业率达到 94%,“这是吸引生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就业方向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团属高校毕业生走进机关,这对希望孩子今后的工作相对稳定的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相关数据显示,2004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中,31%进入机关工作,19%参加考研,19%在企事业单位就业(含共青团系统的 4%)。

另外,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肯定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生源。很多用人单位也反映,团属院校毕业的学生上手比较快,再学习的能力比较强。陆士桢表示,“毕业生的优良素质给我们学院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5 级毕业生张达,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认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于综合素质好。尤其是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都是学生干部,因此在人际关系协调、实践能力方面要略胜一筹。

目前,全国范围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的团属高校有 11 所,除少数几家具有本科学历教育外,大多数团属高校的学历教育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这几年,团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压力。

办学规模对于团属高校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规模小,不仅限制了办学空间,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生存空间。目前,在团属高校中开办专业最少的仅有 7 个专业。很多学校只能选择跟其他院校合作办学来拓展空间。如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就跟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开办青少年教育的本科专业,今年招生人数达到 47 人。

也有学校提出“小而精”的办学思路,这种“精英教育”的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希望少招点人,人招多了,生源质量就不能保证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系的小彭这样告诉记者,“当初这个学校吸引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源的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但是,有关人士认为,“小而精”的办学方式的成本会大幅提升,团属高校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生存压力。

另一方面,盲目地扩大规模又容易导致团属高校和普通高校办学方向的趋同,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中,由于专业的雷同,新增热门专业未必能给团属高校带来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以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例,考生历年报考的热点一直集中在青少年教育、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几个老牌专业上,而且在就业方面,涉及共青团、少先队、社会工作方面的岗位比较走俏。

本报北京 8 月 2 日电 Qfo8P9VjJrPhRNns5wIHAZ3LL0izkry7SZdoFbWqI/0uQmI4hhsFPmGbt0Nxj4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