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杂学旁收促发展 躬亲实践德才兼
——法政学院学生滕海峰个人事迹

滕海峰,法政学院,2010 级思想政治教育,曾任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曾获奖项:2008 年获全国青年航模竞赛一等奖;2009 年获全国语文能力竞赛二等;2010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3年获广东省大学生“年度科技人物”称号;2013 年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9 年获广东省机器人竞赛FLL组二等奖;2013 年获湛江师范学院“十佳大学生”称号;2013 年获湛江师范学院“挑战杯”一等奖;2013 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

我是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0 级的学生滕海峰。虽是文科生,但从小受家庭熏陶,对科技创新情有独钟,我从不把自己局限在文科生的知识框架内。我认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文理兼备、中西合璧、古今博览,不断求知探索,以此充实自我。在学习生涯中,我努力杂学旁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发展,力争在学业、科学、艺术、创新等能力方面取得新的收获,以此来塑造良好的个人修养。

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21 世纪是注重创新的世纪,只有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获得领先。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课余时间,我利用书本和网络资源,自学空气动力学、热学、电子电路、机械原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一、科技竞赛 受益匪浅

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当今青年所欠缺的,所以我非常注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2009 年,我赴云南参加全国青年航模竞赛获得一等奖,同年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在FLL组竞赛获得全省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一系列的比赛,使我锻炼了能力,收获了荣誉,提升了素质,这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2009 年,我通过全国的方案筛选,获得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加“奥运星卫星搭载”试验答辩的机会,我的方案获得了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宇航学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对我未来的求学之路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二、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

由于多年接触航模,我对发动机的特点和机构有所了解,在实践操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2010 年,我根据发动机日常使用缺陷,运用逆向思维与逆向因果思维,发明了“电热式发动机缸筒工具”,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20144259. 8)。当然,我没停下创新的脚步。现今科技高度发展,能源紧张,本着节能环保,保护环境的理念,我又在公共用电节能领域开展了创新,现已有三项城市节能环保方面的专利在申请和审批中,分别为:多功能路灯智能经纬控制系统、公用照明智能控压装置、自动滴灌系统。科技创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才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创新工作。在不断的科技创新学习中,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专利法和知识产权知识更加了解,更加具有科技创新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关怀精神。

学业为本 学术当先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方面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仅完成常规课业,取得良好成绩,获得一等奖学金,还努力在学术探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一、初探学术 收益良多

2011 年 11 月,与我院系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文献查阅后,我综合各种理论材料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可行性论证和向老师请教,形成了自己的系列报告,并有幸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学术报告会《激发城市活力》,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我们的团队在懵懂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文献,在老师的指点下不断进步,最终我们的作品获得我院开拓杯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的成绩。

二、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在学术探索方面,教授、老师的不断指导以及自我不断阅读与思考,使我在哲学、伦理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科技与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12 年,我结合所学专业特色,发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经教授指点,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面迈开了前进的步伐。经过不断讨论与调研,我获得了参与探讨教授教育部在研课题的机会(课题编号:08JA720023),凭借研究的初步成果,成为我校科研立项重点课题,并且获得科研资助。

2013 年,经过导师的指导,论文进入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深知,只有经过不断摸索发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学术的海洋中获得领先的权利。

三、年度人物 荣幸之至

作为文科生,我有幸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年度科技人物”的评选。2013 年 3月,我被校团委推选参加广东省“感动南粤杯”大学生年度科技人物的评选。虽然广东省只有一个获奖名额,作为文科生的我底气十足,从不畏惧,经过激烈的选拔、投票与答辩,最终我荣获“广东省大学生年度科技优秀人物”称号。

四、同根同源 宝岛学习

2013 年 2 月,我通过学校层层选拔面试,有幸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展开为期半年的学习与交流。学习期间,我始终明确立场,端正态度,不仅努力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思想理念,还积极与台湾的师生进行友好的探讨交流,深化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求学期间,我曾致信马英九先生,表达我在台求学的感想与心情,后获得了马英九先生的回信与签名。

社会实践出真知 基层学习育英才

大学是践行理论,将知识转化成实践的大熔炉,是学术的高地、更是思想与精神的高地。一进大学校园,我便积极参与各种部门和社团活动,以此来奉献集体,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一、奉献团委 投身实践

在校团委担任实践部部长期间,我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虚心向学长学习,帮助老师撰写文案、讲话稿、通知等。参与策划了两次 6000 人以上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统筹出版 3 本画册、“三下乡”论文集。同时,在暑期留校期间于国家级、省级纸媒、网媒中策划编辑发表百余篇新闻。

作为师范生,我努力锻炼师范生技能,珍惜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大二下学期我成为了湛江培才一中的“阳光辅导员”,并获得“优秀辅导员”称号。

二、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工作期间,我不仅积极创新活动内容,组织策划志愿服务活动,还在大型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为广大市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在“湛江国际海上龙舟赛”,“湛江海洋博览会”,“湛江美食节”“湛江名博会”等各种大型活动中,作为带队人的我,始终以“友爱、互助、进步、奉献”作为自己从事志愿活动的座右铭,努力在奉献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奉献。

我是文科生,但我认为学习不分文理。文科能提供严密的理论和缜密的哲学逻辑,理科能为我提供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科技思路,我希望在我的求学和未来的工作中,能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获得更有意义的成果,让自己成为全面发展博学多识的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感悟: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弃忘真理。

评语: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纷繁的时代找到自己的路径,独立思考,敢为人先;他与众不同,正如他所推崇的那样,文理兼备,杂学旁收。作为文科生,他习得了理工学科之技艺素养;作为大学生,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坚定地走在综合发展、术业专攻的康庄大道上。因此,不论是作为学生,或者是作为青年,他都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对象。 BhFIfTASmn1zTQZ9QVCgvpGdmU1DwzNtKlvBa3Xh5XbzuSaCq380M+1DcnY8hl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