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绿色文化传播的问题与表现

近年来,绿色文化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绿色文化传播的总量不够。从世界范围看,专门传播绿色文化的社会媒体非常少。有一些报刊虽以传播绿色文化为己任,但都是专业性的、行业性的、学术性的,基本上都是行业内部人、专家学者看,在社会上对公众的影响力极其有限。在某种程度上,其传播具有较强的内向性。其传播的内容多是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熟悉的、了解的,那些应该知晓的受众反而看不到。社会公众所接触的多是社会性强的纸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而这些媒体绿色文化的内容较少。总体来看,绿色文化传播的数量不够、频度不够、深度不够。绿色内容、绿色信息所占的量在报道中微乎其微。这是一个特别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绿色文化传播的速度慢、时间非常滞后。比如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这个事件的最佳传播时间应该是国外酝酿活动时就提早传播。这样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采取相应的活动。但多数媒体都是在事发之后才进行传播的。这种滞后传播的效果就差了许多。目前,媒体对许多绿色文化活动都是事后报道的,甚至过了好久才报道。因缺少必要的前期传播,使得绿色文化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传播的内容与绿色理念相悖。比如经常有媒体报道要清除“杂草”。这种提法和绿色文化不相符合。自然界并没有哪种草是杂草,只是相对于其他目的树种、目的植物来讲,是一种“杂草”。但在生态环境里,在多样性里,任何草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传播过程中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在社会学概念中“以人为本”是对的。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就不妥当了。比如某报报道“公共汽车撞树”,其关注点和着眼点是人是否受伤,而不是树是否被撞坏。事实上,人与自然是共荣共生的,都需要关注、关照;在传播过程中用一种倾向掩盖着另外一种倾向的,或者是掩盖着科学规律的也非常多。比如说某地山区春天降雪。有的媒体报道说“春雪贵如油”。这种提法并不科学。一方面降雪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旱情来说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刚刚返青的植物来说,可能容易造成冻伤。笼统地提“春雪贵如油”是不妥当的。某报头版头条的题目是《干毛巾也要挤出水来》,讲的是某公司精细化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但这个标题不符合绿色文化传播的理念。毛巾拧破了,水也不一定能拧出来,还会造成新的浪费。类似这样的报道和传播,目前来还有很多很多。 aaxhjjeJCMxt0yZQOkyd6rzuWw39dlikiDSaIlgQhgqqsMU8TSrc9ioizSNCWK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