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美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变化的新趋势

过去三四十年间,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呈现了明显可见的变化,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势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掌控世界事务的能力受到削弱,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地位与影响力显著上升。

尽管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保持着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支配世界事务的能力却呈下降趋势。从美国的对外政策行为看,并未放弃强硬的一面,军费继续大幅增长,在世界各地的军事活动极为活跃,但它受叙利亚战争、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的牵制,在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不再起主导作用,对于世界事务的掌控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事实。

正如美国主导力下降引人注目一样,中国影响力大幅上升,引起世界各国注目。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与敏感性有了明显上升,中美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局势的走向。从整体来看,两者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有突出表现,同时,两者的权力政治冲突也明显地尖锐化了,从而形成了一种呈现更大摆幅的冲突—合作结构。

一、美国衰落的新趋势

美国力量下降的事实受到了美国国内和全球更多的关注,近十几年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参与叙利亚战争,以及伊朗、朝核危机等构成了当前困扰美国的主要问题,他们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却难以抽身。此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受到重创,政治经济方面也日益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美国力量下降的事实,有关“美国是否在衰落”的议论再度升温。人们之所以会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冷战结束后的两个10年,美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在90年代末,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如此显而易见。克林顿总统任期结束时,美国拥有可观且还在增加的财政盈余。当时欧盟刚诞生不久,欧元并不存在。“金砖四国”的说法也还没有出现。小布什在就职时,人们大多笃信这个世界是单极的,美国将会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当时,从持批评态度的欧洲左派到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右派,各个政治阵营的人士都毫无争议地认为美国与历史上的各大帝国极为相似,这个新罗马帝国在短时期内不会衰落。然而,进入冷战后的第二个10年,国际格局就发生了变化。崛起的中国买下了巨额的美国债务,印度等新兴大国一路上升,而美国的实力则不断下降。虽然有些人会强调美国的重大结构优势:拥有诸多一流大学;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仍然是唯一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拥有全球最大企业的一半以上;全世界的国际交易有60%以上仍然用美元结算,但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美国的衰退无可避免。

近10年来,世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美国领导地位的动摇和中国的崛起。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战争,加上现在的叙利亚战争、朝核危机——美国深陷泥潭,消耗了自我的金融经济实力,让自己对全球的领导能力发生了暂时的动摇。美国的优势地位相对来讲在慢慢退潮。现在的美国就像公元200年的罗马或是一战前夕的英国:一个处于权力顶峰但裂痕开始显现的帝国。罗马和英国的经历表明,形势一旦开始恶化就无力回天,衰落的征兆一般是:军事过度扩张、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外强中干、公民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曾经有效的政策不再奏效等。

当然,虽然美国力量在下降,但美国依然强大。基辛格表示,虽然美国目前的国力较二战结束初期和苏联解体后的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滑。但是,不论和哪个国家相比,美国仍是十分强大的,并未衰退,美国不论与盟国还是敌国相比,都仍然享有优越地位。没有国家比得上美国国力的完整性,无论是硬实力、软实力还是巧实力,也无论是按照总量衡量还是人均进行衡量。对美国前景持乐观观点的基本理由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唯一军事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国家,持有国际储备货币,而且还具有每隔二三十年就能使自己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骄人纪录。美国大学教育水平一流,吸引着全球顶尖学子,同时推动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因此,美国很可能摆脱次贷危机漫长的噩梦,并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美国企业稳健的财务状况能在未来几年掀起新一轮投资浪潮。

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衰落有许多新特点。第一,美国的经济力量的相对优势在下降,但军事力量的优势却在扩大。第二,美国的外交影响力与软权力依然强大,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第三,金融危机和战争泥潭确实使美国陷于困境,表现为主导世界事务的程度明显下降。第四,虽然没有国家对美国提出挑战,但美国的世界地位下降了。美国相对新兴大国而言的经济优势明显缩小。尽管美国国力具有多方面的优秀素质与潜力,可能恢复较快,但从危机中走出来毕竟需要时间而且存在很大变数。由于美国的经济状况不能支撑它像以往那样发挥老大的作用,特别是军事作用,因此尽管没有国家对它的地位发起挑战,它仍然是唯一超级大国,但它的力量与影响确实下降了。人们不能因为它今天依然强大且未来会走出危机就否认它今天的下降。

二、中国崛起之势已不可逆转

正如美国地位的下降受人关注一样,中国地位的上升也受人关注。中国之所以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中国经济最近30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统计显示,1952年中国GDP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居世界第10位。1986年超过1万亿元,1991年超过2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2010年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国崛起的认识。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4年中国GDP为17.6万亿美元,美国为17.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17年中美两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按名义GDP计算,中国排世界第2位,为12.2万亿美元,美国排第1位,为19.4万亿美元。但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排第1位,为23.1万亿美元,美国排第2位,为19.3万亿美元。

从世界经济占比份额看,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比例从现在的l4%增加到18%,而美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略低于20%下降到17.7%,稍低于中国,名列世界第二。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经济也不断升级,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并正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过去的30年,中国借助于改革开放和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等简单、粗放模式取得了高增长,但中国不会保持这样的线性发展。随着经济体扩大、资源剧减、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外部出口潜力与风险也在相应加大。高储蓄、高投资、高污染、高出口等驱动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相反,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和创新能力强劲的经济体,则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在一些年份甚至不排除出现较高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而非投资规模扩张,因此其可持续性要高出很多。谈到赶超,不能仅仅关注GDP一个因素,还应关注经济结构、经济效率、持续能力、收入分配、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软元素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竞争力等意义更为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

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质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从实力角度来说,中国肯定能够接近美国,但是中国未必能超过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即便中国的GDP在21世纪20年代的某个时候与美国等量齐观,两个经济体在构成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还有很大一片欠发达的农村。假设2030年以后中国的增长率为6%,而美国的增长率只有2%,中国在人均收入上(这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无法赶上美国。新兴国家在经济腾飞初期往往能从技术进口中获益,而当它们达到更高的发展层次时则通常会减速。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不平等越来越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差强人意,存在腐败和制度不完善,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严重的障碍。在未来,中国几乎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快速老龄化的国家。目前许多基于GDP增速所做的预测,忽视了美国在军事以及软实力上的优势,以及中国在亚洲均势内部所面对的地缘政治劣势。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将与美国展开竞争,但是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总体实力不会超过美国。

显然,评估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全面、科学的眼光。实际上,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的,是不可能按以往的增长率一帆风顺地发展的。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只是国家发展的一项指标,衡量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把中国放在大国互动的环境中加以比较,必须有更全面的视角。

三、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21世纪初的世界远不像20世纪初的世界那样是一场零和博弈。一个世纪以前,经济产出和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自然资源和有形产出的拥有和获取来定义的,而这往往是一种赢家通吃的博弈。一桶油只能烧一次;两个人不能拥有同一块良田。到了紧要关头,这些东西往往会落到拿着最多枪的人手里。因此,那是一个比现在残酷得多的世界和年代,尤其是对输家而言。

如今,财富和经济产出主要是通过释放人类生产力和创造力及不断重组经济和更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来创造的。许多辛苦而枯燥的工作可以交由机器和软件去完成。富裕经济体的大部分GDP由服务业创造,这意味着社会相处得越融洽,就运转得越良好。

在这场博弈中,赢家倾向于采取协作与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而且,由于这种财富大多能够以非集中化的方式创造或复制出来,因此收益的分配更加平等,即便是相对的输家,从绝对财富上来说也要比过去富足得多。现在的世界远不是一个零和世界,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和经济体能够避免一切冲突,也不意味着自然资源不再重要,但它肯定有助于缓解人类自私天性中较为极端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崛起未必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二者可以共存共荣——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美好得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成为最大的赢家。美国仍然深陷于中东问题和朝核问题,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仍未结束,而欧盟则面临着英国脱欧的阵痛。这时中国的发展显得格外突出,虽然印度、越南等国也有了不错的成功,但跟中国相比差距有些明显。然而,中国想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仍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确定了大国角色,但美国仍起着主导作用。

在西方国家占据世界主导权的今天,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一旦崛起将给目前的世界秩序带来极大的改变,甚至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发展看成了威胁。有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发展可能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就像斯巴达和雅典一样,崛起的强国引发当今霸主恐惧,战争不可避免,然而中国的发展可能改变这一宿命。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并且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目前正在全球化体系中运作,它的崛起并非来自征服或者殖民,也不直接与美国对立,中国愿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展开密切合作。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他国进行合作,并且分享自己的发展成果,不以牺牲他国利益,获取自身发展,这为中美两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奠定了基础。 hG3aAMfkzgOCNQUUOXJVKTB88oqFUcCHxm905YJn7Ns59Ckv/uNphIA8TDsZH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