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理想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形成了支配地位”。然而,理想主义的理论并没能抵挡住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总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应该说,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爆发,推动人们探讨解决方案;1939年二战爆发,人们开始反思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应运而生。政治现实主义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现实主义出现了卡尔、尼布尔、摩根索、阿隆、凯南和基辛格这样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抨击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总的来看,政治现实主义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是各种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在实践中,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强国分析世界政治格局,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依据。
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对人性和政治权力采用现实的态度,以一种现实和历史的方式去看待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问题。它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第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组成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在追求权力,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的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第三,各国在对外目标上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冲突与斗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特征,一国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力越大,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第四,权力与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的核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义和理想的重要性。
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角度或是从宗教角度出发都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且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国家是人的集合体,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国家,他们批判理想主义者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要追求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决定的。国家的实力越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就越大,也就越能保护国家利益。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而国际道德和国际法是不能作为衡量国家外交政策的标准的。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现实主义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但是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有实力和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至于道德,他们认为国际道德实施要和国家具体情况相结合,道德是受到国家利益限制的。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办法实现力量均势。在均势的作用下,国际和平就可以有保障。他们认为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之所以会出现百年和平就是欧洲的均势在起作用。在他们的外交思想中,只要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比较注重对客观国际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是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在执行对外政策的过程中以是否以国家利益作为决策的核心标准,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先,理论结论在后。与理想主义相比,现实主义提出的理论不是说教式的,而是对国际事务做赤裸裸的分析,他们对事物的把握客观而准确,对国际问题的分析要比理想主义深刻得多,使得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操作具有可行性。三是政治现实主义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为国际关系政策提供决策框架,在理论研究和决策性实践的结合上,适用于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和冷战对抗背景。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正是按照这一套现实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对外关系战略的。它们非但从未牺牲自身利益以利他人,反而总是以牺牲他人利益来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到60年代,现实主义学派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优势地位遭到了挑战。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主义理论本身存在着问题。如该理论把强权政治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命题就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是强权政治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能行得通,用强权政治无法解释现实国际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国际力量对比格局起了很大变化,参与和影响这一格局变化的角色和因素日益众多和复杂。西方国家的对外关系实践在很多方面显然无法用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加以概括。于是一批提倡以科学行为主义新方法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掀起了一阵新的理论攻势,另一批人则以捍卫传统的现实主义为己任,至此,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出现了“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行发展的新阶段,开始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手段和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70年代以后,世界开始发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传统现实主义面临除非改革否则便难以为继的局面。这种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全球化和历史发展性质上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一体化。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而跨国和超越国家的势力和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对现实主义以民族国家为本的利益和势力范围概念提出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当代政治的发展越来越脱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成了世纪之交的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和国家实力的根本标志。这就必然与摩根索等政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把政治领域的独立性、权力的政治作用作为政治现实的根本出发点的传统观点发生极大的矛盾。
具体地说,6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国家间关系的日益加强也反过来促进了国际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国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冲击,这使得政治现实主义的一些概念,如主权、国家、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的适用性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世界的权力单位已经不仅仅是民族的主权国家,在很大意义上,世界已经逐渐控制在一些较大的国家联盟、国家集团和跨国组织手中。甚至连摩根索也承认,70年代之后,政治、经济和军事之间存在的传统的功能关系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断裂。以前的军事大国不再必然是经济强国或者全球大国,而一些经济强国的国际地位虽然在军事和国土上的条件并不十分有利,但仍然越来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这就是说,军事和政治的强大越来越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了,而不是像传统那样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主要依靠政治、军事手段甚至战争。这种情况就对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一个重大任务,即要把国际政治和经济及全球社会的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放在一个新的综合思路下去研究。
现实主义并非万能,在国家对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弊端。现实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均势,已被事实证明并不可靠,比如二战后美苏形成两大阵营处于均势,但其操纵下的世界局部战争并没有减少。这样,传统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便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改造与修正时代。随着全球化经济和政治的深入发展,国家间利益关系日益紧密,传统政治现实主义已难以应对这种格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