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植物生长受到自然环境气候各个方面的影响,农作物既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也有自己最佳生长期。比如,水稻播种期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前后腾茬期等因素,气候条件与播种期的关系密切。首先应考虑水稻最佳抽穗扬花期,以达到避灾,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目的。其次根据播种至抽穗的天数向前推算,以确定最佳播种期,这就是安排播期的基本原则和应有的秩序。
早稻。当地表温度白天能持续8小时以上的15℃时,即能满足稻谷出苗要求。江苏的南部地区约4月6日-10日,里下河地区约4月11日-15日,可以播种。因早春晴雨冷暖多变,还应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中籼稻。因为它属于基本营养生长型中等或强的品种,所以在江苏只能作单季稻栽培。如果过迟播种,生长天数和积温不能满足,就会延迟抽穗,尤其是杂交水稻等品种,低温比高温的危害性大,因此在前茬允许范围内应适当早播。江苏的南郊丘陵,一般宜在5月10日-15日播种,里下河一般在5月5日-10日播种,淮北地区露地一段秧子5月15日播种。
中粳稻(包括中糯)。江苏作单季稻栽培,对短日照反应比迟熟粳稻明显迟钝,感温性中等或偏强。淮北地区宜在5月10日左右播种,沿江沿海于5月下旬播种为宜。
晚粳稻。对光照反应比较敏感或敏感,作单季稻栽培,由于早播并不能显著提早成熟,故对于土质差、肥料少、容易早衰的田块,宜适期早播。太湖稻区一般宜在5月中旬前后播种。为了兼顾三麦适期播种,迟熟晚粳还应适期抢早,不宜过迟播种。作后作稻栽培,一般宜在6月10日-20日左右播种。
南方水稻如此,北京小麦则另有不同。种大田庄稼要“春争日、夏争时”,种麦子也是一样。“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北京郊区“秋分节里种麦当然好,但是地多,哪能都在一天耠完,有些地要早耠,有些茬口可以晚耠,叫它大部分赶在秋分节里。比如,山地、盐碱地、缺肥地,就可以早下手,在白露尾,甚至过了白露就开耠。高肥地、晚茬地就可以在秋分尾耠。按照各地经验,九月二十日到十月五日耠麦长得最好,产量最高。最早不过九月十日,最迟不过十月十日,再早再晚就会严重地影响产量了”。
以南北方主要农作物的水稻与小麦为例,就已经能够很好说明问题,不同的农作物的最佳生长期确实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作物种类,也会因为不同品种及不同地域,还会有所不同,如此看来,即使春播也不能一概而论。长期以来,聪明的劳动人民基于实践总结出得时而种的经验,并且形成大量农事谚语。例如:“清明前,去种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清明十天种高粱。”“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夏耩河弯。夏至不种高山黍。”“柳毛掉,乱撒稻。”“小满高粱芒种谷,夏至靡黍不用说。”“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六月六见谷秀。”“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撒荞麦。”“入伏不点豆,点豆收不够。”“立秋见稻穗。”“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处暑不出头,割下喂老牛。”“寒露百草枯,霜降见麦茬。”“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这些农事谚语既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总结,也是劳动人民反映人与自然及生产关系的生态系统思想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依时而种,以期获得最好的劳动收成。目的指向是获得好收成,影响收成的系统要素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每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发系统的整体性质,而不是只影响单个要素本身,因此必须具有整体的系统观。有机整体的系统观念不仅存在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层面,其实也落地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过程,因此这是灌注中国人血液的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日常行为活动,影响着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