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工程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是一种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的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工程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特征。“在我国,工程教育主要涉及工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层次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以学历学位教育为主(张光斗等,1995)。”

世界各国早期的手工作坊里师徒传承式的技能传授是工程教育的雏形。“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促使各国建立了很多工科学校,开始系统化传授工程科学知识和技能,促成了早期工程教育的发展,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工程学校是1775年在法国设立的国立路桥学校(顾明远,1991) 98 。”工业革命以后,工程技术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工程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逐渐出现在各主要工业化国家。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国的工程教育一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十分活跃,在办学目标、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建设稳步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工程教育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等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

顾明远(1991) 381 认为,继续工程教育是指“对具有高等学校毕业水平的人员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师、技术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新、补充新的科技知识、提高新技术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教育活动”。

张光斗(1983)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应该包括继续工程教育,高等工科院校必须举办继续工程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是大学毕业后在职工程师的知识更新教育,工程师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继续工程教育实际效益很大,是工程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从以上专家学者的论述可以看出,继续工程教育应该属于工程教育范畴,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延伸或扩展。

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分别于1965年、1967年、1968年对工程教育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并出版最终报告,指出高校以短期课程、研讨班、夜大等形式开展各级各类的继续工程教育,主要针对学士后教育,目标是提高工程师的个人竞争力(孔寒冰,2007)。协会于1978年正式设立继续职业发展部(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vision, CPDD),专门负责促进工程师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转移和改进,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为个人和组织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职业发展指导和帮助的专业组织之一(Elliott,2003)。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发布工程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知识的爆炸、全球竞争和职业变化,促使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专业化。这使得工程师在大学学习期间对专业方向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而且本科教育仅仅提供第一层次的工程教育,要解决工程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宽度和深度之间的矛盾问题,普遍共识是,工程师后续必须参加继续工程教育(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E)或者继续职业发展(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UNSCO,2010)”。因此,国际上比较普遍的提法有两种,即继续工程教育CEE和继续职业发展CPD。

我国关于继续工程教育的含义和对象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提法,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的发展时期先后出现过“继续工程教育”“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四种提法。

①继续工程教育

1979年5月,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在墨西哥城召开,张宪宏代表中国参加了大会。会后,张宪宏多次撰文,宣传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介绍世界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情况,提出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目标方向。至此,继续工程教育的理念传入我国,张宪宏认为,“继续工程教育,指的是对大学毕业后正在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给以进一步的科学技术教育(张宪宏,1984)”。这一提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法一致。

②科技人员继续教育

1984年11月,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为促进继续工程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国性、专业性社会团体。1987年10月,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科技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家“七五”规划的战略部署,颁布了《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提出,“企业继续教育的对象,重点是从事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科技管理及其他技术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骨干和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③大学后继续教育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等相关部委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建立高校继续教育制度的要求,发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规定提出,“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重点是中、青年骨干。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加深和提高,使其结构趋于合理,水平保持先进,以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同时提出“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他们大学后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

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1995年11月,为落实国家“九五”计划以及科教兴国战略,人事部颁布《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较为完善的规范继续教育工程活动的全国性法规。规定指出,“继续教育对象,是事业、企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一直以来,人事部即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各个阶段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对于提高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整体人才队伍素质、促进继续工程教育的规范发展、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并开展了相应工作和人才工程,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协调配合全面推进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1979年继续工程教育引入我国以来,关于继续工程教育的目标对象及其学习任务,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关于继续工程教育的不同提法和不同认识与社会发展、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等因素有关;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推动对继续工程教育的研究,厘清继续工程教育的本质、明确继续工程教育的办学对象,进而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事业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为了更好地对国内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更便于国际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第一种提法即继续工程教育。综上所述,本书认为,继续工程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延伸或扩展;教育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后的工程师,学历主要是本科及以上;教育目标是通过对工程师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能够获得职业提升或转岗;教育形式包括短期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种。

近年来,继续工程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纷纷涌现,专家学者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认识。闫智勇(2010)从历史学、语义学、本质属性等角度分析归纳后,认为“从概念涵盖广延性上来说,从大到小依次是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三者的融合是在继续教育这个特殊的教育形态中,融合的原因是继续教育的再教育性和成人性。继续工程教育已经不能够涵盖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使用继续教育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上位概念”。李国斌等(2010)从概念的产生历史着手,在分析、研究其各自内涵的基础上,得出概念的逻辑关系为“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概念的拓展和延伸。即终身教育包含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又被包含在成人教育之中”。郝克明等(2010)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角度,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已脱离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走上社会的所有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建立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教育领域”。

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终身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趋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是与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并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继续工程教育是继续教育中重要的层次较高的一种形式,是针对工程师的教育和培训。

二 办学体制和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这是《辞海》(2009)2238中关于体制的说明解释。

首先,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受制度的规定和制约。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化,体制随之发生相应的发展和变化。其次,体制是指特定社会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形式。譬如,政治体制是社会政治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形式,包括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行政体制等等。经济体制是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形式,包括生产体制、流通体制、税收体制等。

“指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主要是教育内部的领导制度、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涉及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员的任用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与实施,也涉及教育结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这是《教育大辞典》(2009)中关于教育体制的说明解释。

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中,经济体制对教育体制具有决定作用。在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不再是单一的行政管理框架,而是相应形成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办学体制一般是指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体系和制度。建立办学体制,规范办学行为,是国家或政府宏观管理教育事业的有效措施,亦是国家或政府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赵庆典,2002)。”特定的办学实施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具体的办学体制。以教育内容来划分,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等工程教育办学体制、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等。

办学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对教育权利的分配与再分配。关于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培养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者们开展了讨论,并形成一些共识。王欣(1994)提出“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实施和变革的实践使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体制的核心是办学体制,其他体制都是围绕办学体制这个核心而建立”。邬大光(1999)认为“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是一个完整的体制系统,任何完善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建立在办学主体的有效行为之上才能实现。办学体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制约着投资体制。而办学体制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能否顺利运行往往受制于办学体制的合理与否”。刘铁(2004)认为“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体制一般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办学体制是基础,相应的办学体制决定着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总之,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在于办学体制,它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培养体制的改革。

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是指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活动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制度规范的总和。继续工程教育是工程师的继续教育,主要通过非正式、非学历、非正规教育的渠道进行,办学涉及学校、企业、各行业、社会各部门、各社会组织,所以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办学体制,有其独特性。同时,对于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的认识是随着继续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并完善。本书将以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体制为研究背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沿着继续工程教育发展改革的脉络,以继续工程教育办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办学实体为依托,重点研究研究为谁办学、谁来办学以及如何办学三个核心问题。

三 机制和协同机制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缩)时,常借指其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这是《辞海》(2009)1605中关于机制的说明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机制是一个使用十分频繁、应用范围广泛的概念。在系统理论中,机制被认定为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动作方式,各个系统要素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运行。由此,机制可以分为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静态机制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它决定了系统的具体结构,涉及组织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目的性、层次性、稳定性等结构要求。动态机制是指系统的运行过程,涉及运行的程序、次序和秩序等问题。

“协同”在现代汉语词典(2012)中的解释为:相互配合,彼此协力。20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哈肯(2005)创立了协同学,他认为,“协同学”意为“协调合作之学”,协同学的目标是在千差万别的各科学领域中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一些学者从协同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复杂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以及从有序又转化为混沌的具体机理和一般规律。Miles(2005)认为“协同关系是建立在动态的彼此关切的基础上,比竞争、合作更高层次的知识分享”。因此“协同”与“合作”相比,更加强调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实现发展的目标而建立的风险分担,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关系。

协同机制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在一个系统内,由若干主体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主体都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作用;这些主体发挥协同作用,保障运作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运行的效率,使得资源成本的浪费降低到最低点。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形势促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和运作方式,协同机制在科技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在教育领域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为主,主要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创新理论对协同机制展开讨论,从组织理论视角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高校、企业、专业协会、民办培训机构等多个主体以及办学参与者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统一系统,系统中各成员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协同关系。协同办学机制是指多个主体形成相互协同的关系,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创新的办学形式,为工程师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服务,提高办学效率。协同办学机制在继续工程教育办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得到提高。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机制受到经济、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解决组织系统、机制建构和运作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从制度、政策和机制上找到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形成1+1>2的整体效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进而实现多元主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yG2xorr0kquj5oroSJUMhzH2b0J4YUyRf022umXOh/0ey4UuGknr4SVTl+wMc4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