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Web3.0 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人们对信息需求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web1.0 和web2.0 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发布量的快速增长及人们对信息的筛选、聚合要求。于是,第三代互联网系统Web3.0 技术诞生,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从Web1.0 的网络单向服务,到Web2.0 互动参与,再到Web3.0 的完全智能化,每一次升级都带给图书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Web3.0 思想,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智能化的综合服务,主要是提供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随着Web3.0 技术的成熟于应用,图书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如何为用户提供全而精准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务,来不断推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我们图书馆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一、Web3.0 的概念与技术特征

1.Web3.0 的概念

2005 年 12 月 2 日,公用信息平台服务商红门资讯召开发布会,提出了Web3.0 概念。红门资讯对Web3.0 下的定义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直接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Web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对Web3.0 下的定义是“A webwere the context of content is defined by data;a web capable of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tent and context.”即Web3.0 是这样一种互联网:由数据定义内容;它能阅读和理解内容以及上下文。蒂姆·伯纳斯·李认为Web3.0 就是语义网。

语义网(Semantic Web)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在 1998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如: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语义网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语义网中的计算机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软件,在万维网上的海量资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将一个个现存的信息孤岛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语义网的建立,涉及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部分,与web3.0 智能网络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语义网的初步实现,也作为web3.0 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意味着语义网的相关实现会占据网络发展进程的重要部分,并且延续于数个网络时代,逐渐转化成“智能网”。

2.Web3.0 的技术特征

Web3.0 的概念可以理解为:Web3.0 包含了所有Web2.0 的技术特征和发展成果,通过各种IT技术,如云存储与云计算技术、跨浏览器双向通信机制、人工智能、语义网、地理映射网、运用 3D技术及将互联网本身转化为一个泛型数据库等,并以国际计算机协会制定的RDF(资源描述框架)、OWL(网络实体语言)、SPARQL(简单协议和RDF查询语言)三大技术标准为基础,搭建的虚拟世界网站,也是用户通过Blog、Wiki等互联网应用以Widget的形式自由组合的可管理的个性化门户等,以上种种技术和应用的集合就构成了Web3.0 的方方面面。其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1)信息内容的智能化聚合

应用Mashup(糅合,是当今网络上新出现的一种网络现象,将两种以上使用公共或者私有数据库的web应用,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应用)技术对用户生成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以渐进式语义网技术的完善为前提,实现有效的信息聚合。对用户需求实现智能化服务。在Web2.0 模式下,允许用户随意发布的B1og、Wiki,会使得网络上堆积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为用户的搜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Web3.0 提出了“可控”这一概念,使得信息的发布与使用连接起来,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网络与计算、媒体内容与业务智能、传播与管理、艺术与人文的有序有效结合和融会贯通。

(2)跨平台的立体交互

Web3.0 的网络模式下,用户不再只应用PC的单一终端上,而是要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用户将在PC、WAP手机、PDA智能机顶盒等多种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翻译等技术,使用户实现跨语言、跨平台交流。

(3)网站个性化

Web3.0 在对于UGC筛选性过滤的基础上,引进偏好处理技术和个性化引擎技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用户行为、习惯、偏好及专业背景深入分析,寻找可信度高的UGC发布源,按照用户需求,为用户的需求设置,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推送人性化、个性化信息。

(4)虚拟化程度更高

Web3.0 的虚拟化程度更高、更自由、更能体现用户个人劳动价值的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信息虚拟社区,延伸了用户的真实生活。

二、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内容发生变化

从图书馆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出现web1.0、web2.0、web3.0时,图书馆相应地提出图书馆 1.0(lib1.0)、图书馆 2.0(lib2.0)、图书馆 3.0(lib3.0),每次都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图书馆 1.0 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图书馆从传统手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服务模式是单向的,主要是图书馆网站提供内容,信息发布,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如:图书馆提供服务指南、介绍、信息发布、各类数据库的分类链接、虚拟咨询和课题跟踪服务、检索课件和软件下载、馆藏书目查询、预借、续借等。

图书馆 2.0 时代,图书馆将web2.0 技术应用与书目数据库、二次文献库、全文数据库结合起来,强调与读者互动,强化读者的用户体验。服务向双向和多项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为提供内容的深度以及服务工具和途径的多样化上。如:开始重视读者需求,RSS(信息聚合)工具革新了图书馆发布信息的方式,帮助图书馆更加容易地掌握读者需求动机,缩短读者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时间。Blog(博客网站)和wiki(维基或维客)是典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而tag技术(用户设置标签)将传统网站中的信息分类工作直接交给用户,尽量弱化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理念,开辟读者参与对图书馆部分资源的组织、发布以及管理。

图书馆 3.0,在图书馆 2.0 时代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基础上强化了信息整合,以读者为中心,提供更加精确、高效、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真正实现用户个性化门户与图书馆门户的无缝对接,用户个性化门户内容依托图书馆资源服务,并根据个人需求自动推送。通过对“微内容”的聚合、迁移以及互动,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得内容管理服务、个性化的服务、知识过滤服务以及进行用户之间知识的沟通与共享。如:Web3.0 可以根据读者需求创建综合化服务平台,按读者的个性喜好提供个性化聚合服务。通过信息智能分析、过滤功能,分析读者最需要的资源,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最适合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Web3.0 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而智能化的核心是虚拟化和可视化。Web3.0 应用图形、平滑的动画、高清晰度的音频和视频以及 3D的内容,为虚拟化阅读环境的创建和优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读者在情境之中“真实”感受阅读内容。

三、web3.0 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图书馆随着IT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应用,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及外部竞争,图书馆在保持原有功能、角色和作用的同时,图书馆从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向以公共交流方式为依托的传递知识、创造知识方向转变。web3.0 思想和理念在图书馆的引入,必将对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图书馆竞争群体发生变化,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地位受到削弱;读者既是信息的需求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图书馆不再只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中心,更是信息的聚合和提供中心。构建图书馆 3.0,加快图书馆自身发展,是Web3.0 时代图书馆明智的选择。

在Web3.0 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用户利用网络的自由度增大,将导致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将会出现各种高度细分领域的平民专家,这些平民专家也会抢夺图书馆用户的注意力。这样,图书馆将可能失去组织、提供信息的优势地位。图书馆的竞争者不仅来自文化信息产业,如书店、数据库商,更多的图书馆行业竞争者将会出现。

从数字图书馆的市场来看,数据商已经在分割数字资源的市场,如:超星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数据库商都在做大、做强、做全各自的资源数据库。在运行的模式来看,为图书馆提供授权并相应收费(有包库和镜像之分)。网络供应由宽带网络供应商完成,各图书馆只是购入后,提供一定范围和地域内的最后的服务。在这个模式中,图书馆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在不远的将来,数字资源服务商将越来越多,数据库商家的竞争将越来越强,而当某个数据库商处于垄断地位过程中,其数据库的价格就会上涨,对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就可能无法承受,而当其数据库销售利益若小于数据库服务利益时,数据库商可能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将很难保证。

在IT技术发展到今天,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商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面向世界各地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网上付费,并可降低成本。而连锁书店如果推出借书或网络服务,图书馆组织信息的地位将会进一步被削弱。图书馆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和用户不断流失的困境,图书馆自身应加强技术创新。另一方面,Web3.0 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自由发布、整合与利用。用户将成为网络信息提供者,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和支配。开发更多、更新的技术适应图书馆馆藏信息和网络信息有效整合,来吸引用户利用和建设图书馆资源。同时,培养图书馆员成为信息专家,重视与用户的合作,提供可供用户发布、整合信息的平台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来对信息进行高度聚合,从而通过多种渠道信息的整合来满足用户提出的各种需要。

此外,图书馆要实现电子资源的跨平台聚合和智能搜索,使各种数字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馆藏图书系统、随书光盘系统、视频VOD点播系统、课件数据库等聚合于同一个平台,为用户使用带来方便。图书馆还要重视开发多个平台下拓展各个终端上的用户,针对不同终端的特点,开发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围绕用户对用户群进行管理,调查、分析用户群的成分结构、发展变化,关注他们的需求,建立起信誉,赢得用户的信赖,从而培养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使潜在用户变成长期用户,使长期用户变成忠诚用户,使图书馆重新获得组织、提供信息的优势地位。

四、web3.0 技术促进全民阅读率上升

2011 年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 年我国 18—70 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7.6%,比 2010 年的 77.1%增加了0.5 个百分点。通过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1 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 65.2%。从国民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长来看,2011 年,传统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和传统电波媒介(电视、广播)的接触时间,均比2010 年有所减少,但新兴数字媒介(互联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间均比 2010 年有所增加,国民上网率为 54.9%,比 2010 年增加了 5 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0.6%)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 25.4%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上网率的增幅明显,与 2010 年的 16.6%相比,增幅高达 53.0%。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 41.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 2010 年的 53.8%有明显下降。从以上数据来来看,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和手机上网率增幅最明显,说明网上阅读特别是移动式阅读,将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转变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大宽带、多媒体服务,使得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能够涵盖传统图书馆的大部分服务项目,并且能够拓展和创新传统图书馆无法开展的新服务(如视频咨询服务、电视图书馆等),给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视图书馆的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随着web30.0 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各种媒体上网的便利,图书馆面临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局限在某个地域或某类用户,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再局限在某个地域、某几个图书馆。用户在需求信息时,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查询需求信息或通过文献的传递得到需求信息,若需收费,通过手机或网银直接支付。从而使传统模式下,将读者划分层次的服务门槛变得毫无意义。图书馆面对各类型的用户群体,其年龄、身份、职称、地位等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图书馆将会把注意力从读者身上转移至信息内容及服务的层面上,重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建立适合各类人群信息需求库及推荐系统等,再加上各类媒体传播的可达性,图书馆完全可以满足大众信息需求,并引领大众的阅读趋势,促进信息获取渠道的公平,获得充分享受信息的权利,进而提高大众文化素养和全民族思想素质,以加快和推进图书馆虚拟化进程来改变传统的阵地服务模式,并以新媒体的面孔出现在大众眼前,从而催化出更多优质高效的创新服务产品。

五、web3.0 技术与图书馆的应用与建议

1.web3.0 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web技术的应用来看:多数高校图书馆向图书馆2.0 时代推进,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始探索和应用web3.0 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应用的范围如下:

(1)在数据挖掘方面,许多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管理系统已整合了数据挖掘功能:如My library系统及供本馆使用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开发的KBDL系统、南开大学Unicom系统等等。

(2)在统一检索平台有,CALIS中心和北京大学共同开发的CALIS统一检索平台,可整合中文资源库 127 个,西文资源库 130 个,几乎可整合图书馆所有的电子资源种类,包括原文、图片、引文、文摘及相关文献等。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发的CSDL跨库集成检索系统,集成了 6 类近 100 种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数据资源。清华同方开发的USP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可支持国内外几十种主流的网络数据库以及包括OPAC资源在内的各种文档类型的资源。USP系统最大的优点是不受 239.50、OAI、Open URL协议的限制,任何在互联网上通行的网络数据库,都是统一检索平台的对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检索”,无须数据库提供商提供接口,因此USP的覆盖面很广,95%以上的网络数据库都可以进行配置等。还有TRS、万方、书生等统一检索平台在此不一一列举。

(3)OPAC检索定位。目前,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使用的Innovation Interfaves公司的OPAC显示馆藏地点平面图的基础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已提出图形化显示馆藏位置的OPAL改进方法,结合TD - HSDPA的移动定位可以确定每一本书的具体架位,并可以在手机终端显示图形化路线图,帮助不熟悉排架方法的读者快速准确索取文献。

(4)博客服务模式,是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在学科服务中建立交流,形成互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新闻传播学科博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材料学科、机械与动力工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人文学科等学科博客;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金融、教育博客。

(5)利用维基技术的信息服务模式。维基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充分体现了开放、合作、平等、共创的网络文化,真正实现了多对多的交流,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式。厦门大学图书馆编目部的维基版主页,实现了编目规则的动态维护。上海交大图书馆的维基主页主要是用于馆员与用户交流。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维基学科百科。

(6)利用SNS、QQ、MSN提供实时信息咨询的服务模式,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紧密互动、形影不离的服务关系。目前,主要表现是通过建立图书馆社区BBS,如中国科技大学应用了Lister社交网络。

2.应用web3.0 技术的建议

(1)注重资源结构的变化

Web3.0 技术下用户利用资源是通过有线、无线网络模式下,实现不同终端PC、WAP手机、PDA智能机顶盒等多种嵌入式设备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翻译等技术,使用户实现跨语言、跨平台交流。因此,资源的交流、提供,主要以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为主,也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作为提供资源和服务的图书馆来说:其一,图书馆要转换和增加资源的收藏结构,依靠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建立系列视频课堂,提供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开发、加工声色俱全的多媒体电子书籍,吸引更多的用户成为读者。其二,图书馆要在采访上科学化,利用Web3.0 先进技术,数据挖掘和聚合的功能,建立、开发图书馆资源采访系统的智能化决策系统,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和不同层次用户对资源的影响、评价、价格等因素,建立核心数据模型。如:图书馆可把每个出版社的书目放在网上或阅览室中,邀请各学院的专家来圈选新书,任何读者都可以挑选自身专业所需的图书。图书馆再组织专家从图书质量、价格、数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所购图书。要对购入后的图书利用率,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借阅数据统计或导出馆藏借阅数据,进行跟踪获取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指标、统计、分析后,建立数据模型。对数字化资源要先试用,让读者来评价新数据库的优劣,再根据其性价比和新内容的多少来决定是否购买,同时每年引入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评价体系模型,从而保证资源采购质量上,实现资源建设科学化、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其三,图书馆要将馆藏纸质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整合,建立资源的网络内容之间的本体联系,满足用户的自然语言查找。其四,要对新型网络资源进行的收集、整理、应用,实现以“CC共享协议”为基础的共享模式。

(2)顺应需求,向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自身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应用方面的需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个性、精准、高效,正在替代旧有的“海量”,成为新的评估信息价值的准则。

Web3.0 思想体现个人信息中心和个人信息的智能化获取,个人门户就是个人连接互联网信息的入口,可以实现个人网络管理的信息平台。这体现在:具备强大的聚合功能,除方便用户使用的天气预报、音乐盒、便签等工具以外,订阅聚合的功能,使用户只需一个关键词即可集中所有关注信息的每一页,并时刻监控自己所需信息。同时,门户布局完全由用户自己的喜好来拼装,极高的个性化也使得用户可以顺畅地沟通、交换信息,甚至可以为彼此制作个人门户。每个人的IE首页都完全是按照个人关注的资讯偏好、个人行为习惯来进行组合的,体现高度的个性化、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互联网概念的一种全新转变,它真正满足了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获取方式及个性化信息本身的需求,使用户通过个人门户,自己来创造互联网、分享互联网。

做到顺应用户需求,图书馆就要对图书馆各类资源和网上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聚合,形成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建立起资源智能化检索,来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精准、高效的服务要求。其一,建立个性化的个人门户,实现用户广泛参与的互动平台,体现图书馆学术交流的功能。用户将个性化的标题和随心换的页面样式、自己最常用的网址链接、快速的邮件收发、集成的互联网搜索、最新的新闻资讯、专业论坛、专家博客、贴图等常用功能与图书馆门户镶嵌在一起。也可引进“豆瓣读书”,读者可以查书,也可了解他人的对该书评论,达到以书会友的交流,形成图书交流领域的网上社交圈,实现个人门户、个人门户间的互相链接、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单元。其二,构建图书馆虚拟社区,实现馆员和馆员之间、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虚拟社区将论坛(BBS)、即时通讯((IM)、在线聊天室、图书馆公告、新闻的RSS订阅、数据库信息资源RSS推送、博客(Blog)等服务整合在一起,将极大地方便广大馆员之间的交流,使馆员隐性知识得以传播。也可利用Web3.0 技术,模拟现实场景,让读者在各类终端上,远程了解图书馆各楼层分布情况、服务区域位置和详细内容。通过虚拟导读,了解图书馆的相关介绍、借阅信息、流程等信息,用户如同亲历图书馆现场获知图书馆信息。其三,图书馆对购买的数据库、自建的特色数据库、馆藏图书、随书光盘系统、视频VOD点播系统、课件数据库等,通过OpenURL、元数据等技术,对数据挖掘、聚合数据到一个平台上,构建出一个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统一信息平台为用户服务。其四,建立移动图书馆,实现立体交互。随着手机在国内的普及和数字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手机必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因其体积小、随身携带,用户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快捷、方便的阅读、学习、娱乐,并期望享受全天候服务,迎合了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及时信息传输手段的需要,读者和馆员能方便快捷地通过图书馆建立的学科馆员、专家和读者适时互动平台,进行适时交流。读者不仅得到想得到的信息,还能看到、听到并和咨询馆员或某个虚拟群体讨论问题,相互交流心得,对咨询问题发表的意见适时解答,这有利于定题跟踪服务的开展,提高检索信息的时效性;有利于移动交流者从情感上融入到交流活动中,使移动咨询更加个性化、人性化。

总之,web3.0 技术发展,它不仅是网络技术创新和发展,更是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图书馆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相应提出图书馆3.0,而图书馆 3.0 将充分利用web3.0 的先进技术成果,如: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多平台融合、智能化等的资源管理和服务的研究,使图书馆实现个性、精准、高效智能化服务成为可能。因此,图书馆必须跟紧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把当前最新、最有用的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当中,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应对现有技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如:多平台融合时,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版权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有效地推动图书馆 3.0 的发展。 GNuY7zla9IdYzT1NAdpRZgQZ6UMY65GF4JssRmHXIvDudeoRip11VDu+umJIIp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