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育人先育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下特殊性。

1.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己任以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之目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这是完善人的一项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学生学习心理指导、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情绪情感调适、意志教育、个性教育、人际交往指导、性心理卫生指导以及学生的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这些都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学生做一个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等方面都健康、和谐的人。

3.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除借助课堂教学渠道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心理常识外,更多地结合活动课、各科教学、心理测量、心理辅导与咨询、优化心理环境、榜样示范等途径,并采取活动课和团体辅导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行为操练以及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情绪释放、聆听、共情、行为矫正、认知改变等特殊的方法来实施。

4.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直接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与知人、自爱与爱人、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耐挫、乐群、敬业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二、学校心育必须厘清的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只要明确目标、厘清认识,就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有效实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规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小学阶段要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跨度较大,学生要在小学阶段度过五年或六年。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掌握学校的基本规则,有纪律、规则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学会有礼貌地跟别人交往,养成亲社会意识;学会合理地体验、表达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悦纳自己。

2.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使其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三、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重点

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侧重点也会不尽相同。但是,纵观整个中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所要维护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还是相同或相近的。

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他们将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等方面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的心理健康几乎涉及学习的各方面,既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理想等,也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情感以及学习的生理机制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培养中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抱负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习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心理辅导室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加以分析,并予以辅导,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1.与自我意识有关的心理维护

心理健康的人应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使他们懂得悦纳自己的重要性,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知自己。自我期望的高低或者说人生目标的确定,对自我认识和评价有很大的影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常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悲观失望,过低地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认同感。在自我控制方面,自制力是指人擅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擅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是使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心理健康教育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烦恼所在,学会克服烦恼;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学生学会控制愤怒,交给他们一些制怒的方法,如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法等,认识冲动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避免因愤怒情绪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维护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都渴望友谊,但如何建立友谊,怎样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教师的关系等问题,经常给他们带来苦恼。人际关系中的种种不协调现象,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偏激行为,影响学习。人际关系的障碍,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包括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认知成分即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时,应从这三方面入手。例如,在认知方面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状况;在交往行为方面,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使他们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客观地评价他人,真诚地关心他人,与同伴、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3.与生活、社会适应有关的心理维护

与生活、社会适应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归根到底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是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的过程,它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长期对社会刺激不能适应,不能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反应,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格格不入的心理,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使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各种环境、各种条件,避免因适应不良而造成各种不良结果。另外,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利用各种挫折情境开展耐挫教育。同时,在进行耐挫教育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积极应对挫折的反应策略,如加强努力程度,改变或调整行为目标等。 J2KvhccyT2RGwrs/4Zk53s50rMPTNwva69i2tOWcz5gQzx7leQYuVr7ILpqtB1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