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坛庙祠宇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明洪武三年建。万历间,知县孟秋筑墙垣,王汉傑建房一楹三间。房今倾圮无存。

案:唐虞望祀山川,《周礼》有风师、雨师之祀。三代以下,汉以丙戌日祀风师于戌地,以己丑日祀雨师于丑地。唐诏祀雷同坛。宋兆风师于西郊,祀以立春后丑日;兆雨师于南郊,祀以立夏后申日;又以雷师从雨师之位,独云无祀,亦与山川不一祀。至明洪武二年,敕府州县以风、云、雷、雨诸天神为一坛,山川城隍诸地祗为一坛。三年,命合祀之。我朝定制,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共为一坛。坛制崇三尺,方二丈五尺,四出陛各三级,缭以周垣,四门朱色。自南门入,东南隅为燎所。坛北正中立石主一,去坛二尺五寸设三神位,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神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座高五寸,宽九寸,朱地青书。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风、云、雷、雨前帛四、爵十二,山川前帛二、爵六,城隍爵三、帛一,皆白色。各羊一、豕一、铏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

社稷坛 在城西一里。明万历间知县孟秋修筑。

案:社稷之祀,三代之礼不同。汉唐诸儒,谓以勾龙后稷为配,而又以为非。配,即祀。至明太祖主《孝经》说,以社为五土主,稷为五谷主,皆自然之气,以广土、诸谷不能遍祀,故合土以为社,推长以尊稷也。我朝雍正二年奏准各县设坛,壝坛而不屋。四围俱二丈五尺,高三尺三,出陛各三级。北向。缭以周垣。四门丹油,北门出入。西北隅设瘗坎一。成立石主一,埋于坛南正中,去坛二尺五寸,下入土中,上露圆尖。神牌二,以木为之,高二尺四寸,宽六寸五分,趺高五寸,宽九寸(五分)。一书社神,(一书)稷神。俱朱地书青字。临祭设于坛中,置案上,稷左社右。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各帛一爵三,帛用黑色。其祭品、仪式,与风云雷雨坛同。

先农坛 在城外东南隅。籍田 地十二亩。雍正五年,知县刘(玉林)置。

案:古者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 ,躬秉耒 ;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粢盛,于是乎出也。三代以下,令准古之诸侯,守准古之方伯连帅。我朝雍正四年,奉敕每岁仲春行耕籍礼。坛在东郊,方二丈一尺,高二尺一寸,四出陛各三级,缭以周垣。三门朱色,自南门入。坛北建正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一间。神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座高五寸,宽九寸五分,朱地书金字。祭品仪式用:帛一、青色,爵三、羊一、豕一、铏一、簠二、簋二、樽一、笾豆各四,(祝板一)。

厉坛 城北关。明洪武三年建。万历间知县孟秋修筑。

案:《祭法》王有泰厉,诸侯有公厉,大夫有族厉。自三代后或弃不用。洪武三年十二月,命京都、王国、府、州、县,各立厉坛于城北。每岁三祭,春清明,秋孟望、冬孟朔。守土官先期牒城隍,庙祀日以为祭主,祭余羹饭,则散诸民之无告者。用羊三、豕三、饭米三石。我朝定制因之。至里社乡厉,今废不行。

城隍庙 在西街治北。明洪武九年立。康熙十八年灾,知县陈邦齐重修。道光十年灾,知县曾世仪重修。

案: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先儒谓有社,不应复有城隍。然芜湖城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唐以后则所在多有,宋祠遍天下矣。明初祀以坛。后罢坛祭,祀于庙。以五月十一日为神诞,听民间祈赛。今于每月朔望 日行礼。

关帝庙

一在南街治西。道光二十九年,知县王应奎劝捐重修。大门三楹,正殿三楹,后殿三楹,耳房三楹,东厢房三楹。春秋官祭于此。

一城东街。庙正殿三楹,大门一楹。

一城东关。庙正殿三楹,大门三楹。

案:明制,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于鸡鸣山,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府官祭。五月十三日以侯生辰,遣太常寺祭。万历中,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帝君。我朝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各府州县以春秋仲月上戊日,及五月十三日致祭。雍正三年,复增封三代,祀于后殿。雍正五年,奉敕加享,祭日先谒光昭公、裕昌公、成忠公前行礼。乾隆三十三年,奉敕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咸丰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升中祀,演乐六章典。文庙礼同。

旗纛 在县治西北,今废。以霜降日祀于演武厅。

马神庙 一在县治西。一在南街关帝庙左。道光二十九年,知县王应奎建。

按:《周官》春祭马祖,天驷星也。夏祭先牧,始养马者。秋祭马社,始乘马者。冬祭马步,乃神之灾害马者。今概曰马神,所在厩牧皆祀之,于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龙王庙 一在城北龙潭。今圮。一在城西南莲池。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始建年月无考。嘉庆九年知县侯宗秩、查涤源、道光十六年锡谦续修。

案:唐祀龙池如雨师之仪,用中祀礼。宋有五龙祠,因唐礼行其祀,皆封王爵。我朝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乾隆二十四年,礼部议定于春秋仲月辰日致祭。

火神庙 在城内北街。大门一楹,二门一楹,正殿三楹。始建年月无考。康熙间、乾隆间,知县李井重修。

按:《尔雅》曰:“《法祭》曰:幽滎发星”。注:滎者,星坛也。以昏见夜出,故曰幽星。历代有祠,与群星共祀,独郊祀六典,唐太宗祀赤帝荧惑星于南方,三辰七宿从祀,宋修大[太]火祠以三月九日祀之。明以六月二十三日祀火德星君。我朝康熙二年,定如明制。

八蜡庙 城西一里许茶庵后。正殿三楹,东西厢房各三楹。虫王合祭于此。

按:伊耆氏始为蜡,其神有八:一先啬、二司啬、三农、四邮表畷、五猫虎、六坊、七水庸、八昆虫。盖与社稷相表里,同为农功祈报之典,乃至举国若狂,而圣人不禁。善夫郭建初之言曰:“蜡祭虽为民而报神,实因神而乐人也。”

按:虫王之神,本出于八蜡,自魏王肃解经,以猫、虎二神分而为二。宋儒张子因之,皆以昆虫为害苗者,不当祀。然考之《诗》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而终之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则兹祀正所以消其为害也。后世谓神为刘猛将军,名承忠。元末吴川人,以剑逐蝗尽殛死。雍正年,总督李维钧奏请立祀,以春秋戊日行礼。

药王庙 三皇附祀。在城东关。大门三楹,正殿五楹,后殿五楹,东厢房三楹。同治三年重修。

按:《元史》,元贞元年初命郡县通祀三皇,以黄帝臣俞跗 以下十人,载于医书者,从祀两庑。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明洪武四年,令天下罢三皇,以名分非民间所得祀,且因民渎以药王,非所以尊敬之也。嘉靖间,太医院庙成,(以)僦贷季 以下十三人从祀东庑,以华佗以下十四人从祀西庑。我朝顺治三年,定每年春二月,冬十一月上甲日致祭。俗以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生辰,赛会祈祷。

文昌宫 城北街。知县王汉傑、康熙间洪世讲、乾隆间单畴、嘉庆间何安澜皆重修。桂香殿三楹,仪门三楹,后殿三楹,大门一楹。

按:《周礼·大宗伯 》“以槱燎 祀司中。”天子祀司民、司禄,诸侯以下祀司命。司命,文昌宫第四星也。又,《六月》之诗云:张仲孝友 ,是帝君讳。已载《葩经》 。唐宋以来历加圣号。今春、秋二祭,祀以太牢。

奎星楼 在文庙东南隅。知县石之峰创建。高三丈四尺。杨于陛重修。一在城东南角。同治三年,知县何崧泰建。

按:奎为文章之府,以文而祀则于奎为宜。乃不于奎,而于魁者,殆以北斗 七星,魁为首,杓为末。取制策首举之义。《吕氏春秋》所云:“魁,士名,人是也。”然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又以必定之音,而执持笔锭则不经矣。每岁于春、秋仲月上丁日行礼。

农神庙 城东关农坛后。正殿三楹,斋房二楹。

真武庙 城北街。正殿三楹,大门一楹。套里、静安皆有庙。

按:此乃元武七宿,后人以为真君。宋真宗避讳 改为真武。《图志》则云:神为净乐王太子修炼武当山,功成飞去,上帝命镇北方,被发跣足,用皂纛元[玄]旗。

玉皇庙 在城西关。正殿五间,后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始建年月无考。康熙间,知县李凝祚重修。雍正间、嘉庆间、咸丰间,士民相继重修。

三官庙 城西关西山上。今倾圮。崖上庄、石门、静安街皆有。

财神庙 城南关。正殿三楹。石门街、静安街、蛤泊街皆有。

按:增福祀魏曲梁令李诡祖,令家世本淄川。文帝时殛狄妖,塞横水。邑人为立祠。唐封增福相公。

天仙庙 一在城东关。一在仙台顶。崖上庄、石门街、团林、大蒲河庄皆有。

二郎庙 城北街。一在会里周家庄。

观音阁 一在城北街。一在东山。

碧霞元君庙 安各庄、尖角庄、安乐屯皆有。

按:神为宋真宗所封,世以为泰山之女,其说晋时已有之。干宝《搜神记》“胡母班为泰山府君”,致书女婿河伯是也。今北方多祀之。

鲁般庙 在城东关关帝庙内。

天齐 在城西周家庄。

山神庙 北门外。

清圣祠 旧在北迎恩楼上。楼圮。康熙十一年,知县王曰翼移置城内东北隅。同治二年,邑绅劝捐重修。

定于春、秋二仲丁后一日致祭,用羊一、豕一、粢盛肴核数器。

临淮祠 旧在西城上。知县杨于陛建。祀唐司徒李光弼 。今移建文昌宫后。春秋仲月上戊祭。

韩文公祠 在县北。明洪武中建。嘉靖五年,知县秦廷锐重建。有阮鹗、楚孔生、石之峰祭文。

韩文公多自称昌黎。及宋元丰七年,封公为昌黎伯。迨元末,而今之昌黎有祠。考之《唐书》本传,公为邓州南阳人,魏安定桓王茂之七世孙。而《韩氏宰相世表》言,汉弓高侯颓当之裔,世居颍州,徙安定、武安、九门,而生安定桓王,与昌黎之韩支派各别。故昔之论者犹疑之,以为唐人多称郡望 ,如言刘悉出彭城,言李悉出陇西 之比也。以史证之,韩择木 封昌黎伯矣,韩长鸾、韩建封昌黎王矣。疏封之典,取名于本望,自是唐朝之例。而韩氏之宗,最有名于北朝,如麒麟显宗者,史明言为昌黎之棘城,又非今之昌黎也。然则文公之没二百六十年而始封昌黎伯,又一百六十年而始置今之昌黎县,今昌黎之于文公其有当乎?曰:不然。苏子瞻有言:“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学者之仰文公,如泰山北斗。尊之斯亲之,亲之斯效之,以其名而存之,曰:“公亦吾乡之人也。庶有劝于后之为学者乎?”是或一道也。录《唐书》本传存之。(以上)旧府志。

按:文公之非今昌黎县人,旧《府志》考证精确,议论中理,毋庸赘辨。其末谓以其名而存之,于理犹慊。今天下郡县无以昌黎名者,而此县专其名,则此县即可奉其祀。况祠建于明洪武四年〔府志侍讲翟銮 庙碑〕,其来久矣。至范公志完,又置祭田,立承祀。彼时必考明支系确为文公之裔,由南阳而转徙于此地。所以后有奉祀生之设。且案:唐韩氏宰相世表:文公出北魏安定桓王茂。此支世居颍州,后徙安定、武安、九门。则文公自上世以来,不特非今昌黎县人,即古之昌黎其地亦非其桑梓。唐人最重族望,王必琅琊,李皆陇西,原非实居其地。是文公当日之自称昌黎,亦特取其名耳。公昔以名称之,今即以名祀之。谁谓不宜?但列之于乡贤、进士,则名实舛谬,乃大不可。河南《孟县志》载文公家之坟墓、宗支最详。旧《县志》止知文公之为进士,而不知文公子昶、孙緄(一名衮)咸通七年状元;绾,咸通四年进士;绮、紞亦皆进士。举文公之进士,而不知其它,其亦可以不必矣。文公已以先儒祀两庑,今专祠可矣。亦不必降列于乡贤也。

文公,《旧唐书·传》云“昌黎人。”《新唐书·传》云“邓州南阳人。”刘昫于文公颇不推重,尚讥讳辨《毛颖传》为尤纰谬,则昫之学问浅陋可见。且文公父仲卿曾官县令,李白为作去思碑,详列仲卿弟兄名,入为校书郎 。乃《旧唐书》言父仲卿无名位,疏漏如此,何足为据?《新唐书》宋子京虽据皇甫湜神道碑而误加邓州,不知所称乃古南阳,河阳、河内、修武皆其地。《左氏传》所谓晋于是始启南阳者,而非唐之邓州南阳也。河阳,今孟县。文公七世祖北魏安定桓王茂墓,在孟县北二十里尹村,子孙从葬者甚多。文公子昶自作墓志铭,韩绾所书即于此地出土。文公墓在县南十三里韩庄后。乾隆四年,高宗纯皇帝遣侍郎鹤年谕祭公墓,立世袭五经博士 ,世以奉文公祭祀。《旧志》所谓文公高祖以上墓在此亦谬也。按:韩湘乃文公侄孙,为公侄老成之子。文公兄弟三人。长会,官秘书,谪南方,无子;次介,二子:长百川,次老成,出嗣会。老成二子:长滂,十九岁早卒;次湘,举进士,官大理丞,墓在孟县摘星村西。神仙之说不知所由起。以侄孙为侄,世系大谬。文公蓝关有《示侄孙湘》诗。又曾□(赋)有《示侄孙湘》诗,是湘从公至南中,此蓝关诗所以言“好收吾骨瘴江边”也。冯渔山撰《孟县志》引《酉阳杂俎》:“文公有族侄不学。文公问所长,对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遂以药治牡丹根。明年花开,上有‘云横’、‘秦岭’二句。”又引文公赠族侄诗中“击门者谁子”四句,谓文公侄自有此人,而决非韩湘。且谓此事在文公自溯改袁还朝之后,文公特见花上有旧作而异之,并非预谶然。郭造卿《碣石丛谈》引文公此诗,题云《徐州赠族侄》。诗云:“我年十八九,壮气吐胸中。作书献云阙,离家逐秋蓬。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危穷。一名虽云就,片禄不足充。今者复何事,卑栖寄徐戎。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朝眼未能起,远怀方郁悰。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既往怅何及,将来喜还通。期吾语非佞,当为佐时雍。”则事在文公佐张建封幕府之时。公子昶生于徐州之符离,故小名符郎。然按《太平广记》,两见牡丹诗谶之事,一为族侄,一为公甥,皆不著其名。《太平广记》杂采诸书,今亦忘其采自何书,又与冯渔山所引《酉阳杂俎》异。若世所传韩湘自作传,自称文公侄,父会,而祖仲卿,其中事迹征之,唐史错谬极多,此必元、明间人不知古今伪造附会者。《传》云:字清夫。湘,字北渚,不字清夫。又尝瑶华帝君传:名若云,字清夫,则并不名湘矣。《广记》中族侄条中言,“文公行至蓝关,风雪中其侄忽至。曰:‘叔忆牡丹上诗乎?’因出怀中黄金,助公路用。”且言“其师方命守丹灶,火候精微,不敢顷刻离,不能远送叔也,遂去。”并不言文公赠以诗或者其侄既去,文公因成诗以示湘耳!神仙之说,幻渺类,多依托附会,本不足深辨。因论文公祠宇,故附及之冯渔山于韩湘自作传,驳辨颇详,见《孟县志》,兹不具录。

忠义祠 在城北郭。祀守城死难者四十人。明崇正[祯]中,巡抚杨嗣昌疏建。今移建文庙右。

节孝祠 旧在南街关帝庙右。道光二十九年,知县王应奎移建儒学右。

仓神祠 在南街常平仓内。知县杨于陛建。

拽梯郎君祠 在县东月城。以拽梯全城,明崇祯巡抚杨嗣昌疏建,今废。附祀于忠义祠。

陈公祠 在城西关孟公祠右。士民立,知县冯恩建,洪霖修。祀知县陈良辅。祠废。今附祀孟祠。

孟公祠 在城西关永泰门外。士民立。祀知县孟秋。洪霖助建。

吴公祠 城北。士民立。祀知县吴应选。今废。

杨公祠 城东。祀知县杨于陛。今废。 GBrFzXG++CIM2lPcJ9XCf1dNdGQj+5GYZYHQOh7v8OdQie1f9Zl/5LszdAfw+7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