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都甲制

两汉时平城的境域,南至十里河、北及丰镇、东起瓜园、西接左云。

北魏时,南括怀仁全境,北囊永固,东西变动不大。

隋时平城改称云内,其范围包括今左云、右玉、怀仁、大同等县。

唐代云内改称云中县,境域包括大同、浑源、怀仁、左云、右玉、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和、阳高等县。

辽代,平城从云中县内划出,定名大同县。

金代,据《金史·地理志》载,金代大同县的疆域包括今大同市及其郊区、矿区和今大同县。

元代大同县又括入左云、右玉、阳高三县。

明代大同县包括整个左云、右玉、阳高及内蒙古丰镇、清河各一部,并建立府治、领辖四州七县。四州即:浑源州、应州、朔州、蔚州;七县即:大同、怀仁、山阴、马邑、广灵、广昌(涞源)、灵丘。并设立军事机构,即:左卫、右卫、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镇虏卫等十四个卫。

清代据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载:“县境东西广 185 里,南北袤 168 里。县治东乡康石庄,距城 130 里,界接直隶(今河北省)西宁县(今河北省阳原县)之小庄。县治西乡向水汛,距城 55 里,界接朔平府左云县之高山堡。县治南乡小村儿,距城85 里,界接应县之三门城。县治北乡镇羌堡,距城83 里,界接边外丰镇三道台。县治东南乡鳌石村,距城 140 里,界接广灵县之火烧岭,又东南乡西堰头村(今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镇),距城 120 里,界接阳高县之东堰头。县治西南乡柳东营村,距城 67里,界接怀仁县城。县治东北吴家洼汛,距城 75 里,界接阳高之石墙框。县治西北乡拒墙堡,距城 80里,界接左云县属拒门堡边墙。”时全县所辖村庄:城东 194 村,城南 177 村,城西 91 村,城北 118 村,共计 580 村。

明清两代的行政区划,县辖里,里管乡村。清代至道光十年,全县分民里 17 个,屯里 12 个,共 29个里。每里设正、副里长各 1 人。

17 个民里是:南阎里、河合里、平旺里、永寨里、幸寨里、秦城里、口泉里、马坊里、蔚州里、大外里、小外里、西浮里、杨寨里、鲁一里、鲁二里、徐町里、更名里。

12 个屯里是:前左里、前右里、前中里、前前里、前后里、后左里、后右里、后中里、后前里、后后里、东余里、西余里。

第二节 区村制

民国时期,大同县的境域略有变动,东部的东西马营、大石庄、王汉庄、康石庄等村划属天镇。西部有部分村庄划属左云。日伪统治时期,大同县的境域没有变动。

大同县共划分为 5 个区。

城内是一区(那时市、县不分)区公所设在大同市大北街路西。

城东一带为二区,区公所设在许堡。

城南一带村庄为三区,区公所设在落阵营。

城西一带村庄为四区,区公所设在口泉。

城北一带村庄为五区,区公所设在古店。

每区设区长 1 人,助理员 1—2 人。

日伪统治时期,在原行政区的基础上各设警察署,撤销区公所,以军代政。每署设指导官(日人)、署长(汉奸)各 1 人,下辖伪大村公所若干,每大村公所设:大村长、总务会计、司计、经济系主任、自卫系主任各 1 人。

民国 34 年(1945)5 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时,原大同县东部的神泉堡、赵石庄、下神峪以东部分村庄已归阳高县管辖。

从民国 34 年(1945)5 月到民国 35 年(1946)人民解放军围攻大同前,大同县已发展到 12 个行政区。

一区 13 鳌石、南徐、曹庄、梁家营、乱石、榆林、东册田、马营、东团堡、西团堡、龙堡、秋林、坊城。区公所在鳌石。

二区 10 友宰、前贵仁、后贵仁、大辛庄、大王、大王窑、黎峪、南坨子、西册田、堡村。区公所在友宰。

三区 30 峰峪、兼场、西堡、孙家港、施家会、沙岭、旧桥、古定桥、南息、吉家庄、东安家堡、西安家堡、水涧、瓮城口、南米窑、米家窑、西浮头、东浮头、盘道、大沟梁、杏树窑、西后子口、东后子口、小王、徐町、东马庄、委册、杨庄、胡家窑子头、吉家会。区公所在峰峪。

四区 26 许堡、肖家窑头、东水地、西水地、于家寨、南水地、养老洼、鹅毛、上庄、下庄、浅井、集仁、柴家干庄、山自造、大北庄、小北庄、上羊落、下羊落、艾家洼、邵家皂、下深井、上深井、贾庄、深井洼、正峰涧、鹅峰涧。区公所在许堡。

五区 26 王家堡、小辛庄、李家堡、米庄、千千村、杜庄、土井、长胜庄、苏家寨、崔家庄、侯大庄、罗庄、邢庄、兼铺、上泉、下泉、南六庄、周家堡、长安村、马家会、马坊、常家堡、利仁皂、落阵营、周家堡、塔儿村。区公所在杜庄。

六区 32 滕家沟、马家南坡、梁庄、吴家洼、道西湾、黑石崖、鱼儿涧、东紫峰、西紫峰、南石山、北石山、瓜园、东坪、西坪、上甘庄、李家庄、东阁老山、西阁老山、黄家洼、水头、贺店、上高庄、下高庄、下榆涧、唐家堡、坨坊、大坊城、小坊城、官堡、寺儿上、李王涧、茹庄。区公所在陈庄。

七区 25 聚乐、西关、张庄、五里台、北吴家洼、塔儿村、边墙、麻地沟、四道沟、马家梁、水沟寺、鸦儿崖、鹰嘴墩、散岔、上庄、东羊坊、西羊坊、南庄、后铺、三十里铺、五十里铺、四十里铺、孟家皂、驾遇造、遇驾山。区公所在三十里铺。

八区 42 镇边堡、善友沟、鹰鹞沟、黄彦沟、镇川堡、常胜庄、马河、元墩、镇川口、马家嘴、西寺、勒家窑、道土窑、侯家堡、姜庄、燕庄、泉寺头、马家小村、前井、花园屯、金家湾、沟涧寨、苇子湾、杨窑、南湾、李家湾、太平庄、马庄、于镇抚、谢士庄、黍地沟、青阳岭、张指挥营、麻口、三百户营、青花、水沟畔、尚龙门、圪坨、赵彦庄、三里桥、西崖底。区公所在镇川。

九区 38 麻峪口、王渐町、北栋庄、南栋庄、杨寨、下西河、上西河、郭家庄、王皓町、王庄、大滩头、小滩头、兴旺、新桥、东昌城、旧站、东寺庄、河头、朝阳、李家小村、小昌城、蒲里、中柳会、阎家堡、百谷寨、张家堡、黄土坡、甲车沟、下峪、牛寺沟、新窑沟、中嘴、南庄、南山洼、寺儿上、西庄、东庄、羊圈沟。区公所设麻峪口。

十区 37 水泊寺、石家寨、樊庄、蔚州町、谢町、东骆驼坊、西骆驼坊、解庄、独树、倍加造、罗卜庄、周士庄、路家庄、牛家堡、二十里铺、肖家寨、海力村、泗庄、东坟、西坟、仁家小村、牛家庄、梓家村、古城、马家堡、曹夫楼、坨坊、祁家坡、沙岭、寺儿村、东王庄、营房沟、西王庄、小南头、艾庄、蔡庄、西谷庄。区公所设周士庄。

十一区 25 谢店、后村、前村、古家小村、边店、下米庄、南米庄、智民庄、马庄、仝庄、大盐坊、古家坡、马辛庄、海子洼、李家场、小盐坊、鲁沟、小村、马港、杨岭、西杜庄、大井、安寺、南彦庄、杨谷庄。区公所设古家坡。

十二区 18 大路辛庄、大泰村、小泰村、肥村、东韩岭、西韩岭、魏辛庄、茶房、马营、房子、周家店、七里村、水泉湾、智家堡、西河河、冯庄、北村、南河湾。区公所设在西韩岭。

民国 34 年(1945)九区、十一区、十二区,属怀仁县所辖,于民国 35 年(1946)10 月,划归大同县,为了便于领导,特在这 3 个区成立大同县分委,到民国 36 年(1947)3 月撤销。

民国 36 年(1947),阳高被阎军占领。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将一区、二区、四区和六区的黎峪、南坨、于家寨、许堡、浅井、邵家皂、阁老山、黄家洼等村庄划归阳高县。七区、八区和阳高、丰镇两县边界地区合并成立大阳丰工委办事处。

从民国 36 年(1947)初到民国 37 年(1948)4 月大同县只有原来的三区、五区、六区、九区、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共七个区,而且十区大部被阎军占领。境内据点林立,斗争相当残酷,该区、村干部只能在五区境内活动。

民国37 年(1948)5 月,大阳丰工委办事处建制撤销。原七、八两区又复归大同县。区域作了重新调整。

原十区划为一区,只将周士庄、路家庄划归七区。

原三区未动。

原九区划为四、九两区,四区在麻峪口周围,九区在怀仁河头周围。

原五区未动,仍在杜庄、党留庄周围。

原六区划为六、七两区,陈庄、瓜园周围为六区,中高庄、西坪周围为七区。

原十一区划为八区,仍为毛家皂、马辛庄一带。

原七区麻地沟以南划归十区,即聚乐及周士庄铁路以北一带村庄。采凉山以北镇边一带的村庄,在大阳丰撤销时留给阳高。

原八区划为十一区,除包括镇川堡、花园屯周围的村庄外又加入古店一带的村庄。

民国 37 年(1948),晋绥边区的“大丰左”办事处撤销,将拒墙、得胜、新荣、镇虏一带村庄划归大同县,成立十二区。

1949 年 5 月,大同解放后,东西大同县合并,成立大同市,大同县在东大同县原有十二区的基础上,把西大同县并过的地区,增设十三、十四两个区。

十三区 在今大同市高山、云冈、马军营的范围。

十四区 在今大同市峰子涧、鸦儿崖、赵家小村、平旺一带。

1950年新区土改后,又重新划为十个区。

一区 ——区公所在水泊寺(前在西谷庄、蔚州町)。所辖今倍加造、党留庄及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小南头 4 个乡(镇)的村庄。

二区 ——区公所在陈庄。所辖今杜庄、陈庄、瓜园、西坪 4 个乡(镇)的村庄。

三区 ——区公所在三十里铺。所辖今聚乐、周士庄、中高庄 3 个乡(镇)的村庄。

四区 ——区公所在花园屯。所辖今大同市北郊区镇川堡、花园屯、古店 3 个乡(镇)的村庄。

五区 ——区公所在新荣。所辖今大同市北郊区新荣、西村、拒墙、得胜、镇虏 5 个乡(镇)的村庄。

六区 ——区公所在云岗。所辖今大同市云岗、高山、峰子涧、鸦儿崖、上深涧 5 个乡(镇)的村庄及马军营乡一小部村庄。

七区 ——区公所在西韩岭(甘河亦设驻过)。所辖今大同市西韩岭、赵家小村 2 个乡(镇)的部分村庄。

八区 ——区公所在毛家皂。所辖在今怀仁县毛家皂、马辛庄及大同市南郊区北村 3 个乡(镇)的范围之内。

九区 ——区公所在王庄。这个区又与 1948 年划的第四区合并,所辖在今河头、麻峪口 2 个乡(镇)的村庄。

十区 ——区公所设峰峪。所辖今峰峪、吉家庄、徐町 3 个乡的所有村庄。

1951 年,划属大同市两个村:石崖村、小站村。

1952 年,划属大同市 48 个村:云岗村、吴官屯、水泉、榆涧、竹林寺、麻村、张土窑、校尉屯、青磁窑、红墙、上碗沟、业家村、高山、张家湾、北辛窑、二台子、杨树湾、五台湾、白庙、姜家湾、南信庄、段家小村、罗家辛窑、小窑头、郑家岭、南辛村、曹家窑、兴旺店、石岩庄、荣华皂、刘官庄、三道沟、大南沟、栗家庄、石头村、银塘村、北羊路、南羊路、碾子沟、辛庄村、官窑、老窑沟、盘道、双井沟、马林涧、雷公村、阳和坡、上皇庄。

1953 年,划属大同市 28 个村:仝家湾、马辛庄、高庄、五法村、窑子坡、东西房、西米庄、甘河、赵家小村、东肖河、马营村、东韩岭、时庄、三井、西韩岭、魏辛庄、太善村、冯庄、辛寨、大路辛庄、墙框堡、落里湾,堡子店、西河河、东河河、七里村、田村、智家堡。

1953 年 4 月 29 日,大同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同县划分方案的决议中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分散的狭小的行政村组织,不适合客观的需要了,因此把小行政村制划为大乡制。”

划分时是根据人口多少、地理条件、便于工作领导,并考虑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分三类地区。

第一类 村庄稠密,人口集中的地区,包括平原、盆地、川地与城镇周围,每乡人口一般在 3000 人以上,所辖村庄一般距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超过 5 里。

第二类 村庄与人口比较分散的地区,包括平川的沙碱山坡与丘陵地带,山区沿河两岸,每乡人口一般在 2000 人以上,所辖村庄一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超过 10 里。

第三类 地广人稀,村庄与人口都分散的地区,每乡人口应在 1000 人左右,所辖村庄一般距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超过 15 里。乡与村的距离已超过15 里,又原属一个行政村已形成习惯者,亦不再加变更。如果乡与村的距离再远一点,虽五六百人或二三百人,亦可划为一乡。

表1-2-1 1945—1953 年大同县行政变动情况

根据以上划分原则:一区划乡 10 个,二区划乡9 个,三区划乡 9 个,四区划乡 7 个,五区划乡 14个,八区划乡 6 个,九区划乡 7 个,十区划乡 6 个,全县共划 68 个乡。

1953 年划乡后,8 个区的行政建制还在,到1954 年 10 月,全县 8 个行政区全部撤销,县直接管乡。当时虽组建了河南区和北山区,但只是县的临时分设机构。

1954 年 7 月 20 日,大同县、怀仁县两县合并,共有乡 103 个,改称大仁县。县级党政、团体机关住怀仁镇,在大同市设临时办事处。是年 10 月,原有八个行政区的建制全部撤销。因桑干河南和北山一带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为了便于工作,特设河南、北山两区。河南区所辖:河头、王庄、南栋庄、佛堂寺、吉家庄、峰峪、徐町等乡。北山区所辖:窑子头、西村、兴胜、拒墙、得胜、镇虏、风嘴梁、鲁家沟等乡。这两个大区在 1956 年 1 月撤销,至此,没有区一级的建制。

1956 年从大仁县划归大同市 7 个村:肥村、要庄、南村湾、南村、北村、高店、谢店。

1958 年冬,整个大仁县与大同市口泉区合并为大同市郊区。合并为 41 个乡。

第三节 社队制

1958 年 9 月 5 日,由乡变为公社(系政、社合一的组织),是年冬,全大同市郊区并成 8 个公社:

东方红公社:公社所在地倍加造;

花果公社:公社所在地周士庄;

飞跃公社:公社所在地古店;

长城公社:公社所在地新荣;

卫星公社:公社所在地毛家皂;

东风公社:公社所在地怀仁镇;

金沙滩公社:公社所在地怀仁第三作;

桑干河公社:公社所在地吉家庄。

1960 年 1 月 1 日,大同市(大)郊区划为古城区(原大同县)、怀仁区、云冈区,随之八大公社的建制撤销,公社范围划小。古城区的公社有水泊寺、小南头、党留庄、杜庄、西坪、倍加造、周士庄、聚乐、镇川、花园屯、古店、河头、麻峪口、吉家庄、峰峪、徐町十六个公社。同年又将毛家皂、马辛庄两个公社的28 个村划归怀仁区,所划之 28 个村为窑子头、前马圈头、后马圈头、古家小村、边店、李家场、毛家皂、大寨、扬谷庄、鲁沟小村、鲁沟、小盐坊、马港、杨家岭、仝庄、马辛庄、大井、大盐坊、马庄、杜庄、南彦庄、安寺村、古家坡、海子洼、智明庄、温庄、南米庄、下米庄。同年 6 月,云冈区撤销,把上深涧、西村、拒墙、得胜、新荣、镇虏 6 个公社划入古城区。自此,古城区又成为 22 个公社。

1964 年,将古店、水泊寺、小南头 3 个公社的 35个村划归大同市,所划之村庄为水泊寺、石家寨、祁家坡、曹夫楼、马家堡、寺庄、海里村、牛儿庄、古城、梓家村、马家小村、金家湾、泉寺头、燕庄、东坟、西坟、小南头、沙岭、艾庄、塔儿村、东王庄、西王庄、西谷庄、寺儿村、肖家寨、古店、马站、山底、孤山、宋庄、圣水沟、羊坊、赵家窑、北榆涧、窨子沟。同年又从原聚乐公社分出中高庄公社,从西坪公社中分出瓜园、陈庄 2 个公社。

1965 年恢复大同县,又归雁北地区管辖,仍为22 个公社。这 22 个公社是:上深涧、西村、拒墙、得胜、新荣、镇虏、花园屯、镇川、聚乐、周士庄、中高庄、西坪、瓜园、陈庄、倍加造、党留庄、杜庄、徐町、峰峪、吉家庄、麻峪口、河头。

1970 年初,将上深涧、西村、拒墙、得胜、新荣、镇虏六个公社划归大同市北郊区,所划之村庄为胡家窑、甘一墙、得胜、镇羌堡、河东窑、黑土墩、堡子湾、二道沟、四道沟、扬里窑、马家窑、李培沟、磨复起、宏赐堡、刘家窑、扬州窑、高家堡、草汉头窑、拒墙、拒墙口、李三窑、阎家窑、风嘴梁、赵家窑、马武沟、马厂、李大头窑、王堂窑、小官窑、畔沟、鲁家沟、安乐庄、新荣、光明、前井沟、张布袋沟、后井沟、庞家窑、下甘沟、辛窑、总高墩、上甘沟、兴胜沟、里场沟、外场沟、镇虏、李华庄、北七里村、户部村、和胜村、北智家堡、鸡窝涧、对白沟、大窑山、小窑山、畅家岭、西村、镇河、五旗、谢家场、狮子村、马站、东村、夏家庄、白山、上深涧、下深涧、蔡家窑、蔡家窑店、施家洼、张大仁、刘安窑、刘中和、张旺村、马家村、后所沟、前窑、北辛窑、新村、前郭家坡、东郭家坡、后郭家坡、甘庄。只留下原有的 16 个公社。

1971 年 7 月,许堡、西册田、阁老山三个公社从阳高县划归大同县,所划之 29 个村庄为山自造、大北庄、小北庄、上羊落、下羊落、邵家皂、艾家洼、黄家洼、东阁老山、西阁老山、许堡、浅井、清泉、集仁、上庄、下庄、养老洼、肖家窑子头、东水地、西水地、于家寨、鹅毛、南水地、南坨子、大王窑、大王、黎峪、西册田、堡村。同年又将本县河头公社的 20 个村划归怀仁县,所划之村庄为大滩头、兴旺、小滩头、张家堡、百谷寨、下峪、王庄、王皓町、阎家堡、铺里、中柳会、旧站、东寺庄、河头、小昌城、李家小村、东昌城、新桥、黄土坡、甲车沟。同年又将花园屯、镇川两个公社划归大同市北郊区。所划之 33 个村庄为前井、花园屯、沟界寨、扬窑、苇子湾、红墙、靳家窑、马庄、太平庄、谢氏庄、于镇抚、张指挥营、麻地沟、镇川、西村、西寺、镇川口、三墩、元墩、姜家庄、侯家堡、马河、常胜庄、圪坨、水沟畔、上龙门、道土窑、青花村、赵彦庄、黍地沟、青阳岑、三百户营、三里桥。至此,大同县所辖之 16 个公社为:倍加造、西坪、瓜园、陈庄、杜庄、党留庄、周士庄、聚乐、阁老山、许堡、西册田、徐町、峰峪、吉家庄、麻峪口、中高庄。辖 193 个大队,666 个生产队,12 个非行政自然村。

第四节 乡村制

1984 年 4 月开始改社划乡,10 月底全部结束,全县共划 3 镇 13 乡。3 镇是:倍加造、周士庄、西坪。13 乡是:阁老山、聚乐、中高庄、陈庄、瓜园、许堡、西册田、徐町、峰峪、吉家庄、麻峪口、杜庄、党留庄。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共计 193 个。

1995 年,全县共有 3 镇 13 乡,1 个街道办事处,193 个村民委员会。

2001 年 11 月,实行乡镇机构改革,全县共划分为 10 个乡镇,即 3 镇 7 乡。3 镇为: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7 乡为:许堡乡、吉家庄乡、党留庄乡、峰峪乡、瓜园乡、聚乐乡、杜庄乡,共辖 175 个行政村;3 个街道办事处,即东街办事处、西街办事处、湖东办事处。

至 2013 年底,全县共有 3 镇 7 乡 3 个街道办事处 175 个行政村。 +VkZve4rWgn4IB4D5/hFUEM530SPxlk7UpkQglTfObDqbbHv6h9CrkM6RhNJOh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