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生态林业

第一节 森林资源

据 2009 年全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计,全县林业用地为 67833.86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为45.86%。其中,森林面积为 41087 公顷,林地利用率为 60.57%;林木蓄积为 508279 立方米,生产率为 19.12 立方米/公顷;公益林地面积为 65067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为 95.92%,重点公益林为 1366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为 20.14%;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为 13660 公顷,占公益林地面积的为 20.99%;商品林地面积为 2767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为 4.08%。

在 67833.86 公顷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为29343.58 公顷,疏林地为 3111.26 公顷,灌木林地为 11743.72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为 10591.27 公顷,经济林为 2059.1 公顷,苗圃为 655.36 公顷,无立木林地为 8595.01 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27.78%(见表 3-3-1)。

表3-3-1 2010 年大同县各类土地面积统计 单位:公顷

大同县国土面积 224.5 万亩,原有沙化土地面积 100.5 万亩,水土流失面积 118.5 万亩,沙滩沟壑、干石山地、盐碱滩地随处可见。多年来,大同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截至 2013 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101.7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1.8%,其中 30 万亩火山群生态绿化工程一处,30 万亩采凉山防沙治沙工程一处,10 万亩南山“三北”防护林工程一处,以哈密杏为主的经济林达 10 万亩,走出了一条靠生态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大同县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蓄积量多、生态绿化规模效益好,是山西省唯一被国家确定的风沙治理工程科技示范县,2007 年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2012年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同年大同县被列入山西省生态县行列,2013 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2011 年以来,大同县县委、县政府紧抓生态品牌,确立县域园林化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农村、道路、林网绿化美化,加快身边增绿增景,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省级造林绿化、首都水资源治理等一大批国家、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大同火山群、采凉山脉、册田水库、杜庄土林等荒山造林绿化工程。火山群绿化工程、主要干道绿化、重点村庄绿化、县城整体绿化、经济林建设等 12 项重点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面积 8.2 万亩,完成通道绿化 208 千米,建设经济林 3 万多亩,高标准完成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观摩路线 66.6 千米的造林任务。同时,完成大同云冈机场至县城西环路连接线、大同火山群旅游路、老虎山停车点等一批精品工程。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打造生态园林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仅 2012 年和 2013 年,全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投资近 2 亿元用于林业建设,栽植各类树木 8.2 万亩,同时,努力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县域园林化建设新格局,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绿色生态的宜业、宜居、宜游乐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大同县计划在北部建成 1 个 50万亩连片生态经济大景区、南部建成 1 个 30 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区;建成生态园林县城、100 个花果村、500 千米景观大道。力争到 2015 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11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3.8%(见表 3-3-1),形成“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绿色生态景观。

2012 年,大同县紧抓生态品牌,投资 1.1 亿元完成大片造林 4.15 万亩,通道绿化 108 千米,高标准完成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观摩路线 66.6 千米,村庄绿化 39 个,义务植树 32 万株。同时,完成大同机场至县城西环路连接线、大同火山群旅游路、老虎山停车点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城乡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2012 年 8 月 21 日至 23 日,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造林绿化大同现场会,回顾总结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会议期间,8 月 22 日,时任山西省政府副省长郭迎光,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纯,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市长、分管林业的副市长、林业局局长,各县(市、区)长,省直林业局负责人等 300 余人,观摩了大同县火山群生态经济型林业示范工程,并沿途参观了通道绿化和聚乐乡食用杏经济林绿化工程,对大同县造林绿化工程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会上,大同县造林绿化成果受到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代表高度赞誉,并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此次观摩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同县生态绿化战略的影响力,擂响了加快全县生态建设战鼓,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城郊型美丽新大同县的热情。此后,省内外多个考察团前来大同县观摩学习造林绿化经验。

2013 年,大同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全国林业生态县”为目标,重点打造天大、同源高速公路 42.9 千米通道绿化工程,大同机场至县城西环路绿化工程,火山群、采凉山、南山 2 万亩荒山造林工程,西坪镇、巨乐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干果经济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工程五项生态绿化工程,推进中心村、乡镇所在地绿化示范工程,推进县域园林化,建设现代城郊型美丽大同县。

为圆满完成 2013 年的造林任务,及早规划,认真部署,层层落实造林任务;各乡镇、部门及早动手,协调配合,组织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全县日出劳力 2200 余人,机械 80 台(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县城、通道、村镇和农田林网等造林绿化工程;县林业局坚持组织常年专业造林,严把造林质量关,派出林业技术人员亲临造林现场进行督导和技术服务,掀起了抓早动快、全民参战、绿化美化家园的春季造林绿化热潮。同时,大同县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筹资原则,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方位筹资、多元化投入的造林绿化格局,确保了各项生态绿化任务的按时完成。截至 2013年,全县共完成荒山造林荒山造林为 2.06 万亩,经济林为 9000 亩,市县造林为 3000 亩,封山育林为5000 亩,高速路绿化为 42.9 千米(2572 亩),绿化县乡村道路 57.1 千米,村庄绿化 20 个,义务植树32 万株,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全部完成,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的宜业、宜居、宜游乐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 年 7 月,时任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大同县考察调研时,站在火山地质公园景点上俯瞰山下莽莽苍苍一望无涯的林海,兴奋地说:“这里是山西的绿海,山西的翡翠。”

“十二五”期间,大同县规划在中北部建成 1 个50 万亩连片生态经济大景区,南部建成 1 个 30 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区,建成 1 个生态园林县城、100 个花果村、500 千米景观大道。围绕上述目标,每年造林 5 万亩,森林覆盖率新增 1 个百分点,并充分挖掘和整合林海、火山、温泉、土林、水库、湿地、黄花、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形成“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绿色生态景观,成为大同乃至京津地区的生态休闲胜地。到 2020 年,力争全县林地总面积达到 120 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 40%以上,打造一路一品、一村一景、一乡一业、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成为充满绿意、富有活力的生态园林县、大同后花园。近年来,大同县把生态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省级造林绿化、首都水资源治理等一大批国家、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以大同火山群、采凉山脉、册田水库、杜庄土林为中心的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其中有 30 万亩火山群生态经济型林业示范工程 1 处,20 万亩采凉山防沙治沙工程 1 处,10 万亩南山“三北”防护林工程 1 处,还有万亩以上的绿化工程十多处,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92 万亩,森林覆盖率 38.9%。

第二节 生态绿化

1996 年到 2013 年,本县营林生产主要任务仍然为植树造林。

1996 年,“三北”防护林建设三期工程实施,2000 年结束,全县共造林 5200 公顷,造林地点为全县各地。

1995—2000 年,由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牵头,大同县实施了德国援助林业建设项目,项目共造林386.6 公顷,主要造林地点为三十里铺村东北、五十里铺村北、东咀村东、陈庄村东北一带。

1995—1998 年,省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实施,全县造林 1600 公顷,主要造林地点为吉家庄乡等南部山区。

1998—2000 年,省干果经济林示范工程实施,在聚乐乡营造杏树经济林 233 公顷。

2000 年,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大同县被国家列为首批项目县。到 2013 年底,全县共完成林业治理面积41665.7 公顷,其中完成人工造林 3255.3 公顷,人工模拟飞播造林 10078.6 公顷,封山育林 11865.3公顷,退耕还林 13533.33 公顷,农田林网 2933.3公顷。

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国家共投入林业工程5175.35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335.43 万元,其中省配套 221.78 万元,市配套 80 万元,县配套 33.65 万元,国家投资中:人工造林每公顷投资 1500 元,计488.295 万元;飞播造林每公顷投资 1800 元,计1814.094 万元;封山育林每公顷 1050 元,计 1245.857万元;农田林网每公顷 1500 元,计 307.98 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每亩补助种苗费 50 元,每退耕 1 亩,国家每年每亩补助粮食(折款)140 元、医教费 20 元,补助期限为经济林 5 年,生态林 8 年。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8 年国家做出延长期补助期限的决定,将补助期限延长一个周期,即生态延长 8 年,经济林延长 5年,延长期内,每年每亩补助 90 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中,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 13533.3 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 7533.3 公顷,按照国家“退耕一亩耕地,造二亩林”的“退一还二”要求,配套荒山荒地造林 5800 公顷,配套封山育林 200 公顷,分别占到下达任务的100%。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 10 个乡镇 148 个村 8483 个农户。退耕还林任务主要实施地点为南北两山和东部丘陵区的低山,丘陵坡地和山前倾斜平原区的风沙地带,其中大于 25°的坡耕地 260 公顷,15°—25°的坡耕地 600 公顷,小于 15°的坡耕地5340 公顷,在退耕地总面积中严重沙化耕地 2533.3公顷。

表3-3-2 大同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林业工程完成情况统计 单位:公顷

在 7533.3 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中,生态林6346.7 公顷,占 84.2%;经济林 1186.6 公顷,占15.8%;生态林林种主要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

在 6346.7 公顷生态林中,油松+紫穗槐、杨树+灌木等乔灌混交林 1032.5 公顷,占 16.3%;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林及灌草混交林 5314.2 公顷,占 83.7%。

在 1186.6 公顷经济林中,仁用杏 306.6 公顷,占 25.8%;鲜食杏 880 公顷,占 74.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中,全县实行了按山系、按流域进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和科学治理的治理办法,建成了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较突出的有:一是北部采凉山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实施8132 公顷,使周士庄、聚乐乡的中、低山区和平川地区得到全面绿化治理。二是东北部火山群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到 4300 公顷,火山群昔日满目荒凉、风沙肆虐、荒山秃岭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南部桑干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实施总面积15149 公顷。

2006 年,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启动实施,主要建设内容有交通沿线通道绿化工程、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环城绿化工程、封镇绿化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和厂矿区绿化,大同县的实施任务主要为前四项。到 2013 年底,全县共绿化大张、大涞、109 国道、京大高速等国、省道 154.99 千米,绿化县乡道路400 千米,栽植油松、新疆杨等绿化、美化树木 88.6万株;在县城东山、昊天寺北部等县城周围用 50 厘米以上的油松大苗造林 533.3 公顷,绿化老帅岭、肖家窑头疙瘩、县城东山南梁等交通沿线荒山荒地733.3 公顷,绿化、美化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63 个。

表3-3-3 2009 年大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主要指标 单位:公顷

表3-3-4 2010 年大同县林地现状质量等级统计 单位:公顷

表3-3-5 2010 年大同县林地保护等级统计 单位:公顷

第三节 绿化技术

营林设计

从 1985 年起,大同县根据上级林业部门的安排和要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德援项目造林、世行贷款项目造林等林业建设工程中开始实行“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之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省级造林绿化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都严格按照营林设计实施。在营林设计上,全县划分了 16 个立地类型,合理选用了油松、樟子松、新疆杨等十多个适生树种,采用了 6 个治理模式,使用了林草间作、乔灌混交等营林技术,将工程建设地点、范围、面积、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整地标准、造林技术要点等技术要求用设计书规定下来,实施中按设计严格施工。

科技推广

1996—2013 年,全县普遍推广使用了“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先后使用ABT生根粉,“根宝”蘸根造林 1.5 万公顷,抗旱保水剂造林300 公顷;2005 年开始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到2013 年,容器苗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 95%以上。

技术培训

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起,开始加强对各类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十多年间,全县举办各类大、小培训班 70 期,培训人员 3.5 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 5 万余份。

科技示范工程

2005 年,大同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县。到 2013 年,全县完成防沙治沙示范工程 1766.7 公顷。其中,山区、丘陵区综合治理示范 150 公顷,火山群干旱石质山地造林 741.7 公顷,“小老树”改造示范 605 公顷,退耕还林生态林营造 116.7 公顷,退耕还林经济林营造153.3 公顷。

第四节 林场苗圃

林场

1996—2013 年,驻本县的国营林场仍为落阵营林场、九梁洼林场、桦林背林场、长城山林场。

落阵营林场原属雁北地区管辖,1980 年划归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管理,在本县经营面积 4000 公顷,场址原在杜庄乡落阵营村东,2006 年搬迁至倍加造镇的倍加造村与西坪镇驼坊村之间的 109 国道路北。

九梁洼林场原属雁北地区管辖,1980 年划归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管理。据 2005 年省二类资源调查在本县调查经营面积 4466.67 公顷。场址原在许堡村西,1991 年搬迁至县城东部。

桦林背林场属大同市管辖,在本县经营面积1200 公顷。场址原在阳高县友宰乡西团堡村,2000年搬迁至本县县城西部。

长城山林场属大同市管辖,在本县经营面积811.7 公顷,场址原在镇川乡青花村北,1989 年搬迁至孤山镇孤山村东。

苗圃

2005 年至 2013 年,全县育苗总面积保持在 700公顷左右,其中留床 480 公顷,每年新育 220 公顷。

国营苗圃

县国营苗圃 始建于 1964 年,原址在大同市水泊寺公社金家湾村,1973 年至 1978 年逐步搬迁于本县杜庄公社原县级机关农场,1986 年搬迁于倍加造镇郭家窑头村北,现经营面积 59.3 公顷,其中育苗面积 50 公顷。

县中心苗圃 始建于1984 年,原址在杜庄乡长胜庄村东1 千米处,因土地条件差于 1987 年停止生产,1993 年重建于倍加造村东南,总经营面积20 公顷。

落阵营林场苗圃 位于倍加造镇郭家窑头村西北,109 国道两侧,始建于 1994 年,总经营面积66.6 公顷。2006 年林场场部也搬迁于此地。

九梁洼林场苗圃 位于县城南部约 1 千米处,始建于 2001 年,总经营面积 43.3 公顷。

桦林背林场苗圃 位于西坪镇老帅岭北部,始建于 2002 年,总经营面积 10 公顷。

民营苗圃

1996—2013 年,本县建立了 30 多个民营苗圃,经营总面积达 347 公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奥瑞森公司苗圃 位于峰峪乡西堡村,总经营面积 38.6 公顷;

岳秀农场苗圃 位于周士庄镇二十里铺村东,总经营面积 17.3 公顷;

绿禾公司苗圃 位于杜庄乡杜庄村南,总经营面积 24.9 公顷;

森通公司苗圃 位于周士庄镇牛家堡村南,总经营面积 113.3 公顷。

第五节 生态保护

护林防火

本县护林防火工作在宣传、组织、措施、设施等方面逐年加强,森林火灾防控水平不断提高,1996—2013 年,未发生一起较大的森林火灾。

在宣传工作上,全县上下利用会议、电视、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护林防火方面意义、知识和法规。全县各地在林区路口竖立森林防火警示碑牌 200 多个,刷写宣传标语 200 多条;全县每年印发、张贴各类宣传资料5000 余份,发放森林防火宣传画册、门帘、扑克等宣传物品 2000—10000 余份。通过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的依法治林意识和森林防火意识不断增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立即有人报告,有人主动参与扑灭。

在组织工作上,县、乡都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做到人员调整,实行了护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编制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实行了县、乡护林防火办常年 24小时值班制度和森林火情、火警报告制度。

护林防火措施 一是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严禁在林区及附近烧荒、烧灌、烧地埂、烧茬、野炊、吸烟、狩猎、上坟烧纸等一切野外用火活动;二是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特殊节日和特殊时期,护林防火办提前下达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及时进行安排,在重点林区、重点地段、主要路口加强巡查,死看硬守,严密监控,加强防范;三是通过会议、文件、通知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教育和管理,因学生野外玩火引发的森林火警、火情逐年减少,特别是近三五年内基本没有发生;四是林业局自己筹资在全县重点林区安排专职护林人员 80 多名,并在森林防火办逐年加大巡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及时堵塞护林防火工作漏洞和惩戒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平均每年查处各类毁林案件 50 余起。

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年储备量达到 200 多万元;二是县政府配套资金 25 万元,建设了森林火灾视频监控系统,设立了鹰咀墩、马蹄山、落鹰山三个视频监测点,对全县大部分林区实现了视频监控;三是加强了林区道路和防火隔离带建设;四是县、乡组建护林防火应急队伍 11 支,总人数达 500 多人。

国家级公益林界定

2005 年,根据省林业厅安排和要求,将桑干河、册田水库沿岸两侧 1000 米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界定面积 1967.7 公顷;2009年又将遇驾山、落鹰山、县城东山、火山群等重点林区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大同县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 3300 公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国家每年每公顷投入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225 元,用于公益林的管护、抚育、补植等经营和管护,各种林地都安排了专职护林员进行管护。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县森防站建设 县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站(简称森防站)成立于 1981 年,属县林业局管辖的事业单位,专门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和防治工作,2002 年被列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 5 人。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本站检疫任务为对出入境苗木、木材、药材等林产品进行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严防检疫对象传播蔓延。每年约检疫各类苗木 100 多万株,木材 500 立方米,药材 10 吨。

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近年来,本县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为中华鼢鼠和光肩星天牛。

中华鼢鼠主要发生在吉家庄乡落鹰山林区,以啃食油松、落叶松根系为害,被害树木重者成行、成片死亡,轻者严重影响生长。县、乡对该林区进行了多年、多次防治,主要防治办法为人工地箭捕杀和投放杀鼠醚。经过防治,林木被害株率下降到 4%以下,害鼠种群密度由平均每公顷 7.5 只下降到 1.5 只以下。

光肩星天牛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从大同市区传入大同县,一开始从靠近大同市的倍加造镇、党留庄乡发生蔓延,虽经大力防治,但仍以点线状扩散到全县各地,造成大量农田林网、四旁绿化杨树树木上部干枯,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明显降低。由于该虫害为蛀干害虫,防治十分困难,而且费用较高,近年来主要防治措施仍以营林措施为主。主要防治办法是选用新疆杨、油松等抗虫树种更新重造,营造混交林,砍伐利用被害树木,清除虫源等,1996—2013 年,全县共更新重造 200 多万株。

第六节 生态林管理

林政管理

1991 年县林业局内部设立林政管理站,加强林政管理。

林权证发放

2005 年,继 1984 年之后,开展了第二次林权证发放工作。至 2013 年,共发放林权证 9650 本,发证林地面积 35880 公顷。其中集体 25966.7 公顷、个人 9800 公顷林木砍伐审批。

1996—2013 年全县继续实行林木砍伐审批制度,砍伐集体林木要经过市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批准,由县林业局核发砍伐证。

木材运输管理

1996—2013 年,继续实行木材运输审批制度,木材运输要有市林业局核发的准运证。同时,成立木材检查站(与林政管理站合署办公),对木材运输进行检查。

封山禁牧管理

2007 年 8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要求到 2009 年 6 月 1 日全省实行封山禁牧,根据省封山禁牧办法,制定了《大同县封山禁牧实施细则》,从2007 年10 月1 日到2013 年6月 1 日,全部实行了封山禁牧。

林政站依据《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对乱砍滥伐、偷盗林木、乱占林地、毁林采矿、林地放牧、毁林种地等毁林案件逐年增大查处力度,每年查处各类案件 50 起左右,对偷盗林木、林地纵火等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七节 生态林综合开发

经济林种植

2013 年底,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 5333 公顷,进入盛果期的达 3200 公顷,果品总产量达到 1000万千克左右。其中以仁用为主的干果林面积 1000公顷。全县经济林树种主要为杏树,主要品种有华州大接杏、哈密杏和仁用杏等。

果品加工

本县果品以鲜果销售为主,加工规模小,加工能力低,当前只有聚乐乡进行果品加工,年产杏脯45 吨左右。 MgoEKBV1rmYU/t5OSJlSDhByNgvMV4oepSVpKgtMVgqvHKhjZl3U88h6APfXul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