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保机构

1984 年 5 月成立县环境保护所,有干部职工 3人,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6 年 4 月,办公地址迁到原大众旅社(现民政局办公驻地),有干部职工 5 人;1987 年 11 月迁入现房管所驻地,有干部职工 7 人;1992 年 6 月迁入现环保局驻地,有干部职工 17 人。根据大同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同县环保所”改为“大同县环保局”的通知》(大政发[1995]41 号),大同县环境保护局于 1995 年 9 月 5日成立,有干部职工 28 人,10 月 4 日增设“监理站”“监测站”两个内设机构。2002 年 12 月 17 日,大同县环境保护局列入县政府序列,“监理站”更名为“监察大队”。截至 2013 年底,现有干部职工 75人,其中,局机关 9 人,监察大队 27 人,监测站 23人,退休人员 16 人。

第二节 污染源普查

2006 年 10 月 17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 号),决定从 2006 年第四季度到 2009 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根据《大同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于 2008 年 1—12 月,对全县所有排污单位进行了普查,共普查污染源 906家,工业源有 48 家(重点 38 家、非重点 10 家),生活源 146 家(住宿业 2 家、餐饮业 41 家、洗染服务业 1家、理发及保健服务业 30 家、洗浴服务业 4 家、洗车业 5 家、医院 4 家、城镇居民生活 3 个、拥有独立设施的单位 56 家),农业源有 709 家,集中污染治理设施 3 家(城镇污水处理厂 2 家、垃圾处理厂 1 家)。

第三节 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

工业污染源状况

2013 年工业源能源消耗情况:全县纳入普查的工业源 48 家,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102416.68 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耗 119333.7 吨,焦炭消耗 7000吨,用电 8442.45 万千瓦时。(详见表 2-5-1)

表2-5-1 2013 年大同县工业综合能耗情况 单位:吨标准煤、万千瓦时

从工业综合能耗行业看出,大同县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是以原煤为主。综合能耗大的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活性炭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五个行业的综合能耗占总能耗的 97.07%。

工业源废气污染状况

大同县工业源废气处理量为 197559.79 万立方米,废气排放量 372163.9 万立方米,烟尘产生总量为 1168.13 吨,排放量 469.95 吨,削减率为59.77%。二氧化硫产生总量为 2580.96 吨,排放量2010.71 吨,削减率为 22.09%。工业粉尘产生量为2693.54 吨,排放量 749.18 吨,削减率为 72.19%。氮氧化物产生量为 289.28 吨,排放量 289.28 吨,削减率为 0。氟化物产生量为 2.1 吨,氟化物排放量2.1 吨,削减率为 0。(详见表 2-5-2)

表2-5-2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废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单位:吨、千克

续表 2-5-2 单位:吨、千克

按行业分析工业废气污染状况

通过对各行业烟尘排放量比较,烟尘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有五个,其排放量占烟尘总排放量的96.6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 75.76%,活性炭制造业占 12.65%,造纸及纸制品业占 3.1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 2.8%,通用设备制造业占 2.3%。

通过对各行业工业粉尘排放量比较,工业粉尘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有六个,其排放量占工业粉尘总排放量的 98.0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43.54%,通用设备制造业占 17.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 15.3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 10.34%,活性炭制造业占 15.3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 4.76%。

通过对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较,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有五个,其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 98.87%。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41.72%,活性炭制造业占 3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 22.91%,造纸及纸制品业占 1.67%,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 1.27%。

通过对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氮氧化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有四个,其排放量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 98.1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73.65%,活性炭制造业占 13.2%,造纸及纸制品业占 6.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 4.89%。

通过行业比较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活性炭制造业为主,工业粉尘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

工业源废水污染状况

全县工业用水量为 181.463 万吨,主要反映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全县工业废水产生量为 155.3515 万吨,主要来自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56.6874万吨,占工业废水产生量的 36.49%,重复利用率达到 62.59%。

全县工业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539.395 吨,排放量 348.595 吨,削减率为 35.37%。氨氮产生量为 1.577 吨,排放量 0.217 吨,削减率为86.24%。BOD5 产生量为 99.55 吨,排放量 49 吨,削减率为 50.78%。石油类产生量为 2.839 吨,排放量 0.809 吨,削减率为 71.5%。氰化物产生量为76 千克,排放量为 0,削减率为 100%。挥发酚产生量为 2.97 吨,排放量为 0,削减率为 100%。总铬产生量为 8 千克,排放量 8 千克,削减率为 0。六价铬产生量为 8 千克,排放量 8 千克,削减率为 0。(详见表 2-5-3)

表2-5-3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单位:吨、千克

按行业分析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通过各行业工业废水COD排放量比较,COD排放量大的行业有五个,其排放量占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的 99.13%。其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 63.98%、造纸及纸制品业占18.69%、饮料制造业占 9.89%、医药制造业占5.339 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占 1.24%。

通过各行业工业废水污染物BOD 5 排放量比较,BOD 5 排放量大的行业有三个,其排放量占工业废水BOD 5 排放总量的 100%。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占 62.86%、饮料制造业占 33.67%、农副食品加工业占 3.47%。

工业源固体废物污染状况

全县工业固废产生量为 9.02 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 1.81 万吨,占产生总量的 20.13%;处置量0.4678 万吨,占产生总量的 5.19%;储存量 6.62 万吨,占产生总量的 73.39%;排放量 0.114 万吨,占产生总量的 1.26%。固废排放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行业,其排放量共占排放总量的86.85%。工业固废贮存量最大的是尾矿 66233 吨,贮存量占当年贮存总量的 100%。工业固废种类主要是炉渣、尾矿、冶炼废渣,固废产生量中炉渣6166.21 吨,占总量的 6.83%;尾矿 67493.4 吨,占总量的 74.82%;冶炼废渣 10471.5 吨,占总量的11.6%,这三项产生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

93.2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最大的是炉渣、冶炼废渣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100%。

按行业分析工业固废产生情况

通过对各行业工业固废产生情况比较,固废产生量大的行业主要有三个,其产生量占工业固废产生总量的 92.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 74.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 10.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 7.41%。

表2-5-4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固废产生情况 单位:吨

按行业分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通过对各行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比较,综合利用率高的行业有三个,占工业固废总利用量的81.82%。其中活性炭制造业占 16.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 12.2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 53.1%。(详见表 2-5-5)

表2-5-5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单位:吨

续表 2-5-5 单位:吨

农业污染源状况

养殖业污染

畜禽养殖业污染 全县总调查养殖场为 18 家,养殖专业户为 295 个。粪便产生量为 4.89 万吨,尿液产生量为 1.89 万吨。COD产生量为 9269.7 吨、排放量为 1894.81 吨;总氮产生量为 463 吨、排放量为 121.79 吨;总磷产生量为 93.66 吨、排放量为25.03 吨,铜产生量为 965.28 吨、排放量为 395.93吨,锌产生量为 3281 吨、排放量为 486.3 吨。

水产养殖业污染 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户为 6户,养殖总面积为 1970 亩,排入外部水体为 75038立方米,养殖总产量为 563.58 吨,养殖增产量为514.12 吨,饲料总使用量为 309 吨,药物总使用量为 0.52 吨,肥料总使用量为 110 吨,污染物排放总氮为 1.55 吨、总磷为 0.27 吨、COD为 13.14 吨、铜为 4.25 千克、锌为 9.11 千克。

种植业污染

种植业污染共抽查 10 个乡镇 390 户农户,涉及耕地总面积为 596192 亩,保护地面积为 32 亩,园地面积为 8732 亩(果园为 7980 亩)。坡度面积平地为 462549 亩、缓坡地为 128745 亩、陡坡地为13630 亩。

种植业肥料施用和流失情况 共施用肥料为7347.08 吨,其中五氧化二磷为 2501.57 吨、氮肥为4845.51 吨。地表径流肥料流失总磷为 8.33 吨、总氨为 27.18 吨,地下淋溶流失总氮为 32.98 吨。

种植业农药施用情况 共施用农药为13375.02 千克,表 2,4-D丁酯为 2077.83 千克、乙草胺为 874.55 千克、克百威为 15.79 千克、其他有机磷类为 673.02 千克、其他有机氯类为 2.55 千克、其他菊酯类为 1196.69 千克、其他类为 8534.59千克。

种植业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 地膜使用量787.3 吨,地膜残留量 97.31 吨。

生活源污染状况

生活源能源消耗 全县共纳入普查的生活源有 146 家,能源消耗总量为 10.903 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到 100%,其他能源消耗为 0。从中说明大同县城镇居民生活源能源结构以原煤消耗为主。

生活源废气污染状况 废气排放总量为98568.131 万立方米,烟尘排放总量为 617.55 吨,SO 2 排放量为 821.77 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 274.87吨(见表 2-5-6)。

表2-5-6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生活源废气产生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单位:万立方米、吨

生活源按行业分析废气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通过各行业废气排放量的比较,废气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源、独立燃烧设施单位,分别占废气排放总量的 55.02%和 42.44%。通过对各行业烟尘排放量比较得出,烟尘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独立燃烧设施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源,分别占到烟尘排放总量的 57.62%和 38.94%。通过对各行业SO 2 排放量比较得出,SO 2 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城镇居民生活源和独立燃烧设施单位,分别占到SO 2 排放总量的 78.6%和 19.3%。通过对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得出,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生活源和独立燃烧设施单位,分别占到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 53.92%和 43.48%。

生活源水污染状况 全县生活源总用水量为258.839 万吨,污水产生量为 220.407 万吨,污水排放量为 220.407 万吨,占生活源污水产生总量的100%。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1081.4 吨,生化需氧量排放量为 367.16 吨,总磷排放量为 13.38吨,动物油排放量为 45.79 吨,氨氮排放量为 138.3吨,总氮排放量为 179.86 吨,铅排放量为 0.05千克。

从生活源用水量的行业分布对比,全县生活源的用水量主要反映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占生活源用水总量的 82.68%。废水排放量占生活源总排量的 97.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 85.9%,生化需氧量排放量占 99.3%,总磷排放量占 95.76%,动物油排放量占 54.48%,氨氮排放量占 98.12%,总氮排放量占 96.78%。动物油在城镇居民生活、餐饮业和住宿业比例分别是 54.48%、40.28%、5.24%。石油类分布在洗车业为 100%。生化需氧量排放量分布在城镇居民生活和医院,分别占99.3%和 0.7%。(详见表 2-5-7)

表2-5-7 2013 年大同县各行业生活源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单位:吨

续表 2-5-7 单位:吨

生活源固体废物污染状况 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情况:全县纳入普查的生活源产生生活垃圾总量约 1.028 万吨。生活垃圾清运量为 0.98287 万吨,其中生活垃圾简易填埋量为 0.98287 万吨。

炉渣和粉煤灰产生情况:炉渣产生量、排放量均为 0.497 万吨,主要来自独立燃烧设施,占炉渣总量的 94.58%;粉煤灰产生量、排放量均为 0.0576万吨,主要来自独立燃烧设施,占粉煤灰排放总量的 94.38%。

医疗废物的产生处置情况:全县医疗机构数 4个,医疗废物产生量为 6.04 吨,无害化处置量为6.04 吨。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 大同县现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3 家,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 2家(大同县县城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西供电段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 1 家。2 家污水处理场总投资为3780 万元,设计处理能力为 8000 吨/日。垃圾处理场总投资为 15 万元,设计容量为 150000 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污水实际处理量为80万吨,其中生活污水处理量为 65.6 万吨,工业污水处理量为 14.4 万吨。化学需氧量进量为 107.796吨,排量为 37.828,削减率为 64.9%;氨氮进量为2.73 吨,排量为 1.56 吨,削减率为 42.85%;石油类进量为 44.13 吨,排量为 4.98 吨,削减率为88.71%;BOD进量为 67.96 吨,排量为 11.88 吨,削减率为 82.52。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为 358.595吨,污泥处置量为 291.355 吨,其中土地利用为291.355 吨,倾倒为 67.24 吨。

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 垃圾处理场采用简易填埋方式,没有进行渗滤液处理。总投资为 15 万元,设计容量为 15 万立方米,已填埋为 10 万立方米,实际处理量为 3.65 万吨。(污染物产排情况见表 2-5-8)

表2-5-8 2013 年大同县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及其污染物产排情况

续表 2-5-8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状

2007 年,大同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划分。同年完成了《大同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现全县共有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4 处(甘庄水源地、南梁水源地、中高庄后备水源地、大同县二、三十里铺水源地)。2010 年 3 月对大同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分,乡镇水源保护区共有 6 处(倍加造镇集中供水水源、周士庄镇集中供水水源、杜庄乡集中供水水源、党留庄乡集中供水水源、瓜园乡集中供水水源、巨乐乡集中供水水源)。

水源地供水情况

甘庄水源地 为地下水源,共有机井 4 眼,日供水量为 7000—9400 立方米/天,供水服务人口为58000 人;南梁水源地为地下水源,共有 3 眼机井,日供水量为 1280—5760 立方米/天,供水服务人口为 20000 人;中高庄后备水源地为地下水源,设计规划 8 眼井,单井涌水量为 1200 立方米/天。大同市二、三十里铺水源地为地下水源地,共有机井 10 眼,日供水量 4258 立方米/天。

倍加造镇集中供水水源 有机井2 眼,日供水量为 384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8000 人;周士庄镇集中供水水源有机井为 1 眼,日供水量为 120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5000 人;杜庄乡集中供水水源有机井1 眼,日供水量为 120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1350人;党留庄乡集中供水水源有机井为 1 眼,日供水量为 192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1005 人;瓜园乡集中供水水源有机井为 1 眼,日供水量为 120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1450 人;巨乐乡集中供水水源有机井为 1眼,日供水量为 1200 吨,供水服务人口为 1950 人。

保护区划分状况

甘庄水源地 1#、2#、3#、4#水井的一级保护区范围均为以井口为圆心,半径 120 米的圆形区域,4眼水井一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0.18 平方千米。

南梁水源地 5#、6#、7#水井的一级保护区范围均为以井口为圆心,半径 120m的圆形区域,3 眼水井一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0.135 平方千米。

中高庄后备水源地 S1#、S2#、S3#、S4#、S5#、S6#、S7#、S8#水井的一级保护区范围均为以井口为圆心,半径 130 米的圆形区域,8 眼水井一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0.424 平方千米。

大同市二 三十里铺水源地 6#、7#水井的一级保护区范围为以井口为圆心,半径 250 米的圆形区域,1#、2#、3#、4#、5#、8#、10#、11#水井的一级保护区范围按《技术规范》井群内井间距小于一级保护区半径 2 倍时,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为半径 250 米的三个多边形区域,10 眼水井一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2.345 平方千米。

倍加造镇集中供水水源 一级保护区范围以井口为圆心,半径为 70 米的圆心区域,保护区面积共 0.03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0.88 千米;周士庄镇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以井口为圆心,半径为 130 米的圆心区域,保护区面积为 0.053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0.816 千米;杜庄乡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以井口为圆心,半径为 120 米的圆心区域,保护区面积共为 0.045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0.754 千米;党留庄乡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以井口为圆心,半径为 160 米的圆心区域,保护区面积共 0.08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1 千米;瓜园乡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以井口为圆心,半径为 100 米的圆心区域,保护区面积共0.031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0.628 千米;巨乐乡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为取水井口上游为1000 米,下游为 100 米,左右各为 50 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保护区面积为 0.22 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4.51 千米,二级保护区范围从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外侧延伸为 1000 米,下游侧外边界延伸为 100米,左右各为 50 米的河道水域,保护区面积为 0.11平方千米,保护区周长为 2.2 千米。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日常监测

大同县虽在 1985 年就较早地建立了环境监测站,但是由于仪器、设备条件不足,监测能力有限,除 2005 年 6 月空气质量日报站建成后,仅能监测县城上空气状况外,至今,其他方面的监测基本上是空白。设及本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污染源调查、排污费征收、环境达标、污染事故处理,污染纠纷调处等工作一般都需要委托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此做法,虽有诸多不便,但基本保证了正常工作需要。

空气质量日报站建设

2005 年 6 月 5 日,大同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填补了本县大气监测的历史空白。空气质量日报站的监测范围是县城上空的空气质量,也间接地反映了县域内空气质量的一般状况。日报站按要求设立中心站 1 个(环保局院内)负责每日空气质量信息传送;设立子站 2 个(1个位于环保局院内,代码为 251,一个位于气象站院内代码为 252),负责空气采样分析。251 子站平稳运行,252 子站因资金不足,气象站拆建停止(2005年年底停运)使用。251 子站可以监测二氧化硫(SO 2 )、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报站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定时采集子站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统计监测数据,每天上午准时将当日统计分析结果报至市环境监测站,并按要求存储各种原始监测数据和分析数据。

表2-5-9 2006—2011 年大同县环境保护局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气统计 单位:级、天

注:1.大同县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自动监督系统 2005 年 6 月 5 日建成运行。

2. 因停电或机器故障 导致实测天数小于应测天数

表2-5-10 2013 年大同县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统计

续表 2-5-10

表2-5-11 2006—2011 年大同县环境保护局综合污染指数统计

注:综合污染指数是各项污染项目:二氧化硫(SO 2 )、氮氧化物(NO x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浓度分别除以相应的国家二级标准得出各项目综合污染分指数的和。指数越小,表示环境空气质量越好。

第五节 环境治理

工业源污染治理

开展企业达标工作 2000年,大同县开展了企业达标工作,按整治计划分年度整治排污企业,主要工作:锅炉建设脱硫除尘设施,对化工厂进行停产治理,对工业硅厂粉尘进行治理,对水泥厂工业炉窑改造,对同德镁业烟尘污染进行治理。

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 项行动 自 2003 年以来,全县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对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责令停建或停产,并限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排污企业,责令停产,并依法给予处理。对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且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罚。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产;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关闭。对未按期淘汰的生产线,责令停产或关闭。对小造纸等“十五小”企业和小炼油厂、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小钢铁厂、小火电机组等“新五小”企业,责令关停。对在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违法建设的项目,责令停建和拆除。对不能正常运行并超标排污的污水处理厂,责令限期治理。

开展 蓝天碧水工程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晋政发[2006]15 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集中精力和财力在重点城市和重点区域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按照上级要求,从2006 年开始,全县开展了“蓝天碧水工程”,加大力度对违法排法企业治理,加大力度造林、绿化,提高全县林草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发展集中供热、供气,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重点公路环保走廊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排污总量削减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加大执法力度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了全县环境质量。

开展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 为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根据《山西省重点工业源治理办法》,大同县于2006 年—2008 年开展了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要求列入全面达标的企业,应当分期分批安装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禁止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测仪器等。全县有 11 家重点企业被列入达标行列。经过治理通过全面达标的企业有 4 家:大同市云光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大同魏都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华青活性炭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新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有 7 家责令停产治理:大同县地方国营工业硅厂、大同天照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同德镁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县地方国营水泥厂、大同县地方国营砖瓦厂、大同同晶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卫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达标验收的企业还有:大同市神利净化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县天元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益晟华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卫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开展 迎奥运保蓝天 —— 环保净空行动 ”为了更好地保障第 29 届奥运会空气质量,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在全省开展“迎奥运保蓝天—环保净空行动”的通知》和市局要求,全县开展了“迎奥运保蓝天—环保净空气行动”。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为2008 年 7 月 25 日—9 月 20 日。大同县从 2008 年 4月 24 日—2008 年 7 月 24 日进行为期 3 个月的环保净空行动。主要是对向大气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整治。重点对 9 家企业进行了治理,此 9家企业在 2008 年 5 月底前完不成全面达标治理任务的,一律进行停产;已通过市全面达标验收的,必须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否则采取停产措施,并给予处罚。9 家重点治理企业为:大同县地方国营水泥厂、大同县地方国营砖瓦厂、大同市云光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大同魏都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华青活性炭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同晶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解庄煤站、秦嘉山煤站、亿鑫煤站。大同县地方国营水泥厂被停产。

开展全县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晋环发[2010]113 号),全县于 2010—2011 年开展了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综合整治目标:县污水处理厂必须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力争建成垃圾处理厂,且投入运行;主要河流劣Ⅴ类水体进一步下降,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大力推行集中供热,取缔县城建成区燃煤小锅炉。认真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了“河长负责制”,2011 年集中供热面积达到 106 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达到 280 户;县城污水处理厂能够正常运行达标排放;2011 年 5 月编制了《大同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 240 万元对西坪河县城段进行了垒坝、清淤、垃圾清运;取缔 2家白灰厂,对一些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处罚,使一些企业新上了脱硫除尘设施;开展了净空行动、净水行动,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及相关环保工作,顺利通过省环保厅验收组验收。

表2-5-12 2005—2011 年大同县环境保护局取缔企业名单统计

续表 2-5-12

表2-5-13 1996—2009 年大同县环境保护局停产停业企业名单统计 单位:吨

表2-5-14 2005—2009 年大同县环境保护局限期治理企业名统计 单位:万元

续表 2-5-14 单位:万元

农业源污染治理

化肥污染治理 由于化肥施用量增加,加之使用方法不当、土地出现板结、有机质下降、出现偏施、多施氮肥,氮、磷比例失调。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化肥试验,制定出配方施用模式、叶片喷施技术、微肥应用等,并积极引导农民尽量多施农家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降低了施肥成本,提高了施肥效果,减少了土地污染。

农药污染治理 使用农药是消灭病虫的有效措施,但农民为片面追求杀灭病虫效果,不科学地过多施用高剧毒农药,造成了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县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下乡,进行讲课辅导,向农民传授防病虫科学知识,让农民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把化学防治降到最低限度。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尽量选择环保、高效、无污染的农药。

秸秆处理 大同县属玉米主产区,每年秋季产生大量玉米秸秆,一些人为省事,把大量秸秆一烧了之,不仅造成肥源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空气,甚至引发火灾。大同县大力提倡玉米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秸秆气化技术,使秸秆得到利用,减少环境危害。

养殖业污染治理 本县环保部门,加强对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管理,严禁在人口集中区,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地带进行养殖,对养殖项目,从立项、选址、环评、“三同时”审批、执行和污染治理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使养殖业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健康发展。对小型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必须集中堆放,加土覆盖;对大中型养殖场必须设置防渗漏、防雨淋设施。大力提倡综合利用,鼓励养殖户发展沼气。

生活源污染治理

县城烟尘治理 2005 年统计,县城内使用半吨以上锅炉的单位有 47 家。家庭用土暖气炉更是星罗棋布。由于县城三面环山,每到冬季取暖时,县城上空烟雾弥漫,严重地影响了县城环境,损害了居民健康。2005 年 12 月 5—9 日,县政府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环保执法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治理燃煤锅炉 15 家,取消了五交化、中小企业局、中医院、妇幼站、东街办事处 5 台采暖锅炉,实行连片供热。划定了烟控区。为了更好地推动“蓝天碧水工程”,实施县委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县委、县政府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由大同县云中热力有限公司建设,一期工程于 2009 年 6 月 8 日开工,同年10 月 25 日完工,并于当年 11 月 1 日正常运行;二期工程于 2010 年 10 月建成,截至 2011 年,全县供热面积达到 106 万平方米。拆除县城小锅炉 89 台,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 384 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297吨,节约原煤 2.5 万吨,节电 130 万千瓦时。2009年 8 月 21 日,大同县人民政府同大同华润然气有限公司大同县分公司签订了《大同县城市燃气建设经营协议》,于 7 月份动工,10 月份基本完成,于 11 月10 日点火通气并正式运营。2011 年底通气 280 户。大大改善了县城空气质量。

县城污水治理

原来县城生活污水经城市大小管网流入西坪河,途经之处臭气熏人,污染水源,加之经常污泥淤积,一到雨季,污水搅入河水,污染了地表水,造成下游水库严重污染。虽然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挖淤修渠,疏通河道,但难以解决老大难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县城污水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该厂从 2004 年开始筹建,2007 年 10 月 15 日建成试运行,2008 年 9 月16 日开始投入正常运行,设计能力日处理 5000 吨,目前可处理 3000 吨左右,2009 年 7 月安装了两台在线监测设备,在市、县环保部门监管下,已能够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为了解决湖东铁路地区生活污水污染问题,1988 年,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西供电段也建设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污水3000 吨。2010 年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在市、县环保部门的监管下,能够较好地运行。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用水。

县城垃圾处理 县城人口集中,基本建设规模大,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数量多。县委、县政府为清除垃圾,成立了环卫处,市容执法大队,加强对县城垃圾清运和监管,实行了县直机关包街巷清理卫生责任制、专业清扫队伍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建设了填埋场,购置了大量清运设备,县城环境卫生逐年改善。

县城噪声污染治理 县城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商业经营、文化娱乐等方面。多年来,县环保局接到的噪声污染环境上访案件,常涉及建筑工地打夯、夜间施工声、机器轰鸣、电锯嘶鸣声、商店、文化娱乐场所的喇叭声。噪声污染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特别对老人、病人以及对参加中考、高考期间的学生影响较大。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及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对县城扰民噪声进行了认真监管:严禁夜间施工,不准商店和文化娱乐业对外使用高音喇叭,不准在居民居住区从事高噪声营业性活动。通过认真监管,为广大居民创造了较好的生活环境。

加大了对机动车尾气、道路及建设工地扬尘,医疗固废和废水治理力度。

第六节 环境管理

新建项目管理

选址 建设项目选址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同县属近郊县,地理位置特殊,因此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尤为重要。过去一些企业上马,未多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养殖场和工业企业建在人口集中之地或环境敏感之地,造成对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污染,环境纠纷和投诉、案件居高不下,不得不重新选址搬迁。按照国家规定:旅游开发区、文物保护区、城镇建设规划区、居民稠密区、城镇上风向、水源保护区以及国道主干线、铁路两侧 1000 米和河道两侧 500 米以内,禁止新建重污染项目。据大同县《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大同县各有关部门严格把关,解决了新建项目的选址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建设位置污染程度、环境影响评价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三种。大同县第一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是《大同县工业硅 6300KVA工业硅炉技术改造项目》,1998 年1 月,由大同市环境保护局以(同环字[1998]3 号)文,审核批准了此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个是 2001 年 7 月,由大同市环境保护局以环境影响报告表形式审批的《大同天照活性炭厂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截至 2011 年 7 月,市级以上共审批全县建设项目 106 个。

三同时 制度 大同县“三同时”管理制度从2000 年初开始执行,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重发展、轻环保、“三同时”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书面和口头要求上。2005 年后,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与此同时,县环保局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凡新、改、扩建项目,从项目环评、选址、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后正式生产,实行全过程监管,而且每年都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不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准投产并处罚款。新建项目“三同时”验收达 60%。

老企业管理

所谓的老企业是指已经投入生产运行的企业,本县的老企业,大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范围,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设施和生产工艺难以达到环保要求。因此,搞好老企业的环境管理是环保工作始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淘汰落后产能 为了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国务院于 1996 年 8 月 3 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 年、1998 年国家经贸委连续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使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成为当时的紧迫任务。大同县地理位置优越,小造纸、小白灰、小冶炼、土炼油、小制革等也较多,规模不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能耗高、污染重,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关于取缔和淘汰土小生产设施的决定》,对一大批小砖窑、小造纸、小灰窑等进行了淘汰,极少数企业有抵触情绪,经过多方做工作,也被关停。受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一些落后产能因投资少,见效快受到部分人的青睐,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成了一项长期任务。淘汰落后产能为促进本县经济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和工业生产现代化,改善全县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限期治理 大同县人民政府针对排污单位在污染物排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对一部分企业采取了限期治理。

限期达标 根据省人民政府 1997 年 12 月 24日下发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若干决定的实施办法》第四款要求,全省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县政府十分重视环境达标工作,根据要求于 2006—2008 年,制定了方案,成立了领导组,重点对 11 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达标工作。

治污减排

排污总量控制 1995 年前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实行的是浓度控制方法,从 1996 年开始,逐步实现了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化。2006 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今后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高于2005 年的报表水平。国务院的这一硬指标,给全县后来的总量控制工作带了不利影响,因 2005 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报报得小,而实际排放量大,直接造成许多老企业超标排放,一些新上项目因没有总量指标而审批困难的被动局面。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县政府和环保局除了更加严格新项目审批、“三同时”管理、达标验收工作外,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减排工作。一是加大脱硫除尘改造力度,二是实施集中供热、供气,三是取缔关停一些重污染企业,四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使本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表2-5-15 2005—2010 年大同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单位:吨

大气环境容量核定 2006年,大同县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环境容量核定,并在 2007 年底通过省局验收。通过此次大气环境容量核定,计算出了区域满足功能要求的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现有大气污染源控制排放条件下剩余的容量空间,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资源,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表2-5-16 大同县各乡镇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结果 单位:吨

排污申报登记 大同县排污申报登记从 2005年开始,2011 年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抽查技术骨干成立了排污申报办公室,负责具体申报工作。

排污许可 指排污者事先必须向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按照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条件排放污染物的一项管理制度。其核心是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的削减指标,通过颁发许可证的形式对排污者行为进行控制。对不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有利于环境行政机关实施有效监管,有利于调动排污者保护环境积极性。

环境统计

主要是统计报表的对象,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部统一印制的表格要求,确定专人向县环保局填报,县环保局汇总后报送市环保局。本县的环境统计工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企业负责人不重视,由下面人员随意填报的现象,经过县政府重视环境统计工作有了明显好转。为了保证环境统计工作的时间性、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环境统计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劳动。每一个数据,都要求实事求是,靠依据、不估计、认真核实计算,准确填报。必要时,统计人员还深入企业反复核实情况。

档案管理

环保档案包括工作档案和人事档案两大部分。环保档案管理,主要是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资料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文件;局务会对重要问题作出决策决定;历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规划、简报以及环保局内部各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检查记录,处罚决定,调查报告,监察记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环境达标、环境监测、排污申报登记、“三同时”验收资料、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企业排污现状、信访和污染事故、污染纠纷处理情况等多方面内容。搞好档案管理,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动态了解环境演变的历史,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现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科学决策。由于本县环保局历史上几分几合,局内各部门人员变动,使部分档案资料遗失。2010 年县环保局配置了专门人员,调整出一间专门的档案室,购置了档案柜,修订健全了档案保管、借阅使用制度,环保档案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p6fvB+TFwxw6rBBGJkiujQKGIuygiyBGO81BUpRKrqzYICHPyjtCQ8L7fzTUwe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