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本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属大同市近郊。辖10 个乡镇(原辖16 个,撤乡并镇减6 个),3 个街道办事处。现有 185 个行政村,总人口 18.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1 万人。总土地面积147827.87 公顷,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 44748.59公顷,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县。

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本区域在多期的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构造形迹,尤其以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新构造运动相当发育,地震活动也较为频繁。境内有桑干河、六棱山两处地质断裂带,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大同出露地层较为齐全。自老至新有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地丘陵区),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川区)。其中,在集宁群的地层中形成丰富的石墨矿资源;在寒武系地层中沉积形成大量的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和白云岩;在石炭系、侏罗系的地层中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地貌概况

大同县山地、丘陵主要集中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而平川区位于东南部。这就构成了本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本县山地属阴山山脉的一部分,在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全境。南北部为土石山区,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平川区、山区、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 60%。平均海拔 1347 米,最低海拔 891.7米,最高海拔 2167.1 米。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 147827.87 公顷,其中,农用地94430.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3.88%,建设用地12184.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4%,其他土地41212.5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88%。

农用地 耕地:耕地面积 44748.5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27%。耕地中 34681.05 公顷为旱地,占到耕地面积的 77.51%,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许堡乡、杜庄乡、周士庄镇、西坪镇,吉家庄乡分布最多,占到旱地总面积的 65.01%;其余10067.45 公顷为水浇地,占到耕地面积的 22.49%,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杜庄乡、倍加皂镇、党留庄和峰峪乡,其中杜庄乡分布最多,占到水浇地总面积的 23.44%。园地:园地面积为 2079.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1%。园地主要分布在聚乐乡、峰峪乡和周士庄镇,聚乐乡分布最多,占到园地总面积的 40.95%。林地:林地面积为 39365.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63%。有林地面积为23015.85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58.47%,主要分布在瓜园乡、许堡乡和杜庄乡;灌木林地面积为9299.34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23.62%,主要分布在聚乐乡、峰峪乡和许堡乡;其他林地面积为7050.53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17.91%,主要分布在吉家庄乡、聚乐乡、瓜园乡和西坪镇。牧草地:牧草地面积为 1128.8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6%。牧草地全部为人工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吉家庄乡和巨乐乡,分别占到牧草地总面积的72.89%和 15.21%。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7108.0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1%。其中,田坎 3240.97 公顷,农村道路 2464.52 公顷,沟渠805.82 公顷,设施农用地 466.18 公顷,坑塘水面130.53 公顷,主要分布在许堡乡、杜庄乡和西坪镇。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6158.02 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 839.8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13.64%,分布在西坪镇、倍加造镇和周士庄镇;农村居民点 5022.50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81.56%,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和杜庄乡;采矿用地 295.63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4.80%,主要分布在党留庄乡。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4805.33 公顷。其中,铁路用地 557.52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11.60%,主要分布在党留庄乡和杜庄乡;公路用地 1193.30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24.86%,主要分布在许堡乡、西坪镇、倍加造镇和瓜园乡;机场用地 168.28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3.50%,分布在倍加造镇和西坪镇;管道运输用地0.86 公顷,全部在党留庄乡;水库水面 2819.2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58.74%,主要分布在许堡乡;水工建筑用地 66.17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38%,主要分布在许堡乡。风景及特殊用地为1221.50 公顷。

其他土地 水域:水域面积为 7533.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10%。河流水面面积为 1065.97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14.15%,主要分布在许堡乡和杜庄乡;滩涂面积为 6467.11 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85.85%,主要分布在许堡乡、吉家庄乡、峰峪乡和周士庄镇。自然保留地: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3679.4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78%,自然保留地包含其他草地、裸地、盐碱地、沙地和沼泽地。其他草地 31856.83 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94.59%,主要分布在峰峪乡、许堡乡、巨乐乡和周士庄镇;裸地面积为 1741.17 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 5.17%,主要分布在周士庄镇、峰峪乡和西坪镇;盐碱地面积 80.13 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0.24%,分布在党留庄乡、杜庄乡和峰峪乡;沙地面积为 1.05 公顷;沼泽地 0.27 公顷,分布在峰峪乡。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农用地比重大 全县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3.88%,其中以耕地、林地为主导的农用地结构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其他草地和裸地占其他土地比重较大,可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林地和园地等。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用地粗放 2011年人均居民点用地为 346.09 平方米,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

土地资源利用战略

大同县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在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上,是农业用地得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保障经济建设的前提下,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逐步缩小,城乡用地实现动态平衡;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全面展开,土地后备资源得以相应开发;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明显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保护、保障、挖潜、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促使全县形成一个资源节约、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保证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最大化。

农业发展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和具有区域优越性的特色农林牧业,推动农业和农业经济专业化、产业化进程,把大同县建设成为大同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形成八个特色农业的集约型、规模化农牧业产业带。

城镇发展 依托大同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三条放射状发展轴(京大高速公路、大秦铁路为主发展轴,大张、大涞为次发展轴),同时配以各乡镇(西坪镇、周士庄镇、倍加造镇、党留庄乡和许堡乡)为重点,将全县城镇产业布局和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结合,构成能带动全县域的城镇体系框架。

文物保护及风景旅游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机构,广泛宣传,依法管理;加强环境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在大同县城区及外围建设风光带和山林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火山群、森林公园、农业观光旅游业等县域拳头旅游项目,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工业发展 大同县工业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同县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大同县工业由原来的煤炭运销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向支柱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煤炭运销、冶金、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

商贸发展 继续发展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培育新兴行业,如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交通运输、信息业,培育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

经济发展 大同县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扩散的阶段。现阶段,经济结构将由以前的分散式发展为以集聚式为主,其发展战略为“市场导向型的极核发展战略”。即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通过区域间多层次的地域分工和大同市市域北部的结构调整,在以内聚为主,外推为辅的作用机制下促进大同县经济发展。

土地用途分区

根据大同县土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布局、有利于统筹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实行分类指导区域土地利用、保持土地利用方向和调控措施相对一致性原则,将全区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七个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该区面积 35075.0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3.73%,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许堡乡、杜庄乡、西坪镇和吉家庄乡等乡镇,属于质量及生产能力高、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的耕地集中分布区,这些区域在将来的建设中不会被占有,是大同县的粮食生产基地。

一般农地区 该区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禽畜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农业设施用地。该区面积18774.5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2.70%,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该区面积 7431.24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5.03%。主要是中心城区和各乡镇的城镇用地及村庄、中心村等建设用地,包括依附于城镇的工矿用地。

独立工矿区 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约 810.01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0.55%,在各乡镇均有分布。

风景旅游用地区 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约 192.06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0.13%,包括现有风景旅游用地和新建金山旅游用地区等。

林业用地区 是指为发展林业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为 40430.85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27.35%,在各乡镇均有分布。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河湖及蓄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等。现规划期内,该区面积为 348.88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24%,主要包括市中心城区绿地部分和大同县火山地质公园各火山头处。

第二节 水资源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量

河川径流 地表水 资源量 由《大同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可见,1956—2000 年大同县本地加入境河川径流量 17454 万立方米,其中本地河川径流量 3376 万立方米。本地年最大径流量为 1956 年11078 万立方米,最小为 1975 年 541 万立方米,极值比 20.49。

地下水资源量 大同县 1956—2000 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7453.4 万立方米,其中盆地平原区6199.8 万立方米,一般山丘区 3847.8 万立方米,重复量 2594.2 万立方米。

1980—2000 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7056.3 万立方米,其中盆地平原区 5832.8 万立方米,一般山丘区 3829.0 万立方米,重复量 2605.9 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大同县 1956—2000 年本地加入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23358 万立方米,其中本地河川径流量 3376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7453 万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量 1549 万立方米,入境河川径流量 14078 万立方米。

1980-2000 年本地加入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5611 万立方米,其中本地河川径流量 2513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7056 万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量 1482 万立方米,入境河川径流量 7524 万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

大同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18922 万立方米,其中本地加入境地表水可利用量 13969 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 5245 万立方米,重复量 292 万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水利设施 大同县供水水利设施,按工程类型划分,主要有蓄水、提水、引水、水井工程四大类;按行业产权划分,主要由城市自来水、单位自备水源、水利工程及农村分散水源四部分组成;按水源划分,主要是河水供水水源和地下水供水水源。供水对象大部分为农业,其次为工业、城市生活、农村生活、林牧渔业。

蓄水工程

大同县现有大(Ⅱ)型水库一座(即册田水库),册田水库地处桑干河中上游,位于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村北,距大同市约 60 千米,是一座以城市工业供水、灌溉、防洪为主的大(Ⅱ)型水库。

除册田水库外,尚有茹庄等小(Ⅰ)型水库 3处、东水地等小(Ⅱ)型水库 12 处,塘坝 22 处,总库容 1490.15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614 万立方米。设计供水能力 18759.8 万立方米。

表2-4-1 大同县蓄水工程统计 单位:座、万立方米

引水工程

大同县现有引水工程 24 处,其中册田大型引水工程 1 处;御河中型引水工程 1 处,麻峪口、牛寺沟等小型引水工程 22 处,设计灌溉面积 18.33 万亩,(设计)供水能力 3245 万立方米。

表2-4-2 大同县引水工程统计 单位:座、万亩、万立方米

提水工程

大同县现有提水工程 20 处,其中册田大型提水工程 1 处,海心湾、佛堂寺等小型提水工程 19 处,设计供水能力 6561 万立方米。

表2-4-3 大同县提水工程统计 单位:座、立方米/秒、万立方米

地下水工程

据调查,2010 年大同县共有各类水井 1734 眼,其中自来水公司 7 眼,占全县 0.41%;城镇生活水井 9 眼,占 0.52%;工业自备水井 101 眼,占5.82%;农业水井 1585 眼,占 91.23%;向市区供水水井 35 眼,占 2.02%。

表2-4-4 大同县水井工程统计 单位:眼

年供水工程的供水量 2010年大同县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5592 万立方米(不含册田水库向北京集中输水供水量,下同),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2911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 2681 万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 52%、48%。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 639.0 万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量674.9 万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 1597.1 万立方米。

表2-4-5 2010 年大同县供水量统计 单位:万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总取水量:2010年大同县城乡取水量共计 5592 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445.3 万立方米,第一产业用水量 4128.2 万立方米,第二产业(含建筑业)用水量 139.5 万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量 3.0 万立方米,向大同市区供水876 万立方米。

表2-4-6 2010 年大同县用水量调查统计 单位:万立方米

按水源及用途取水量调查统计:根据用水统计,2010 年全县取水总量为 5592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2911 万立方米,地下水 1435.5 万立方米。按用途分:农业取水 4346.5 万立方米,工业及建筑业取水量 139.5 万立方米,城镇生活取水量 230 万立方米,向大同市区供水 876 万立方米,工业及城市生活全部取用地下水。

表2-4-7 2010 年大同县取水量调查统计 单位:万立方米

水源地建设情况 1996 年至 2002 年为缓解大同市城市供水紧张的现状,先后在大同县党留庄乡、周士庄镇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地两处。其中党留庄供水水源地设计供水量每日 1 万立方米,1996 年建设水源井 10 眼,2010 年建设水源井 10 眼。周士庄镇二十里铺水源地设计供水量每日 1.35 万立方米,建设水源井 15 眼。

节水

针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实施全社会节水战略,全县在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农业灌溉节水 完成了桑干河册田灌区部分井灌区以及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的农灌节水技术改造。在井灌节水技术改造上新建农业高效节水园区 3 处。在搞好渠系节水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广管灌节水技术,在高效节水园区内适当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工业节水 围绕对原有工矿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或传统产业转型,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注重发展节水环保型产业,实现节水环保型产业的规模化,提高整个工业的用水效益;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工业布局,以水定项目、定规模。

城镇生活节水 加大城镇供水价格改革力度,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和定额用水制度,全面实行按用途分类的超额累进计价和阶梯式水价制度。城市生活用水户逐步更换节水型器具,提高计量水表的安装普及率,特别要求新建民用建筑节水器具的普及率达到 100%。鼓励和支持中水回用工程建设,首先在宾馆、饭店、居民小区等用水单位推广安装中水回用设备。城镇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服务意识,完成抄表到户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城镇水表自动化缴费体系。重点抓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节水型器具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冲厕、洗车、绿化用水与生活用水要实行分管道、分水质供给,逐步改变城镇不合理的用水结构。

农村人畜饮水 在完成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的同时,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供水的巩固、改善、提高上来。加强村镇供水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生活用水水平,加强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第三节 矿产资源

大同县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目前查明的矿种有浮石、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白云岩、煤、石英、长石、矿泉水、砖瓦黏土、砂、片麻岩等 12 个种类,从查明的矿产资源量看,玄武岩、石灰岩、砖瓦黏土为县内主要优势矿种。

分布状况

浮石 分布于瓜园乡、聚乐乡、西坪镇。

花岗岩 全县共有花岗岩岩脉 44 条,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采凉山、东部的老岽山、南部的马头山。

石灰岩 主要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许堡乡大王村南和吉家庄乡麻峪口村东南。

白云岩 主要分布于许堡乡寺弯村南。

玄武岩 主要优势矿产,分布于西坪镇、许堡乡、聚乐乡。

石英 长石 分布于峰峪乡。

矿泉水 分布于西坪镇水头村的优质锶型矿泉水,年流量 8.76 万吨。

分布于吉家庄乡东庄村一带。

砖瓦粘土 主要优势矿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

片麻岩 主要分布于聚乐乡、周庄镇、峰峪乡一带。

第四节 生物资源

自然植被

南部山区大王村南部的大梁山主峰草帽山、白玉滩一带分布有以华北落叶松、云杉、白桦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以虎榛子为主的灌丛林;峰峪乡万家山、吉家庄乡殿山、马头山一带分布有以油松、白桦、沙棘、虎榛子为主的针阔、乔灌混交次生林;麻峪口村至牛寺沟一带分布有以油松、樟子松为主的人工针叶林。桑干河南岸至南山脚下的山前倾斜平原一带分布有以油松、柠条、小叶杨为主的大面积人工林。

中部平川桑干河北岸,京包铁路以南,火山群以西的广大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小叶杨人工林,其中瓜园乡、杜庄乡面积最大;火山群南部的许堡乡、瓜园乡分布有大面积的油松、樟子松和小叶杨人工林。

东北部火山群一带,分布有以油松为主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金山周围、老虎山周围、昊天寺以北、县城东山一带分布面积最大。

京包铁路以北、马梁村以南、马铺山以东、塔儿村以西的浅山区分布有以油松、樟子松、柠条为主的大面积人工林;西关村至京包铁路以西一带平原地带,分布有大面积的杏树经济林。

采凉山周围分布有以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为主的大面积人工林和天然灌丛草地。

植物

乔木类 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云杉、侧柏、桧柏、杜松、新疆杨、青杨、小叶杨、群众杨、旱柳、垂柳、樟河柳、馒头柳、白榆、国槐、龙爪槐、刺槐、杏树、梨、苹果、山楂、栾树、白蜡、白桦、卫矛、酸枣、枣树、葡萄、臭椿、核桃。

灌木类 紫穗槐、锦鸡儿、胡枝子、绣线菊、珍珠梅、玫瑰、黄刺玫、山刺玫、山桃、山杏、榆叶梅、文冠果、连翘、柽柳、枸杞、虎榛子、沙棘、六道木、荆条。

杂草类 洋金花、龙葵、木贼、草麻黄、酸模叶蓼、大黄、沙蓬、灰绿藜、刺藜、反枝苋、白蒺藜、马齿苋、甘草、达乌里胡枝子、紫花苜蓿、草木樨、苦马豆、远志、地锦、狼毒、柴胡、田施花、菟丝子、牵牛、益母草、百里香、黄芩、黄花、地黄、车前、黄花蒿、青蒿、艾蒿、茵阵蒿、臭蒿、铁杆蒿、鬼针草、大蓟、施覆花、苦巨菜、蒲公英、苍耳、百日菊、甜苣菜、蒲草、黑三梭、芨芨草、白羊草、稗、野黍、披硷草、白茅草、芦苇、狗尾草、针矛、虎尾草、马兰、山丹、小蒜、地菊、荞瓜、郎泡泡、葶苈子、青桶、枯梗、苍术、知母、地丁、鹿蹄草、马斗铃、玉竹、党参、五加皮、赤芍。

野生动物

哺乳动物 刺猬、蝙蝠、狐狸、黄鼠狼、石貂(扫雪)豹、山狸子、狍子、野兔、土狗、松鼠、黄鼠、跳鼠、家鼠、中华鼢鼠、搬仓子。

20 世纪 90 年代,吉家庄乡米家窑村曾有豹子多次进村捕食羊的事情发生,村民因此全部搬迁;2005 年,林业局工作人员曾在京大高速公路大同县出口附近发现一只幼狍,十分稀奇。

禽鸟 野鸡、野鸭、大雁、鹭鸶、燕子、麻雀、灰鸽、大天鹅、斑鸠、黑鹳、野山灰、喜鹊、乌鸦、红嘴鸦儿、白脖鸦儿、鹌鹑、布谷鸟、杜宇、石鸡、半翅、沙鸡、鹁鸪、啄木鸟、画眉、黄莺、兰莺、白灵子、山雀、昊雀、捞鱼鹳、青鹣子、鹞子、老鹰、兔鹘、猫头鹰、黑雕、白头翁、黄大头、牛叫鸪、柳树叶、水沙啦。

爬行动物 采凉山区有蝮蛇,平川、丘陵主要有白条锦蛇、虎班游蛇、蜥蜴等。

两栖类动物 蟾蜍、青蛙。

水生动物 鲢鱼、鲤鱼、鲫鱼、蛤蟆鱼、泥鳅等。

昆虫类动物 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吉丁虫、苦香木蠹蛾、古毒蛾、舞毒蛾、天幕毛虫、油松毛虫、天社蛾、小地老虎、草地螟、蝗虫、杨园蚧、球坚蚧、牡励蚧、松梢螟等。昆虫类动物多为农、林有害生物,特别是光肩星天牛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传播蔓延,对本县青杨派杨树造成了毁灭性灾害。 hXv7WhFo9UZRNHAmBdDoCKUxML5O/MgRGbaFicCB2BIXMnwA0vxIwJqgz0Evb0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