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色历史不能忘记
——《刘家坪记忆》序

李康学

2016 年底,我有幸读到作家纪红建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一书,其中写到许多当年红军长征前后发生在刘家坪白族乡的真实人物和故事。比如刘经凤、熊朝盛、刘经元、熊朝齐、刘开锡、刘经才、刘子忠、刘开顺、彭裕俊等家庭和族人在当年所历经的磨难,几乎很少有人了解。

纪红建还曾谈到,他一开始为寻找当年“剿共”大队疯狂报复而残杀住在干田坝的刘经凤三娘一家的老人,在刘家坪白族乡接连追问了许多的人,结果大家都不知情,甚至连住在刘家坪的 80 多岁的退休干部李康健也不知道。为此,李康健还表示很对不起,作者说他是在真诚地为不知道这些历史而道歉!其实,该向历史道歉的不光是我这位堂兄,就连我这样土生土长在刘家坪村,而又研究过许多红军历史,写过许多历史书的人,说实在的,对家乡的这些人和故事,我也没有做过深入了解,知道的翔实案例也不多。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惭愧!至于现在的晚辈,对于家乡这些血写的历史,懵懂无知的人就更多了。所以,我觉得,从传载先辈革命信息的使命上来说,我们都有必要向历史道歉。

有句老话告诫说,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么,当年红军在刘家坪乃至整个中国红色苏区的革命历史,究竟有哪些是值得我们记住而不能忘记的?我想,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工农红军为夺取全国的革命胜利,在初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以中央红一方面军为例,仅在长征转移途中的湘江战役中,8 万多红军就牺牲了 3 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已只剩了几千人。而贺龙领导的红军在初期革命中,付出的牺牲也十分惨重,如桑植县先后共有 5 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地方红色政权,牺牲的红军烈士就有 5000 多人,为革命献身的有 1 万多人,其中贺龙一家牺牲的烈士就有 6 人。在刘家坪白族乡,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和无辜群众也数以百计。总之,那时的红色革命付出了很大代价,所以,用革命夺得的政权来之不易,后人应永远记得这段血写的历史,从而珍惜今天的和平安宁生活。同时,我们记住这段红色历史,就是要了解和传承红军的光荣传统,主要包括红军为共产主义和老百姓打天下的理想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担当精神,以及对党赤胆忠心,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格,等等。

当然,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仅仅记住过去这段红色的历史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从这段红色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获得以下一些启迪。

首先,我们应看到,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富人为富不仁,穷人几乎无路可走。这是造成社会的巨大矛盾冲突而引发革命的根源。“打土豪,分田地”成为那个年代最得民众拥护的口号。这样的口号在历史上也有类似例子,如早在秦末就有陈胜吴广起义,提出过“苟富贵,勿相忘”的名言;宋朝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第一次提出过“均贫富”的口号;接着,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又进一步提出过“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等等。此后,明朝的李自成、清朝的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都提出过“均田免粮”“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理念口号。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任何时代,靠革命夺取政权后的掌权者,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只知享受特权带来的富贵,不能防止自身的骄败,不管民众的疾苦,那么迟早都会丧失民心,从而又会成为被革命的对象。李自成、洪秀全式的政权失败就是一种善始而不能善终的教训。这也说明,反腐败在任何时期都是永恒的课题。

第三,在当今时代,坚持公平公正的各种制度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的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知识面宽广,对事物的了解更多更全面,科技也很发达,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期望值也较高。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连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的保障都不能满足,那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故此,就要制定好各种公平公正的制度,特别是要让财富的分配能公平而且能够惠及所有的公民,才能使社会真正趋于平安和稳定。

第四,我们要懂得,不忘历史,并不是要我们记住世代祖辈的仇怨,并不是要延续暴力革命的手段或残酷的阶级斗争方式,相反,我们应摒弃世仇而倡博爱。人类的进步动力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暴力,不是革命,而是一个字,那就是“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人类。唯有有大爱、博爱的胸怀,才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人类只有相互爱护,相互关照,相互提携,才会都有美好的前途。

第五,现在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弄明白,我们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既是共同体,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咱们谁也离不开谁。人类的命运都息息相关,利益自然也相关。所以,人类走向共享是社会的大趋势。

为着不忘刘家坪的红色历史,我们组织撰写的这本《刘家坪记忆》书,除了重点讲述红军驻扎刘家坪的历史故事外,还从该乡的辖区来历以及政治、经济、地理风景、民间风俗传闻、趣味逸事、能工巧匠、致富能人、本土籍在外地工作人士的家乡情结、乡村干部精准扶贫的典型事迹等多角度进行了采访写作。希望这本涵盖多方面内容的图书,能成为本地人的乡土教材和外来旅游人士的旅游风情大观。

不避浅识,写下以上文字,还请行家多加指正,是为序。 d7Ul2lEKhyhULUhw1d2wJzDRHzbRlMfuHtxZ+vPncSbHlHBHK+7x3ArNF4N1Ra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