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联美抗苏战略的缘起与概貌(1969~1976)

综合已有研究,上世纪60~70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中美联合制苏抗苏的战略格局的宏观背景包括:60年代后期起出现的美苏冷战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亟欲脱身而不可得的战略困境,中苏论战的加剧和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的巨大压力,及以“左右开弓”为特征的世界革命外交的受挫使中国面临的严重的国际孤立。这种战略合作的地理基础在于如下事实:苏联是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而美国与中国远隔重洋。

具体到毛泽东的心理层面,驱动因素主要有:美国政府特别是尼克松政府多次释放的善意信号,包括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做出并信守的不入侵越南北方和中国的事实承诺对他的触动;避免出现美苏合作对抗中国这个最坏局面的意图;他本人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借机解决台湾问题的考虑;对革命外交屡遭挫折的失望和反思。

总之,促使毛泽东做出联美抗苏决策的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但无非两类:国家利益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

以上提到的越南因素、台湾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将另有专章论述。本章旨在阐释与联美抗苏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联合美国抗衡苏联?1969~1976年联美抗苏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qEkhCqv7TBHjb8OG3x1tPAEffwjEpUYSaavf8+T26cWPMljPgNaoGYNzk7U3UR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