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上海公报》发表前的中美妥协

自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导致美国承担“保卫台湾”的义务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由于中美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力的悬殊,及台湾海峡的存在,在毛泽东的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难度明显增大,通过与美国的谈判扫除祖国统一的外部障碍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中美大使级会谈在1955~1967年对话达133次,期间,从1960年9月的第101次会谈开始,中国始终坚持大问题不解决,小问题就不解决。所谓大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小问题,就是中美互派记者、直接贸易及人员、科技、教育、文化交流问题。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一贯要求是: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必须断绝与所谓“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必须废除;美国必须从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军队;美国必须承认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对此不做任何干预。美国政府立场正相反,一是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断交、废约和撤军”的立场,先是不承认中国,后来倾向于搞“双重承认”即“两个中国”;二是主张:鉴于在台湾问题上双方立场差距太大,要求暂时搁置这个难题,在没有外交关系的前提下终止敌对状态,进行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一、基辛格访华前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妥协

1969年以来,随着联美抗苏战略的逐渐成形,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在台湾问题与中美交流方面的既定政策。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对斯诺说:

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这是不是正确?外交部要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让来。……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1971年4月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队主动提出访华的要求以后,毛泽东最初是同意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的暂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意见的,但他在最后关头收回前议,决定邀请。 之所以有如此反复,联系到前述对斯诺的谈话,原因就在于邀请就意味着改变已经执行了十多年的、以美国接受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作为双边交流的前提的传统政策,这是台湾和中美关系问题上的一个重大政策调整。

1970年10月,尼克松先后通过叶海亚汗和齐奥赛斯库向中国传递善意。11月中、下旬,中国方面得到这两个口信。随即,周恩来也通过巴、罗两国渠道向美方重申了中方的立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中国政府一直愿意以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在11月14日与叶海亚汗总统会谈中谈及上述口信时,周恩来特别强调,这条口信是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的。这个口信只字不提台湾问题以外的其他问题。 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发出的、4月27日基辛格和尼克松收到的口信,第一次正式表示愿意在北京接待包括尼克松本人在内的美国高级官员。信中只谈到台湾问题:

如果要使中美关系从根本上得到恢复的话,美国就必须把它的全部武装部队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之间的直接讨论才能找到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的办法。

收到周恩来这封信的当晚,基辛格和尼克松电话分析这封信,基辛格叫道:“他们不可能从我们这里骗走台湾,他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认识。” 1971年5月9日,基辛格起草的、没有签名的、尼克松致周恩来的信,对于会谈的内容和目的表述如下:

尼克松总统同意,为了解决把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隔开的问题,有必要举行直接高级会谈。因为尼克松总统十分重视使我们两国关系正常化,他准备接受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请他访问北京以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直接会谈的建议。在这样一种会谈中,每一方都可以提出它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6月2日周恩来经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利转给尼克松的复信送达白宫。这封5月29日发出的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毛泽东主席指出,他欢迎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并期待着届时同总统阁下进行直接谈话,其中各方可自由提出自己关心的主要问题。不言而喻,在中美之间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美国武装部队如何具体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全部撤走的问题。

由上可知,毛泽东至迟是在1971年4月,也就是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时候,下定决心邀请尼克松访华的。这表明,他愿意在美国没有明确承诺接受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以前举行中美最高级会谈,这是中国立场的又一重大调整。但是这时他建议的会谈题目依然是台湾问题。尼克松的回信要求同时讨论每一方所关心的其他主要问题,也就是美国迫切想和中国领导人讨论的大三角关系问题。5月底,毛泽东再一次做了让步,接受了美国关于议题的意见,即不仅仅讨论台湾问题。根据基辛格的回忆,表达这一信息的信使尼克松和基辛格激动万分。使他们异常惊喜的原因是,其一,毛泽东同意在美国没有就台湾问题做出断交和废约的承诺的前提下会晤尼克松;其二,毛泽东暗示在这种会谈中可以讨论联合抗衡苏联的问题。

毛泽东于1971年5月29日批准的《中央政治局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提出了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时中方的原则立场和有关对策:1.美国一切武装力量和专用军事设施,应规定期限从中国的台湾省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这是恢复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这一条如事先不能有原则商定,尼克松的访问就有可能推迟。2.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外人不容干涉。要严防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的活动。3.力争和平解放台湾,对台工作要认真进行。4.坚决反对进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5.如因前三条尚未完全实现,中美不便建交,可在双方首都建立联络机构。6.不主动提联合国问题。7.不主动提中美贸易问题。8.中国政府主张美国武装力量应从印度支那三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有关各国撤走,以保证远东和平。

上述八点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再次表明不再坚持把美台断交甚至美方做出这一承诺作为中美高层交往的前提。其二,没有一个字提到苏联。由此报告可看出,虽然毛泽东同意在高级会谈中讨论所有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但在解决与美国关系的各项考虑中,台湾问题在他心目中仍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似乎比联美抗苏战略的地位还高。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现象。之所以不提联美抗苏这个因素,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和中美战略合作的默契性质有关。

二、1971年基辛格两次访华与双方妥协

在1971年基辛格的两次访华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私下做出的但有约束力的承诺,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断交和撤军,为尼克松访华扫除了障碍。

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彻底满足中国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971年2月拟定的“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期政策目标(4~8年)”是:鼓励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短期目标(1~3年)则是:劝阻海峡两岸对对方使用武力。 在1971年7月9日与周恩来的会谈中,台湾问题、越南问题和国际战略形势是三个重点。基辛格表示:1.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问题留到尼克松总统第二届任期去解决,并且肯定能够解决,这一进程现在就可以开始;但是,在今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绝不可能以正式的方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3.美国接受从台湾全部撤军的目标,但这是与结束印支战争相关联的;美国准备在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一个规定的时间内撤走其驻台美军的三分之二,因为这部分军队仅仅是为印支战争提供后勤支援才驻扎台湾的。4.印支战争的结束将加速美中关系的改善,而战争继续下去将会干扰美中关系。 基辛格试图以此压中国对河内施压。

当晚,毛泽东听取周恩来的汇报时说:“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台湾没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啊!我们让尼克松来不能就为自己。” 这番话表明,毛泽东把越战问题摆在台湾问题之前,作为中美和解的第一大障碍。这个问题下一章将深入分析。当听到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泽东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就是说,台湾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有进展,问题不大,毛泽东更关心世界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问题。

第二天,周恩来告诉基辛格: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唯一的问题。但是,尽管你们现在占着台湾,那里没有战争,越南则仍在打仗,在死人,每天都还有人受伤。为此,如果印支局势不能缓和下来,我们就必须继续援助印支人民,首先是援助越南人民。周恩来接着提出了中国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点立场,即一个中国、断交、废约和撤军,提醒基辛格,如果尼克松访华期间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他的访问成果是什么?中国方面不是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总统这次访问的条件,但是作为访问的成果,中美双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周恩来由此表达了一个希望: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两国关系正常化应该是主要的会谈议题。 此话意图显然在于对美国施压。在关于将公开发表的这次访华的会谈公报的谈判中,毛泽东在7月10日晚指示说:“公报中也不要写我要见(尼克松)的话,要学诸葛亮留一手。” 这就在台湾问题和越南问题上加大了对美方的压力。中方最初的会谈公报草稿说,尼克松访华的目的是为了讨论台湾问题,以作为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基辛格拒绝了。 最后双方在北京时间7月15日同时发表的公报没有一字提到台湾,也没有一字提到苏联。关于尼克松访华目的,公报中只有一句话:“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美国决策者在估量形势之后,决定坚持自己的立场。1971年10月,在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前夕,尼克松在给他的指令中说:

中国人在确认宣布你的临时访问日期时,他们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总统对关系正常化和撤军问题做出正式承诺,建议你在与周恩来的会谈中避免任何类似的承诺,那将会相当于让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脱离我们的掌控,并且发展非常之快,以至于我们失去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主动权。……总统不希望发生出卖盟友的行为。你应当重申:总统将在其第二任期的前两年内解决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

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敲定尼克松总统访华事宜。在10月20~25日基辛格与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和乔冠华等的会谈中,中方再次明确表示,希望在尼克松总统到访期间,两国关系正常化成为主要的会谈议题。 双方就尼克松访问结束时的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达成了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两个共同立场:反对霸权主义,承诺使双边关系正常化。 在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上,只是敲定了基本内容,其中涉及中方让步的地方包括:中方同意对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字不提,只要求美军撤走;中方同意写上有关美方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表示关注的内容。不少细节来不及解决,只好留待尼克松访华时再做决定。这些细节上的分歧主要是:中方要求美方声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美方的“希望”,基辛格坚持这是美国的“关心”,而且要用“重申”一词,以表明这是具有连续性的义务;中方要美方答应无条件撤走全部美军,基辛格只肯把撤军说成是目标,而且要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缓和亚洲紧张局势联系起来。

三、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对台湾问题的表述

1972年2月14日,尼克松与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确认了中美会谈中尼克松将向中方确认的有关台湾问题的五点立场:1.不鼓励“两个中国”;2.在越战结束后撤出三分之二的驻台美军,之后在一个不固定的时间内逐渐撤出其余三分之一;3.不鼓励台湾方面任何对大陆的进攻;4.反对日本军队在美军撤离后进驻台湾;5.不鼓励台湾“独立”运动。 实际上,这些立场中的每一个,在1969年以来的中美秘密接触中,特别是在基辛格的两次访问中,美方都已向中方承诺过。其中的第三点,早在60年代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美方就已做过承诺。 第四点的出现,乃是由于中国方面当时十分担心,与台独势力有暧昧关系、经济迅速崛起、同时与台湾的经济关系异常密切的日本有可能在美军退出台湾后在美国的纵容下插手台湾,而向美国提出的要求。美国也并不希望出现这个前景。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美方对台湾问题的私下表态,除了以上五点,就是重申了在尼克松第二任期内与台湾当局断交和与大陆建交的承诺。

在1972年2月21日与尼克松的会谈中,毛泽东只字不提台湾问题。 但间接提到的有三处。一是,毛泽东对尼克松说:“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 这就是说,大陆在相当时期内不会武力进攻台湾。二是:

所以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table tennis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在这里,毛泽东再次确认了中方的新立场:与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一切不再与两国的贸易和交流问题挂钩。第三处是:“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他最近还发表了一篇讲话。”由此引起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之间就国共两党彼此如何骂对方为“匪”的有趣的问答。

然而,尼克松、基辛格与周恩来、乔冠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交锋十分激烈。1972年2月25日,乔冠华和基辛格就公报中台湾问题部分中的美方立场措辞达成妥协:美国承诺撤出全部美军,中国不反对美国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同意使用“重申”一词。 这天深夜,双方敲定行文如下: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尼克松这次中国之行中另一个与台湾问题有关的重要细节是,2月27日,基辛格在上海展览馆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事先征得中方同意之后,第一次在中国大陆领土上,重申了美国对台湾防务所承担的义务。 AJEwNWeJEqg4ZHgGU5OsZE6fvffgcyHwcSi+pv1HcRxB4eQA3vpsaajQldbiE7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