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网络舆情生命周期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容易产生一定的风险,这里的风险是指民众通过互联网,就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等问题表达情绪、态度和意愿,以至于造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及经济社会秩序受到影响的风险。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发生原因复杂,从体制机制的视域予以分析,主要是因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对话与沟通机制的不畅 [5] 。具体来说,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着必需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这种沟通渠道是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设计来保障的,如信访、热线、信箱,等等,都是这一机制的现实表现。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民众能够通过这种正式的沟通体制或机制得以表达意愿,并为政府所满足,那么,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发生。不过,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正式沟通机制存在着效率低下,缺少回馈、甚至运行不畅等问题,而这与民众在突发事件中急切表达意愿的行动目的是相悖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民众就会通过其他方式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愿。而在其他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或手段中,网络无疑是极大优越性的。

网络舆情生命周期,是指一个网络突发事件的产生、发展和持续的衰减过程。通过观测真实的网络事件,如2013年发生的“刘铁男腐败”事件、“复旦投毒”事件等,都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形成了网络突发事件。经过对这些事件的仔细调查,研究其发生发展全过程,可大约观察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周期,可以将其分为萌发期、增长期、爆发期、缓解期、衰退期和长尾期六个阶段,如图4-1所示。

1)萌芽期。在这一时期,民众就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情况,创设相关议题,以网帖、网络留言的形式,通过微博、博客、论坛、BBS等方式公布在网上。

2)增长期。众多突发事件网络议题浏览者与创设者相互传递或交流信息,产生共振效应,使议题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的网贴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方式,纸质媒体蓄势待发。

图4-1 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图示

3)爆发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不断蔓延,纸质媒体已经铺天盖地,给政府造成巨大舆论压力,这一时期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网民的敏感情绪,有可能产生网络下的现实冲突。

4)缓解期。巨大的网络舆情压力引起政府或相关当事人重视,开始介入,网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爆炸式的网帖开始缓慢减少。

5)衰退期。政府或相关当事人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发事件,同时合理引导网络舆情,使之逐渐衰退平复。

6)长尾期。网络舆情事件已经得到大部分的解决,但是网贴数量还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不会立即消失。

基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认为,如果能够有效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从应急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就会大大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而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也应从这六个阶段入手,看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抑或应急准备比较充分,从而能够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能够降到最低程度。 JXrVzqKrns0zeRyKSJeiX6/RgbgCPTv+Ye446E9+dRXjjsvev/rH/JgnZjWIMM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