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科学计量学是对科学活动与管理实施量化评估、刻画和预测的科学学或情报学分支学科,用于科学学或情报学研究中定量方面的问题。在我国,虽然科学计量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堪称国际一流的计量学研究专家和学者,如赵红州、蒋国华、金碧辉、梁立明、武夷山、邱均平、山石、王崇德、罗式胜、刘则渊、朱东华等,他们在不同的课题领域,诸如布拉福德定律研究、互引分析、h指数扩展、大学科学水平评价研究和我国科技发展定量规律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构成了我国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统称为“五计”,它们是分别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学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今后还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下去。科学计量学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学科,所以由“五计”等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必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科学计量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通过适当努力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既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深奥难懂,也不像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那样需要浸淫几十年才能有所得。很多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可以通过努力在科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成果的长河中分得一杯羹。匈牙利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布劳温原本从事分析化学研究,转向科学计量学研究后,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h指数的提出者赫希是物理学家,也没有进行科学计量学方向的研究,却因为h指数的提出在科学计量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们都是分得一杯羹的人。但是,要在科学计量学上取得成就又是很艰难的,恰恰因为其学科的开放性,进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需要掌握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图形学、情报学、信息学等众多分门别类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时间。因此可以说,科学计量学门槛较低,但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难度很大,这是作者对科学计量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本书是对作者从2006年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的一次小结。本书虽名为《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但主要重在“实例”,只有很少的“理论”,或者可以狡辩地说,本书的“理论”是被包含在“实例”中的。本书主要包括科学计量学相关问题的思考、科学计量学与可视化的关系、世界化学史计量分析、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态势分析、物联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跨学科理论与跨科学测度的实证分析、学术机构科研活动分析、g指数理论与证明、纳米科技领域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专利和论文可视化的比较、国际情报学领域研究进展等内容,其中第九、十和十一章内容主体是译自国外科学计量学期刊上的重要论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和掌握国外学者的有关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除第六、第七章关系较为紧密外,其余各章均是各自成篇,读者可以打乱篇章顺序抽取部分章节阅读。因作者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有限,不能为读者贡献足够多的科学计量学知识和成果,作者深感愧疚和遗憾,只能期待今后的学术科研生涯中,能有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回报读者。

特别感谢国际关系学院“国关文库出版资助”提供的出版资金,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杨立英研究员,对本书提出的一系列宝贵意见与建议;特别感谢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处和信息科技系领导及同事,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感谢选修《情报学基础》课程的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本科生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感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

限于作者水平和时间有限,错误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良斌
2013年10月24日于国际关系学院 HW3RRPLHDveSjTwwAGX0Kr6MaD9OL0tQ8gY/IMwAz5DXxrkjrU6ug0xBh0uGk8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