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从历史上来看,很多学校安全危机事件是由于管理缺陷而引起的,因此,对现代学校安全危机管理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健全现代学校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是西方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分析一个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党和政府提倡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具备了政治组织上优势,达到统一指挥。近年来我国的应急法制建设更是受到了普遍关注,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他专业性的应急法律法规,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教育和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从事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要进行突发事件有效的危机管理,学校必须首先能够识别出危机的最初状态,确认所面临的危机,并且能够准确地估计和衡量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学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决定对于危机的预警能力。从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学校范围内暴发及以后发生的事件来看,其未能在初始阶段确认所面临的危机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未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没有足够的危机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在信息收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在某些学校存在着隐瞒信息的现象,并且信息收集机制不通畅,效率非常低,缺乏主动安全与危机监测体系。
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安全知识,危机发生后心理恐慌。由于成长环境比较安逸,许多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磨炼和灾害的威胁,一旦遇到特殊困难和危机,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产生前所未有的心理恐慌,不自觉地会逃离险境以求自保。而这种逃离恰恰是不经济、不道德甚至是不安全的非理性举措,对学校危机的应对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2003年的SARS疫情流行增强了公众的危机意识,积累了宝贵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经验,应急指挥建设有了一定的资金保证,科研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国际社会对英国的疯牛病事件、美国9·11及炭疽杆菌事件和2003年的SARS疫情普遍关注,加强了国家间的合作。中国政府普遍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常设机构的建设,从国家到各省都设立了相应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使我国同发达国家一样拥有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设机构,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这些都为现代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对于学校来说,原有传染病的复发、新传染病的出现,都会使学校面临严峻的传染病流行危机。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潜在威胁较大。地震、洪涝灾害、旱灾、泥石流、冰雹、雪灾等时常发生,在危害工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财产安全。恐怖事件发生的概率、规模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国虽然鲜有恐怖事件的报道,但诸如投毒、爆炸等小规模的破坏事件也时有发生,学校火灾、安全事故等人为灾害对学校的危害仍很严重。城市贫富差别的扩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已成为威胁学校安全的危险因素。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转轨中国家,把重视已有的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相结合,针对学校安全管理的缺陷,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安全管理结构体系,健全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将是提高我国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发展特征(潜伏、暴发、蔓延、稳定、下降、恢复),公共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功能体系相应的可以分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总结5个重要方面。预防是公共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学校安全管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主要从宣传教育、准备预案、构建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执行。
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加强安全意识、自救和他救教育。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应有的风险和危机意识,以便让人们在危机来临时能够保持应有的心理准备,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理智和从容,而不是心理紧张甚至群体性的恐慌。
国外在安全和灾难危机管理方面特别强调循证。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多为经验决策和随意处置,缺少科学分析机制。在学校安全管理过程中,呈现经验决策特点,科学决策的色彩较淡。在编制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管理预案过程中,缺乏详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对学校安全管理的脆弱性和各种危险缺乏分析评估,很多危机管理预案照搬照抄上一级预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加强现代学校安全管理的循证研究是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