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生的安全十分重视,全社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从2004年10月开始,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与其他9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这较好地体现和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安全的规定,对加强和促进校园周边安全管理、校内安全管理和校舍安全管理,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对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广泛开展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促进学校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中小学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核心问题。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为此,指标体系必须科学地、客观地、合理地、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因素。但是,要建立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为此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目的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增进中小学安全管理能力这一目标来设计,由代表应对能力的各组成部分的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系统的安全水平。

2.科学性原则

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亦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量化处理。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对于缺乏统计数据的定性指标,可采用评分法,利用专家意见近似实现其量化。

3.系统性原则

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注意整体的功能和目标。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导向作用,即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要包括系统安全所涉及的众多方面,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指标的选择要全面,但应该区别主次、轻重,以保证重点和集中力量控制住那些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的事件。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方便收集相关信息,要考虑现行科技水平。而且,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时效性原则

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安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跟踪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此外,指标体系应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6.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查明安全薄弱环节。

(二)中小学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图 8-1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如图8-1所示,根据人—机—环境系统理论,学校安全指标体系包括事故指标和隐患指标两大部分,由于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安全隐患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但事故的发生除了与隐患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偶然性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安全隐患指标与事故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但安全隐患指标与事故指标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系统总体安全水平的,从它们对系统安全综合评价值的贡献来看,二者是互为补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事故指标与安全隐患指标又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采用加法合成。隐患指标包括四部分,即人员安全评价指标、设备安全评价指标、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以及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它们在指标体系中居于不同的层次。其中,安全管理评价指标的层次较高,而人员、设备、环境安全评价指标的层次则较低。因此,在安全综合评价中必须体现出指标体系的层次性。由于安全工作的关键是管理,亦即管理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前提条件。此外,人员、设备和环境分别从不同侧面对系统安全施加影响,它们对保障系统安全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三者可相互补偿,如学生安全素质的不足可由安全的设备得以补偿。因此,人员、设备、环境与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三)中小学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遵照上述原则和理论框架,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基准,我们初步选取了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包括:事故指标、人员安全评价指标、设备安全评价指标、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和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如图8-2所示。

图 8-2中小学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

1.事故指标主要反映学校过去的安全水平

事故指标包括事故发生率、因事故死亡情况和人均伤害数量。

2.人员安全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学校学生教师的安全素养,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风险意识和学校安全救护能力。

3.设备安全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学校设备安全状况,包括教室课桌椅安全、教室用电安全、教室楼梯走廊安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学校厕所安全、学校操场安全、学校体育器械安全、学校内道路安全、学校建筑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学校饮水安全和学校辅助用房安全等。

4.环境安全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学校安全环境,包括学校周围社会安全、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安全、家庭社会参与及与相关部门沟通情况。

5.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学校安全管理情况,也是评价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监测制度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目前对于我国中小学安全管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事故发生之后,不明白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不能从根本上预防事故,从而导致同类事故再次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没有一套适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如何管理又成为他们的最大困难。

学校应该将安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项持续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及时总结安全评价中的经验和教训。学校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经常沟通安全评价的相关信息,将安全评价作为学校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保证,实现学校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摒弃以往只对事故个案研究的不足,确保通过评价实现中小学校安全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本研究中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仅是初步探讨,许多指标还需要丰富完善,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一整套可量化的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pVZMrITtVbZK54W7vs3U//oLzvMA2JEtcMIAk4SAqQDRJdIQEN01jyUqDt1PbU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