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1世纪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随着中国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回顾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苦、学生累、效率低、成绩差,教出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厌学。传统的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只关注知识,追求成绩,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主动性没有得到调动,自信心没有得到培养。传统的课堂是以牺牲学生今天的学习快乐,换取明天分数的提高为代价的;以牺牲学生心灵的自由成长,达到某些抽象的量化目标为代价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目前新课程理念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大家能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改变了过去只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互动的现象。教师由过去课堂上只注重训练,转变为现在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能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这样就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堂上还能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课本,教死书、死教书的现象。

课改以来,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抹杀传统课堂教学的现实价值。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经过丰富的教育经验积累形成的,在讲授知识的很多方面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教学问题传授给学生,并且还能讲得很透彻、很具体,从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所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开始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1.传递信息的功能差

我们知道,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量和知识量。公式:C = B·log 2 (1 + S)(公式中C表示信息传输量/秒,B表示频带宽,S表示信噪比)。根据信息论基本公式带宽约3000赫兹,音乐频带宽10000赫兹,黑白电视4兆赫兹,彩色电视6兆赫兹,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频带宽可达几十兆赫兹。因此,由于传统教学在传递方式上的缺陷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量小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所传递的信息量,这并不是转换教师的教学方法所能改变的事实。就像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自身也很难对那些数学图形、图像做出正确的讲解,导致学生理解和处理数学图像、图形的能力较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很难表达清楚图像、图形所要传达的内容。

2.反馈信息的渠道受限

教学过程可以称为信息传输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兼顾好每个学生,不能接受每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得数学课堂教学难以形成反馈环,只能按预定的程序走,使反馈信息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而这些都是由于传统教学单一的传输方式引起的。

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数学教师都会有同感,认为“黑板+粉笔”不够用,总是缺点什么,有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去深入表达;数学课堂的容量非常小,教师总是在数学课堂上感觉还有好多知识没有讲,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多,但是时间不够用,效率十分低下;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维,极其缺乏想象力,针对知识点不能做出合理的猜想。随着技术的日益先进,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传统传播工具的限制所致,最终导致教师想要传达的信息受制约、不到位。

3.未彰显学生主体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完全依附于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完全服从教师的指导。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就是一味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消化就行了,不需要多提什么意见,这样的课堂就只是把学生看成知识灌输的对象。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也逐渐消失,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提意见,只是局限在教师传授的知识之中,遇到不懂的,就六神无主,就只会想到问教师,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成答案来解答。由于师生双方的原因,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未能彰显出来。

4.传统数学教学针对个别化教学的能力极差

传统教学针对个别化教学的能力极差已经在实践研究中得到证实。每个学生每天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不足两分钟,一个教师在教很多学生时,根本无暇顾及个别学生。

在解决传统教学问题和教学能力极差的个别化教学难题时,为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别无选择地变革“生产工具”。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用它来改变过去的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个别化教学的能力。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即变革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结构,扩大信息功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同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用它来变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与知识不相关或关系不大,从中提炼不出数学问题,有“去数学化”的倾向。很多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煞费苦心”,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此外还应该赋予创设的情境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对于学生而言,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三、数学教学在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方面对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有所欠缺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数学课堂中知识教学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法的显性优势: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数学解题能力强,但其成绩是靠大运动量训练取得的,学生无法获得对数学的良好感受。又由于过分强调严格的逻辑推理,侧重于数学的科学性,从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理解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我们应把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数学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传承人文精神。

教学中应展示数学发展史、重要思想方法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人文精神。还要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思维方法、寻求一般的模式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美的精神等作为它的灵魂,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价值,学习国外良好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四、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活动以及主动探求知识过程有待加强

几乎在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虽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在心理上却不能完全放下来,往往担心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会影响成绩,因而“匆忙走过场”现象比较多。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考虑的因素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怎样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至少要从这样几个因素考虑。

(1)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有的合作交流是有必要的,但有的交流根本没有必要,只是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

(2)合作交流的形式。要丰富合作交流的形式。

(3)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备这种合作交流能力的,是需要教师指导培养的。

(4)合作交流的时机是需要慎重选择的。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形式的合作交流是需要设计的。

在什么情况下最适宜组织合作学习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性的问题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疑难之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知识容易混淆之时,适宜采用合作学习;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适宜开展合作学习。

2.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能够保证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中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不能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课堂教学前提条件是有效的,这就是任课教师一定要能够自己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造成“越努力追求完美,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越远”的局面。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又可分为几个方面:对教学文本的解读正确、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正确和基于对学生深刻了解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正确。新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怎样真正理解和把握存在的问题?一种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你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考试评价的依据。

2.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教师要根据具体实际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XHrHp1Ll2BWVp5t9jOQb5QeRu7ZII5BsCkSMamQLJvwN6joE5Ufm7xnHTR4wmH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