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借学术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读《论证的使用》

寒暑假,是难得的集中精力读书的时间,学校教科研的老师也精心为我们推荐很多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好书。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细读了《论证的使用》一书,收获丰厚。

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这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问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训练思维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也指出:“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它应当使学生致力于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作为达到实际的智慧及理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 教育学者郅庭瑾也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命题中应有之义。” 可见,我们的课堂为思维而教之重要。

就生物学科的教学而言,高中生物教育历来都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其上承初中,下启大学,学习内容渗透学科专业化和理论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十分重要。如何充分发挥这一阶段的重要意义呢?

在阅读了英国学者斯蒂芬·图尔敏撰写的《论证的使用》一书后,我有了一些思考。《论证的使用》一书介绍了图尔敏论证模型,该模型认为:论证的基本过程是“数据和支撑共同构成理据,在接受了反驳条件的反驳后,经过限定词使结论成立”。联系高中生物教学,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应用。即: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生物学研究事实,帮助学生构成理据,再通过一系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内容的补充,使学生对相关生物学事件进行限定和纠正,直至生物学概念的生成,这个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其生物学科素养,也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实图尔敏论证模型呢?我认为: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学术研究成果,力争使学生运用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生物学科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所谓学术研究成果,是指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进行假设、分析、探讨后推出的结论,其结果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生物科学史可看作一种学术研究成果,它呈现了人类不断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实践过程和思想过程,反映了生物学相关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及演变规律。其既包含了生物学基本知识、原理、规律,又兼容能力提升,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极好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科学史素材实施教学,如针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融有科学史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烦琐、复杂、抽象的新知识与已学习知识相整合,自主生成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图及概念,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其次,科技的发展、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促使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诞生。如关于植物激素、动物干细胞、脑科学等的新近研究成果,都深化着人类对包括细胞全能性、动植物稳态调节机制在内的基础生物学的理解、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重视教材资源的挖掘外,还应该加强对科学研究进展的关注,捕捉现实社会、生活研究进展的信息,将其及时融入课堂中,并可以以学术研究成果为素材,进行探究类原创试题的编制。这样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考察重点进行自主调整,凸显试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利于学生透过现象挖掘背后的生物学本质,在科研成果中深化学习。

再次,很多学生所参与的学术课题研究、科考探究活动也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揭示,也属于学术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基于学生能力、贴近学生生活,是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法宝。总之“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科研的至高境界是育人,教育的至高境界更是育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课时都要融入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是融入的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因为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进行学术研究成果的合理整合利用,以使教学内容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助力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总之,学术研究成果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反哺要着眼于“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最终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姚亭秀/文 T7GDttKCajFUPIkWlwVVb/37//5FDSYCXX9MkfTBXtqSjxUjM4fSAogoZFnySd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