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一个中国南方的小岛上,这里称中国的“马尔代夫”——海南岛。
海南省的市县并不多,我生活在儋州市排浦镇瓜兰村。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并不富裕,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以种植业为主,捕鱼业为辅。然而现在大量土地已被开发,海也已经被填了,所以村民现在大部分都靠外出打工,或者到开发区打工赚钱了。
说到儋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苏东坡了。我相信大家对苏东坡应该有所了解,儋州就是苏东坡当年被流放的地方。
苏东坡被贬至儋耳县时,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也教会了当地居民许多关于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并且也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他对当地人民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建了东坡书院,现在也一直流传着他的事迹。在他离开的时候当地人对他充满了不舍和怀念,这就是当一个人为别人做出贡献、给予帮助的时候往往都是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儋州是一个集美丽与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海南西部的交通、经济、通信和文化中心。而我最想要讲述的就是文化。儋州因为苏东坡在此谪居,讲学明道,使得儋州教化日兴。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儋州就在此时成为了全岛的文化中心,也培养了明宗尊师重教的传统。从此以后,儋州市人才辈出,名声远扬,苏东坡功不可没。
而在述说苏东坡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关于我儿时的那一段记忆,当时我经常往大伯家串门,听他给我们讲关于苏东坡的故事。大伯是当地村里面的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他也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引领着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他空余的时间里他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练习书法,他就是我们村里面的一名书法家,每逢过年、婚嫁等需要写对联的,乡亲们都会邀请他去帮写一些。村里人重感情因此是不收费用的,大家都会记着。
每到逢年过节都会相互串门、祝福,端午节时带上自家包的粽子给大家品尝,伙食好一点了叫上邻居一起过来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大家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节日中的热闹不只是这些,在儋州还有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和山歌对唱。有一首民歌是这么唱的:“儋州自古称歌海,三个多似百花开。”它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市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用儋州方言来演唱,可歌可舞。它的特点是以男女集体对唱的形式来表演,男女常以这种方式来“挑逗”异性,在节日时人们往往都会聚在一起来唱上几首烘托一下气氛。而此时在这里过节日绝对少不了一种美食——儋州米烂,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几乎都煮上一锅儋州米烂。
相信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在这一天里,父母们都会上街去大采购,当然主要就是为了买做米烂的食材回家做给自己的女儿吃,女儿们则在这一天也好好地陪父母聊聊天,干干家务。一碗米烂已经串起了我十几年来在节日里的所有记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父慈子孝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父母,跟他们聊聊天,这些比给他们金钱更加孝敬。老人所需要的就是这样可以在节日里跟子女们团聚在一起,这也是一碗米烂所带给我们的爱。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在我的心中,它是一种彼此之间爱的连接,不管你身在何处,当你吃到的时候似乎回到了父母身边。
在这里的乡亲们也格外勤劳。人们不只是单纯地享受而已,劳作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方式。不是有句话这样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四处被大海包围,山清水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的小村庄就在海的旁边,因此在退潮时人们都会下海捕鱼,摸螺,抓虾,供日常的食物所需,剩下的拿到市场去卖。但是下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时人们是在深夜一两点时下海,一直到上午 9 点才回来;有时人们是顶着火辣的太阳下海。所以个个皮肤晒得黑黝黝的。
在这里乡亲们不只是仅靠这唯一的方式来过生活的。自家都有田地,在这里水稻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每到清明节前后以及七月份就是插秧的时候,六月份和十月份是收割的时间段,那时正好是最热的时候,但她们还是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忙活着。而十二月份到二月份是砍甘蔗的时候,在这里一般干农活都是妇女为主,但是她们为了家庭从来没有抱怨。或许你们会问,男的呢?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儋州的另一种生活。
一般男的都到外打工拼搏,出海捕鱼赚取更多的生活费用供小孩读书。对于自己的小孩,家长都是从不亏待而自己却省吃俭用,这是在他们的外表所没有流露出来的,而是默默地用行动来表达爱。这就是我的村民最淳朴的地方,也就是这些真情流露让我在生活中收获了爱与成长。
儋州反映了海南移民的特色,也展现了与东部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在这里人们吃着“大锅饭”,有什么好吃的菜都可以互相分享,看看彼此的厨艺如何,以及在水果成熟的时候都会叫上离自家比较近的乡亲过来一起分享。大家围在一起吃,有说有笑,这就是大家的感情。
在每一个地方生活都可以和谐相处,友善地对待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愉快地度过了 18 年的时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乡村也发生了变化,村庄渐渐变得有点冷清,唯有听到鸟的叫声和家畜的叫声。在每个男人的打拼和女人的辅助下,一栋栋楼房也建了起来,乡村不断发展。儋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而我的家乡附近已经被开发成了海花岛。海被填了,土地被征用了,但是这里的人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使没有土地种植,没有大海去捕鱼,但是这里的人并没有游手好闲,还是会到附近开发地寻找工作养家糊口。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和睦相处。这就是我的家乡经久不衰的特色风情。
在这里人们团结一致,共同解决困难,海南靠海,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里经常发生台风以及洪涝。但是我们却不曾畏惧,我们仍会齐心协力对抗灾难。记得我和家乡一起经历最近的一次灾难是今年的八月份,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已经习惯了。记得在台风之前,邻居跑过来叫我们去他家挤一挤,不然住在老房子太不安全了。当时我的心里真的特别感动,一股热流暖上心头。大风大雨过后每个人都出门清扫村庄里的树枝垃圾,男的出来一起扶回已经倒的树木。因为树木起到遮阳的关键作用,所以台风过后人们都会齐心协力地扶起已经倒下的树木。台风过后,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起经历过灾难,共同解决困难,才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们都经历过许多灾难,培养了乡民之间的感情。我们小孩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无法忽略的。
在这里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还记得有一次台风后,我家的房子倒塌了,就是靠村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才将我家收拾好,我们有一个暂时住的地方。因此当台风再次来袭时,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组成一个小队伍去帮助村里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外出工作,家里就只有他们自己,他们老了,很多事情已经很难去完成了。当我们走进一个老奶奶家里时,她已经急得落下了眼泪,老人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住的老房子,当时我们帮她整理好了一切。还有许多像老奶奶一样情况的老人,我们都会到他们家帮他们把进到家里的水扫出去,倒的东西扶起来,整理好他们的生活用品,损坏的东西就去找大一点的叔叔帮忙修理好。看到家变成这样,老人们心里其实是很着急的。因为这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家,他们都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老奶奶说过的:要是没有你们,我这个老太婆该怎么办啊。当时我眼眶红了,强忍泪水,安抚了老奶奶的情绪,就继续去帮忙了。
这就是儋州的村民,他们很淳朴,很真实,可能你对他们的一点点好,他们就会挂念着你一辈子的好。我们都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关爱老人。
在这里是他们,是生活教会了我热情、友善地对待别人,学习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需要我们团结一致等许多优良的品质。希望我能继续传承苏东坡的精神,让我的家人引以为傲。
点评:文章逻辑清晰,叙述生动形象。作者描写了苏东坡流放带来的贡献、爱书法的爷爷、各种美食美景和村民之间的互助,展现了瓜兰村风土人情。家乡的种种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作者也在那样美好的村里继承了传统美德,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虽然离家不远,但是思乡之情不减;虽然家乡不再是曾经的模样,我们却爱它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