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民间歌舞“凤秧歌”是山西原平市北贾村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在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成为山西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作为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的舞蹈专业工作者,浸染在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中,感受着原平凤秧歌古朴、豪放、别具韵味的艺术魅力,带着探研民间艺术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开始了原平凤秧歌的足迹追寻。

原平凤秧歌自1955年李二俊率北贾村凤秧歌队进京演出开始,先后参加了山西省“两会一节”,“国际旅游月”,第三、四届民间艺术节和中央电视台“魅力十二”、“星光大道”等演出活动,逐步被专家认知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创编。2006年原平“凤秧歌”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0月,正值迎来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大赛,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师生以原平“凤秧歌”为原型,与原平市委宣传部、文体局合作创编了舞蹈《秧歌情》,参加了本次比赛,获得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大赛表演铜奖。通过专业编创技法把民间歌舞搬上了专业舞蹈大赛的舞台,并取得不菲的成绩。此次由采风、编创、参赛、获奖的过程给了我们专业工作者极大的鼓励,由此引发的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在中国《舞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

2010年,在忻州市委、忻州市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着力打造、弘扬民间特色艺术的宗旨,舞蹈系师生又一次与原平市委宣传部、文体局联合编创了广场舞蹈《原平凤秧歌》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的比赛,在广州增城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进行了交流比赛,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第一名。

随着对凤秧歌的不断认识和研究,以“原平凤秧歌研究”为题申请了省级课题,历时三年,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之余,深入实地采风,进行剧目编创,并带着作品参加各类比赛,验证教研成果。大家齐心协力,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第一次通过这样的形式去深挖和解读民间艺术,撰写出《原平凤秧歌研究》一书。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第二章分别叙述了凤秧歌的形成过程;第三、四、五章从形式、内容、舞蹈风格及凤秧歌的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析;第六章以近年来合作编创的两个剧目的成绩和感想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剖析;第七章至第九章从学术的角度对原平凤秧歌和其他类别的民间秧歌进行对比分析,凸显原平凤秧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大家更好地认识到它的艺术价值;最后两章是“原平凤秧歌”经典剧目赏析。另外,结合这几年对凤秧歌的探讨研究,还附加了团队成员在各种期刊发表的有关凤秧歌的论文、凤秧歌训练组合以及以凤秧歌为元素编创的两个舞蹈节目《秧歌情》、《原平凤秧歌》的动作说明、服饰和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活动、比赛并取得成绩的获奖照,使《原平凤秧歌研究》一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具象。

《原平凤秧歌研究》一书还得到来自原平市委宣传部、文体局的郑争妍局长以及北贾村各位艺人、名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也得到了忻州市文体局的周淑秀副局长和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广场舞的“原平凤秧歌”的编创者之一崔建平老师和山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彩凤老师等相关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间歌舞“凤秧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是极具地域特色、地域民俗风情、人文艺术风格的大文化,作为地方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探研民间艺术方面有许多的不足,希望本书不甚完美的拙见能为研究挖掘“凤秧歌”文化艺术的工作者们尽一点微薄之力,也让我们在民间艺术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用虔诚的求知态度与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亲吻,使其更加地发扬光大。

顾小英
2014年3月 LTPF9tHojAzdbZ9xpMwSr3ifHw+MhZqwJcrcHv+yCr/pEg4yIS4Ss599lP/DbU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