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凤秧歌”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各环节的表演内容别具特色,行进时,男女共舞、队形多变;围圈时,舞唱相溶、情节生动;小戏时,演唱内容丰富、唱词悠扬婉转。在用于民俗活动时,“凤秧歌”的表演形式繁多,有祈求、祭祀、贺喜、送瘟、庙会等。由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因此凤秧歌在当地生存空间广阔,群众性、娱乐性强,对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身心大有益处。

“凤秧歌”的传统表演形式一般分为过街、踩圈、开轱辘三大部分。

过街:主要是在街道穿行和广场打场子的表演。队伍前面由一个服饰自便的击镲者为整个秧歌队的指挥,前面有两个领头的,分别为提襟、舞扇的“疯公子”和摇着响环(即虎铮)舞着蝇掸的“野太医”。其余的男角、女角各半,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进行,并改变了以往“女角”男扮的传统习惯。表演时过街一般走“两条龙”,广场表演时走“二龙出水”“梅花阵”。这一部分,虽然动作和队形变换比较简单,但舞蹈风格韵律却独具特色,舞蹈的竹圈甩帽,在全国各民族舞蹈中独一无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头上甩圈,其特点是刚柔相济,洒脱大方。而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给人以含而不露,俗中带雅之感。其伴奏乐器原来只有响铧、水镲、花鼓、手锣,鼓点为《过街》,后来逐步发展到“八音会”伴奏,增加了管弦乐等。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

踩圈:“踩圈秧歌”围圈而舞,围圈而唱,以颂人、说事、描景为主要内容,传统的形式分舞蹈、演唱两个部分。其伴奏乐器有音鼓、大锣、小锣、水镲、小铰等,锣鼓点有《大出场》、《点旦》、《打丑婆》、《流水》、《披头》等。“踩圈秧歌”是带有演唱形式的舞蹈,只有一个“男角”,其余基本都是“女角”,由一男角逗引,把一个个女角引出场与此同时进行“穿袍心”、“跌子儿”的表演,然后跑场子如“掏八字”、“扭麻花”、“蛇蜕皮”等。接着男角领着二、三十个女角围圈演唱,边唱边扭,一般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尾声时男女合唱,或是男唱女和,男女对唱,其表现手法是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类似表演唱的形式。“踩圈”时的舞蹈表演,与“踩街”相比,动作节奏要快些,幅度要小些,由于受武术和戏曲的影响,男角的舞蹈表演更多,显示出刚劲英武。女角的舞步则须小而轻盈,略哈腰,两胯和头部随舞步微摆,两肩随两臂的摆动而前后交替摆滚,尤似鲤鱼摆尾,灵活机动。除主体表演角色之外,还配有两名丑角,分别为“丑婆”和“二小”,“丑婆”手拿笤帚,动作夸张搞笑;“二小”手拿“马鞭”,呆眉呆眼,傻里傻气。男角从始至终起着指挥和领唱的作用,因此,一个好的男角,往往关系着演出的成败。

开轱辘:当地人称之为“轱辘秧歌”、“出儿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继续。其演唱的都是地方小调,演唱内容都是本地的景、人、事,人们熟悉亲切。它有着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戏剧矛盾,构成了一出出的民间小戏。单看唱词,较为简短,但所有的唱词,都加入了远远超过表意实词的大量虚词,依依呀呀,轱辘咯拉,西溜嘎巴等等,听起来弯弯调调悠悠扬扬。曲词一会儿低沉婉转,一会儿高亢明亮,激情磅礴,随意顺畅。

一般来说,“过街”时以轻盈舒缓的舞蹈见长,“踩圈”时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取胜,“开轱辘”在演唱时,有独唱、有合唱、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以舞为伴。三部分既可以相互联系,又可单独演出。

旧时,每逢腊月,热心于表演凤秧歌的人,便自动组织起来习舞练唱,准备来年正月演出。正月是“凤秧歌”活动主要阶段,除应邀到邻村表演外,农历十四至十六还要在本村进行“上院”、“踩街”、“撵旺火”民俗活动。

“上院”:是在上午活动的。一般以刚修完院需要谢土、还原,想保佑平安,要撵瘟神以及家境好的人家等为对象,秧歌队提前下好写有双喜字样的帖子。第二天敲锣打鼓进得“东家”院落表演秧歌。待打击乐过后,秧歌队朝其家门排成一字形或八字形,而后说:“铜器一落喜气生,咱把东家往外请,请出你们看了俺们,……”第四句可根据不同情况临时编奏:1.对病人——你家今年永平顺;2.对光棍——花花媳妇送上门;3.对农民——粮食能打几十吨;4.对商人——银钱能赚几大捆;5.对做官的——你家今年再高升;6.对求子的——今年能抱个小孙孙等。尔后,东家赐予一些香烟、瓜子、水果糖、小钱等,这样再上院于别家。

踩街(过街):是下午与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一起活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从“村会”出发,龙灯引路,秧歌队尾随,其它列后,将全村的主要街道转上一趟,再到预先选好的场地上表演,直到点灯时方休。

撵旺火(撵瘟神)是晚上的一种活动形式。“秧歌队要围着各家门前点燃的旺火表演,借以驱散瘟神,消除灾难,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另外,如果方圆的村庄庆古会,闹红火,唱大戏等,也常相互邀请聚集一处,一连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

现如今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艺术的人群不断增加,“凤秧歌”也由传统的表演形式演变到广场、集会、舞台的表演,来更好的满足大众人群的需要。后人从传统的表演形式中加工、提炼、创编出有情节的舞蹈剧目。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舞蹈动作,从原有的动律上添加了方位、空间的变化,舞蹈动作变的活泼生动,突显其艺术魅力。队形在调度上也做了很多的改创,把男女互逗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服装、道具、灯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包装,扩大知名度,把一直在民间街头表演的“凤秧歌”,搬上了舞台,被专家誉为“真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

可以说,“凤秧歌”是一种男女皆欢、老少皆宜,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性极强的活动,这些都与它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息息相关,同时成为了“凤秧歌”传承至今的艺术魅力之本。 JArgqqHmxkIcxRRXn0jK95Wje3zWLQ5PCuaYnpQSzWPFxWXGZOll9GC32PTLGk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