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美国天主教研究

在殖民地时代,天主教徒只占英属北美人口不到1%,主要居住在马里兰等地方,因此影响不大。但自从19世纪从爱尔兰和东欧等地移民来大量天主教徒以后,特别是二战后来自德国和俄国的天主教徒越来越多,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天主教成为美国第一大教派,其人口已经占美国总人口1/4以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众所关注的势力。因此,对美国天主教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国内有关美国天主教史的研究到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专著还没有见到,涉及美国天主教史的著作主要有:

1.董小川《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2.傅乐安《当代天主教》,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

3.刘澎《当代美国宗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卓新平《20世纪天主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国内学界涉及美国天主教史的各种论文并不少,但内容基本都比较简单而少有深入研究,其中主要有张晓龙的《当代美国天主教研究》(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等16篇。

张晓龙的博士论文《当代美国天主教研究》比较系统地对美国天主教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美国天主教会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分析,其中第一部分探讨了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美国天主教会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研究的范围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回顾了美国天主教会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过程,作者认为,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天主教会带有明显的欧洲移民的民族性和国家性,到20世纪上半期,教会的主体部分完成了本土化进程,本章还探讨了梵二会议和美国天主教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认为这是了解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的必要途径;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天主教会的宗教机制与教徒状况,内容包括美国高层教区建制与基层教区权力执行、平信徒整体状况分析,以民族教区的瓦解为着眼点来探讨本土化的进程。重点分析了年轻一代教徒和拉美裔教徒这两个对美国教会未来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的群体;作者在第四部分着眼于教会的世俗功能,从政教关系和社会伦理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美国天主教会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通常集中在某些特定领域,教会高层在社会政治参与中表现出鲜明的保守主义特色和道德宣教功能。教会的社会伦理集中体现于生命权问题之争中;作者在第五部分对美国天主教本土化和世俗化线索做出归纳,就美国教会的本土化实践和世俗化困境进行总结评述。

另外,张晓龙博士论文中的部分段落还以刊物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一篇为《战后初期美国天主教界反共思潮探析》(《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另一篇为《爱尔兰移民与19世纪美国天主教》(《北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除了张晓龙的研究外,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天主教的研究大都是介绍性的,其中包括:薛峰的《美国天主教徒生育限制革命:1960~1975》(《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傅乐安的《当代西方天主教梗概》(世界宗教资料,1988年第2期)、傅乐安的《天主教哲学新动向》(哲学动态,1990年第5期)、傅乐安的《天主教的变化》(学术月刊,1994年第5期)、黄陵渝的《二战后的世界天主教》(欧洲,1998年第5期)、谭立铸的《当代天主教的社会思想》(宗教,1995年第1期)、陈志平翻译的《美国天主教会中的主要派别及现状》(世界宗教资料,1991年第1期)、Menecles,A.J的《美国天主教徒:社会和政治的写照》(宗教,1994年第2期)等。 DMQkxIXEnn9fLy9Elq/+SGw1GJGPTLSa5xRqs8HpmF+zT9S7SeG/gA9RMXv1xV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