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写作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方法运用,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一般沿用的做法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而见诸书刊报的多是课外如何拓展,至于课内如何教学则基本沿用师范教科书上的方法或者老师们互相观摩沿用的方法。在报刊上介绍课内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实施的文章,阅读教学的案例较多,而写作教学案例极少。

纵观课内写作教学方法,一般不外乎启发引导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操作法。一般的程序:从一个切入口引入新课—引出一个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学生交流写作方案—学生各自进入写作实践—讲评。一节课指导交流以后,实践环节就得到课外实施了,再安排讲评,则往往要到作文批阅以后进行了。杨继利的立体化写作训练模式 等比较好的反映了课内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成果,他主张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很有见地的。

很多老师崇尚“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正像作文批改往往是在工作时间之外来完成一样,写作教学工作大多是在课外来实现的。如董新明介绍了他的整体写作教学的两条经验:第一,以美读为切入点,借“五个一”的阅读积累夯实基础,“五个一”即荟萃一组常用词、积累一组熟语、摘抄一组妙句、自学一首古诗、完成一道小练笔。第二,组建班级文学社,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组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征文比赛,组织作家作品系列解读活动,组织“情系七百弄,内地边陲手拉手”活动,组织集体创作活动, 周乐美着重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用力,介绍说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美文共欣赏、成语大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情感交流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之成为成功的保障。 孟祥英用“广泛阅读,寻找知音”“周览交游,锻炼才识”“模仿名篇,偷来文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气” 其他如李芳的“随笔教学法” 等都反映了教师写作教学方法运用的积极探索成果,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尽管老师们在做着艰苦的努力,但是写作教学效率的不能令人满意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经受中小学十二年写作教育,依然有相当一批学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恒久的课题。

顾振彪曾分析,“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可能是作文教学劳而寡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作文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写出一篇作文,更在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从而达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对于写作教学的过程关注还有待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状态需要有足够的关注。王栋生说:“多年来,教科书编者对学生写作状态研究不够,往往忽略了教学对象作为生命个体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发展特征,忽略了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忽略了个人特定的情感状态,加之教师缺乏写作经历,因而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当成了工厂或作坊,把不同的学生当成了同一材料,用一种标准衡量、评价学生,这也是造成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无论怎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都不可能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写作,固然可以从书本学习,甚至有个别的可以不需要在校学习,也有不少学生的写作水平超出教师。但是,作为正态教学,教师必然是这一方面的行家,必然是对这一学科具有极大的热情和较强的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写作指导的责任,也才能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益。只有教师是写作的专家或准专家,才能对学生的写作有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指导。可是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长期的“述而不作”的思想导致教师“只靠嘴皮吃饭”,历史上,教一辈子语文而没有在出版物上留下一篇文章的人不在少数。近年要求评职称要有两篇论文(仅仅是两篇,甚至有一篇发表,一篇在会上交流即可,并且现在评职称、甚至评特级的论文要求标准也是一降再降),还遭到“群情激愤”的批评,有人以教师的论文写在黑板上作为搪塞。恐怕高级教师评上以后便再也没有文章发表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特级教师也有这种现象)。而现行教师资格认定和专业教师考核中,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并没有成为必要因素,写作也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要求,这必然影响到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必然造成写作指导的隔靴搔痒。不会游泳教游泳、不会解题教数学一样令人发笑的简单道理,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徐江批评说“现在的语文教师太缺乏激情,甚至有的学校认为语文是最好教的一门课,可是那些老师自己都不懂得文章的生成,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教出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 这并非是不合事实的过激指责。不会写文章而要教学生写文章的教师有多少,没人敢做调查,但随便找出十几份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和十几种文学刊物,或者再找十几份报纸,看看某个学校的语文教师有几篇文章在上面发表,就不难窥见一斑。

教师没有切实的写作实践,对写作规律也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如果是“连读书时间也没有”的教师,也就只能是凭“经验”凭“良心”凭“实干”教作文了。现在的教学界很强调“经验”“良心”“实干”,这是正确的,甚至是可贵的,但是,没有研究的“实干”很可能是“蛮干”;没有科学内涵的“良心”“经验”很可能会办出坏事。盲目的题海训练、详批细改就是如此。现在常见有两种写作教学形式,一种是出个题,不着边际地指导审题,然后读篇例文,学生写作,教师对作文或写一两句不关痛痒的评语或组织学生讨论一番。一种是公开课,找一个很能秀他一把的话题,突出一两点技巧,组织学生表演一番。而实际的扎扎实实的写作教学不太常见。尤其是教师对写作的具体科学的指导常常落空。王栋生说:“很遗憾,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缺乏这样的创造体验,他完全不理解学生的文章选材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在作文评价中,他们一以贯之地‘重视学生的思想倾向’,在具体指导上,他们总是强调哪些可以写,哪些不能写,哪些不准写;哪些事有‘意义’,哪些事‘没有意义’;哪些表述‘规范’,哪些表述‘怪异’……学生刚刚萌发的创造欲望,又面临重重禁锢,这就必然窒息学生写作的灵气,削减他们写作的活力。” 我曾经应邀主持过一家报纸的写作教学栏目,收到大量来稿,相当多的稿子对写作指导是不堪卒读,对作文的评价也是错误百出。看着这些来稿,我就强烈地感到提高教师的写作指导水平是当务之急。要靠教师的写作实践使其明白写作规律,以教师之昭昭达到学生昭昭之目的。教师首先要有写作动力,进而催生和促长学生的写作动力。 vUrJV6VXiA3bsYNqZH03ymGkMjkQb0WzwJ8mj3Ff1dnnm6MaTdwCbtFnUf+j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