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般而言都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论积淀,在读大学期间都接受过相应的理论熏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继续钻研不休,其中一批优秀者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既如当今的语文教师的优秀者于漪、郭铁良、陈军、王寿山、程红兵、王栋生、褚守农、唐江澎、赵谦翔等等都有自己的写作教学论著,代表了语文教师中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批教师在写作技巧,特别是高考作文技巧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写出了很多高考“研究”的书,但是,能够称之为写作教学理论研究的也有高志华的《中学生写作学》等。
当前的写作教学理念虽不乏理论体系,但最有市场的还是应试能力唯一论,过分讲究实用、过分追求功利。这种恶劣影响已经延伸到小学。小学的写作教学就已经是为考试做准备了,小学生的作文批阅给分也受高考影响,百分制的作文,一般能给七十分左右是常规。缺少科学的写作评价标准,许多确实有效的写作训练形式或者学生学习写作后的能力表现不被承认,如作文发表、竞赛获奖、出版图书、组办刊物、组建网站、采风考察、组织文学社活动等,而能被承认的唯一的就是考试卷上教师写的“保险分数”。评价形式的单一,导致教师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心理,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只好被弃之一旁。
教学上,教师缺少把儿童心理学应用到写作教学中的教育机智。教学缺乏系统的统筹,往往顾此失彼,各自为战、揠苗助长、饮鸩止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写作教学观点的负面效应很大,比如民间传说能写文章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使得许多人不相信自己还能写文章,导致大多数人丧失写作信心。一开始学写作,就要求学生主题集中、明确,立意深远,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让学生视作文为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有的就干脆主张作文不用教,把作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生活点缀,处作文教学半壁江山、人的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地位的写作课,竟然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学校课表没有“法定的”写作课,教师上不上写作课完全随心所欲。究竟“为什么教作文?很多老师不清楚”。
理论的严重缺失,导致写作教学态度的偏失;教师对写作研究的忽视,使得作文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单调,无非是一学期六篇作文,教师命个题,简要讲一下写作要求,有的再让学生交流一下写作思路,有的再读一两篇例文,然后作文,然后评价,下节课评点一下就完事了。我统计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2006年高中读本,2007、2008年初中读本和高中读本收入的文章,总共转发文章1454篇,其中属于写作研究的238篇,占16.4%,而在这些研究写作的文章里关于中考、高考试题分析及应对方法之类的文章又占43.7%。写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显得有所欠缺。
教师写作理论缺失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教学时间很紧,工作负担重;主观上,则是缺乏理论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求较低。体现在实践中,便是对学生不是积极培养其主体写作自觉性、主动性,而是纵容学生一切依赖老师,心甘情愿做学习的奴隶。学校过分强调“凡作必批,凡批必细”,导致教师尽量少让学生写。特别是只关注应试技巧的写作教学更是扼杀了写作教学的灵气。市面上的一些“教学辅导书”,尽传授所谓“高考取胜28秘诀”一类的“法宝”,其实这所谓的28秘诀,就是诸如处方式作文、病历式作文、镜头式作文、大话西游式作文等等“旁门左道”。按那些“秘诀”写出东西严格地说都是不能称其为作文。而编这些东西的作者还往往被出版商冠以“高考作文研究专家”的名号,损害着本已非常虚弱的写作教学肌体。
有点技法指导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片面化。现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少人都患了“跟风症”。某一年,高考出了几篇写得很好的杂文,于是乎,媒体推波,“专家”助澜,一时间写作教学的首选范例就是《杂文报》上的文章;又某年一些子虚乌有的高尚情感故事吃香,于是乎,《读者》变成了师生手头的必备书,那些“我”无法遇到,读者无法考证的人物、故事成了作文的主打;又某年,文化作文出彩,于是乎余秋雨又开始领导写作教学新潮流;才领风骚三五年,就又被人痛批严打。讲究时代的开放,主张多元文化,文章风格,有各自存在的理由,没有必要对谁“严打”,无论是《杂文报》,还是《读者》,还是“秋雨体”,他们自身有何过错?过错在于大家跟风。就如同经商,不善于创新开新路,而只是扎堆挤摊,结果是多败俱伤。我们习惯于“一边倒”,一些专家一讲某种形式好,大家前呼后拥赶时髦;专家突然有一天说这是很不好的形式,于是乎,大家又一齐声地口诛笔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乏教学理念,没有主心骨,东风来了朝西倒,西风来了朝东倒。有人确实也是动了脑筋研究,如有人研究出一个叫作“读通一本书、读透一个人”的方法(这也是从祖先那里趸过来),用此来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试题。比如“读透”项羽,就可以应付各种作文,要写“选择”,好,就写项羽最后自杀是不明智的选择;要写“合作”,没问题,就写项羽不能很好地与谋士范曾合作导致了失败;要写“简单”,行,就写项羽性格简单粗暴失了人心;要写“敬畏”,就写项羽对范增这样的知识分子不知敬畏而失去智慧的帮助;要写“源泉”,就写项羽乌江自刎是失去了江东父老的支持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要写“净化”,就写项羽的自杀虽死犹荣,因为他净化了心灵;要写“回味”,就写项羽临死前回味往昔的辉煌而不胜唏嘘;要写“智慧”,就写项羽因为缺少智慧而导致失败……这些思路,偶一为之,也未为不可,可是千篇一律,千人一文,你说还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