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党建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课题负责人 张 付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马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如何更加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的作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近年来在高校崭露头角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青马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对青马学院在高校党建中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地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认为青马学院作为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对切实提高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是高校党建创新的新元素。

第一部分 青马学院的缘起和发展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缘起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年之后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可见,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中央、习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是一个落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平台。

顾名思义,“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以青年为主体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机构。不过,字面上的理解不足以取代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分析,青马学院的目标定位、培养内容和机制仍然是需要澄清的。事实上,作为连接青年、马克思主义和高校的纽带,青马学院并不完全是一个新事物。要更好地理解青马学院的内涵和定位,还需要对此做历史的考察。

重视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成功之道和光荣传统。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主义先驱,便以《新青年》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青年时期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政策,而且需要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在2002年5月15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指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随后,2006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下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并明确提出要以此为契机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此基础上,团中央、全国学联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并于同年10月印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青马工程的目的是“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根据《纲要》,青马工程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便是主要针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平台。在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方面,《纲要》要求以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展开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层面,《纲要》要求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对全国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并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导师辅导、评价考核等机制。各省级团委、学联也要参照这一模式,每年对本省(区、市)主要高校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200人次。各高校校级团学组织每年也要对本校主要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200人次的轮训,同时院系团学组织对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轮训。

二、青马学院的发展

《纲要》印发后,青马工程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级团学组织纷纷按照要求开展了相应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全国、省、高校三级培养格局。团中央、全国学联几乎在启动青马工程的同时便组建了“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以其作为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载体。该学校的学员为全国“211工程”学校校级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和全国学联、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学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研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截止到2017年,“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已举办十期。

在省级团学组织层面,北京团市委、市学联、市团校等单位早在2003年4月便已创办“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该校学员为北京各普通高等学校、中科院、社科院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中在读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以个人自荐加组织推荐的方式招收学员。该校学制为一年,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暑期开展集中教学、社会实践与实习锻炼。与北京类似,浙江早在1998年4月便成立了“新世纪人才学院”,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实的科学精神、合理的智能结构、健全的个性人格、开放的现代意识的21世纪优秀人才。学院以导师带教、实践锻炼、素质训练为主要培养方式,培养力度强,探索了包括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开放联动和朋辈教育等内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新路子。这些不同时期成立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平台,在青马工程启动后都成为推进工程的重要载体。

高校是实施青马工程的基础性主阵地。工程启动后,已有1000余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了培养载体。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年先锋训练营、南京大学的青年共产主义学校、中山大学的“青马学堂”、长春师范大学的“青马学会”等,成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载体和途径。还有相当多的高校则将青马工程的载体命名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简称“青马学院”。比如,浙江大学于2011年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学院学员从品学兼优的校、院两级学生团干、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骨干,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业绩突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当中选拔,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主要接受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开展活动、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五个环节的课程训练,由学校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组成专业导师团,由学校党团干部组成成长导师团,负责指导学员们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部分高校直接使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名称,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党支部骨干研修班和预备党员培训班,覆盖全体预备党员。学院实行选课式小班课堂模式,邀请专家讲授党课,并开展辩论赛、班会研讨等日常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了21期学员的培训。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则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学马、懂马、爱马、信马”的青年学生骨干为宗旨。该学院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选拔学术科研、学生活动中的优秀分子,结合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培养方式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可见,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机制上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两者都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校层面针对大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平台。

自2007年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高校层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同类组织已培训大学生骨干超过100万人次,不仅成为各高校推进“青马工程”的主要平台,也已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牵引力量。在2015年12月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高度肯定了以各类“青马学院”为载体进行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创新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逐步成为共青团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项目”。2016年,在《共青团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团中央指出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全团的突出位置,再次强调要不断深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促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可以预见,在党中央和团中央的重视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总结十年来青马工程建设的经验,已经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也即青马学院建设的基础性原则:“(1)长期性原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高校在开展、承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具体任务时应将其纳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规划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生骨干、精英的教育应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能以静止化、孤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存在。(2)系统性原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系统性原则体现在培养工程开展方式的系统性和培养工程开展内容的系统性。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方式的系统性是指在开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精英的培训时,不仅仅以理论培训或实践培训为单一内容,在开展方式上应注重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与一般培养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系统化培养原则。开展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在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时,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注重循序渐进,例如对于理论教育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学、政治学等融合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教育框架,在实践教育中,应将社会调查、民情调查、服务研究等整合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实践教育框架。(3)科学性原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科学性就是要在整体培养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坚持科学选拔、科学教育、科学考核、科学管理、科学激励等原则,要严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的准入关,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创新性,规范培训、考核机制,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科学引导青年骨干学生真正理解、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中,科学造就一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并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精英青年,不断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开展。”

结合青马工程的实践,学者们也展开了相关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①坚持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体现导向性。突出抓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促进他们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团员青年。②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现主动性。充分发挥团委、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③坚持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体现层次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通过组织理论讲座、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体育、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④坚持把培养选拔与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体现可持续性。既要针对各类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到推优入党等环节对他们进行长期培养,实现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可持续性。⑤坚持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体现针对性。要坚持把引导学生骨干“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作为首要任务,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学生骨干,又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培养工作。⑥辐射力强,影响面广,体现深入性。结合学院学科优势,在加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带动和影响全校青年大学生

第二部分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及认识

一、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

高等教育阶段是广大青年学习知识、树立理想信念最关键的阶段,因此高校的学生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扮演着独特但又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党支部的工作职责以教育党员为首。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高校是他们认识党组织、靠近党组织和最终进入党组织的背景平台。由于高校主要承担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能,教育无疑是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教育内容看,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教育既包括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从教育对象看,高校中不仅存在着规模不小的学生党员群体,更存在着庞大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群体,因此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教育包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以高校的各级党校为载体,而针对党员学生的教育主要由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党委、党总支自行组织,学校层面的统一教育载体则阙如。在内容方面,党校和各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的教育活动更多围绕党章、党建、党纪党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内容进行展开,但是更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还涉及较少。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目前学生党员约占全体学生的20%。从年级分布来看,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党员仅有10人,二、三年级343人,毕业年级469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党员545人,二年级578人,毕业年级720人。在党校培训方面,中国传媒大学每年参加学生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的人数为1000人左右,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的人数为500人左右。学生党校的培训内容具备一定的体系,有详细的教学大纲和师资队伍,每年开展两次。其目的是为了使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组织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端正入党的动机,吸引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党校培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端正入党动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党校涉及和考察得比较少。并且从党校结业考试的卷面成绩上看,近两年的成绩比之前有所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理论薄弱的问题。

在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一份调查问卷中,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支部最重要的职能是学习宣传教育,占全体调查对象的48.78%,可见学生党员对学生党支部承担起针对党员的宣传、教育职能是非常有期待的。在教育效果方面,认为效果好和较好的学生党员占到了将近72%,可见学生党员对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效果大多持肯定态度,但仍有将近1/3的学生党员对支部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不满意的,教育效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些不满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理论学习教育在内容方面存在着问题。在问卷中有35.9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有23.7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陈旧,有13.41%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有10.9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无趣,另有7.93%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没有说服力。该问卷反映,当前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方针政策和时势政治、党规党纪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文化法律业务知识。在以上教育内容中,有43.9%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科学文化法律业务知识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有17.8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另有10.98%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这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对支部理论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在科学文化法律业务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党员产生教育实用性不足的不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党员产生教育趣味性不足的不满,而在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党员产生针对性、时效性不足的不满。而学生党员对教育说服力不够的不满,根本上还是源于教育内容理论性的不足,不能以理服人。

以上欠缺的教育内容由于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很难为非专业领域的教师和辅导员所掌握。因此,各级学生党支部由于专业的限制和可用资源的限制,很难在支部层面的教育中解决内容供给不足的问题。在问卷中,53.66%的调查对象认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帮助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53.05%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场地困难影响了教育效果,另有28.66%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大环境影响了教育效果,20.73%的调查对象认为缺乏高水平师资影响了教育效果。显然,这些影响因素很难在学生党支部层面得到解决。因此,在问卷中,有41.46%的调查对象认为与班委会、团支部或校外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是开展党支部教育活动较好的方式。可见学生党员也已经意识到,为了提高教育效果,需要打破各党支部甚至是学校的藩篱,集中、共享地使用资源。事实上,分散在各个学院建制中的学生党支部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这些努力严重依赖于各学生党支部、学院党委(党总支)所具备的资源。这些资源一方面是有限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供给能力方面尤其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偶然的,无法形成普遍可用的长效机制。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制度供给和平台建设。

二、加强高校党的思想、队伍建设的认识

改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思想建设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章》第五章第三十二条写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党章》还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项义务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阅读《党章》我们可以十分明确地看到所谓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学习,形成对党的奋斗目标的高度认同,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入脑入心。

回望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样的一个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而广大党员也正是在这其中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我们的党也正是依靠这些理论的力量带领全党走向美好未来。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大创造。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从根本说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思想建党”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最早提出着重在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到延安整风时期,他进一步强调这个思想,要求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这个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整个党建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创新的理论,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无止境。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抓党的建设,首先要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因为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的这个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胡锦涛同志在建党85周年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对加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及时代要求做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党的思想建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作出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的决定,同时,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脉相承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要求全党深入学习这一科学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具体化要求,他要求全党树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为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地奋斗。2013年6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4月“三严三实”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党章党规和党员意识。这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创新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体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九大报告要求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九大报告尤其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加强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青年学生。我们党能够久经考验而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在于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就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

第三部分 青马学院与高校党建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高校党建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在活动建党方面具有很多创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吸引积极分子靠近党组织,巩固党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展开与党外青年学生的沟通,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确有成效。但是思想入党、信仰入党的问题长期以来是高校党建的一个突出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入党动机不纯,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和青年大学生、大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真正入脑、入心不足有极大的关系。如何调动大学生党员和积极要求进步的大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独特作用。

一、青马学院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平台

回顾近百年党的历史,党的思想建设有两大抓手,一是理论建党,二是实践建党。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稳定,使每个党员的理想信念明确坚定。大学生处在人生理想信念确立的关键时期,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就是系统地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灌输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灌输就是一个需要明确和不断加强及改进的问题了。

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理论见长的精品党校。目前高校党课主要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更准确地说是被推优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党校的培养目标,他们主要是接受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党校为期两个月,开设八讲,大致讲授内容为:党章党史、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宗旨和纲领、高校学生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习近平热点词条解读等。可见,党校所完成的任务是对已经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信仰共产主义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组织纪律知识的教育。由于受时间、师资等局限,目前高校党校很少有组织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计划。相当部分的入党积极分子没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著作。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生疏,对马克思主义的不了解在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中并不鲜见。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统计中,参与问卷的23名学员中仅有1人表示在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之前就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有60.87%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一般了解,有34.78%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不太了解。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情况方面,参与问卷的23名学员中有21.74%的学员表示在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之前就对马克思主义非常认同,另有78.26%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比较认同,无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不太认同或完全不认同。入党积极分子如此,那么加入党组织之后的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情况如何呢?据我们的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虽然都做了学习计划,但是第一落实得不得力,第二学习内容多为时事政治和党的近期会议精神等,并没有相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内容。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为己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德、智、体之间的冲突和替代,当然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不至于影响社会主义大学的教学目标。但是对培养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而言,这样大一统的教育显然是不足的,特别是容易缺“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传人为目标的课程,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大班教学、实践场所受限以及各校师资队伍的不均衡、讨论环节的不充分等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想还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上述党校、思政课、党支部、团学组织活动的局限性,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传播,特别是针对青年领袖的传播缺失,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重要接班人群体的传播缺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理论是政党的生命所在,正因为这个党能够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党的认识问题思路,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获得了一个五亿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地位,并且能够长期执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着正确理论的指导,而这个重要的正确的理论就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信仰者、行动者。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年纪念大会上讲道:“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而青年大学生中的申请入党人群和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党员群体应该成为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分子,建设这样一个平台是迫在眉睫的。

青马学院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承担这个任务。目前高校既有对全体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一般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也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的党校和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的支部活动,唯独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的理论学习。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精英,是未来中国之希望,引领着同代人的价值观,必须强化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通过小班、名师、精讲、参观、讨论等方式,力争讲深学透。青马学院培育的学员来自各个学院,可以成为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小老师。更重要的是青马学院的优质课程可以成为各个党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各个学生党支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材。借助网络平台建设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的青马网络课程将为上述学习提供更为有利的平台。如果说高校党校是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校,那么青马就是这所大学校里的精品党课课堂、以理论学习见长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思想建党的重要阵地。

青马学院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先锋队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对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习总书记对高校学生、教师和党委都提出了要求,但由于高校职能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青年学生往往成为高校思想建设的主阵地。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则可以充当高校思想建设的先锋队,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首先在组织层面,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在高校党员和党支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学生相较于教师时间更充裕,组织更容易,活动也更频繁,因此在学生中更适合建立思想党建的相关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教学,并辅以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打出思想党建的旗帜,培育思想党建的氛围。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员多为学生干部和学习骨干,他们不仅在学生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示范作用,而且与教师、学校机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活动也能够在学校范围内扩散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校的思想党建工作。从中国传媒大学青马学院的建设经验上还可以看到,再加上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较其他学生社团有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强的领导,有更完善的制度和更有规律的教学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成为推动高校思想党建工作的一个先锋队,在高校党建这一阵地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思想建设工作中的先锋队性质还表现为容易形成思想建设的新增长点。高校思想党建一方面要传播好党的理论,一方面要加强党的理论自身建设。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同时又具备相当的理解能力,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为有效的对象,最容易形成高校思想建设的增量。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一增量的形成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青马学院坚持精品路线,一方面择优录取学员,一方面邀请校内外名师把理论讲深、讲透,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针对其第一期学员的问卷中,参与问卷的23名学员中仅有一人表示在参加青马学院的学习之前就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有60.87%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一般了解,有34.78%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不太了解。而在青马学院半年多的学习之后,有52.17%的学员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该比例较参加前上升了48个百分点,而且无人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这一比例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可见,青马学院的学习有效增强了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参与问卷的23名学员中,有21.74%的学员表示在参加青马学院的学习之前,就对马克思主义非常认同,另有78.26%的学员表示之前对马克思主义比较认同,无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不太认同或完全不认同。在参加青马学院半年多的学习之后,有82.61%的学员表示对马克思主义非常认同,该比例较参加前上升了60个百分点。可见,青马学院的学习有效增强了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从长远来看,青马学院对高校思想党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且有望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思想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批判性、创新性强,很容易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事件中的经验相对照,从而形成疑问,这一点从中国传媒大学青马学院第一期学员的部分作业中可以得到体现。青马学院注重理论教学,因其小班教学的优势可以较多采用讨论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党课、思政课局限于单方面灌输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被组织激发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创新,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将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

二、青马学院是高校党的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

要在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培养造就一批忠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使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为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后继人才,这是我国高校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党的一大光荣传统。青马学院在这一任务中可承担积极的作用。

青马汇集了大学生中的未来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都是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断促进青年自身发展,并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和阵地,将高素质青年人才培养置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整个日常工作的始终。近年来青马工程的成功实施,首要的因素就是各级党和政府、各高校非常重视,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看作是一个带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历史与现实课题。

青马学院是培养队伍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必须有一支思想上入党、作风上入党的党员队伍。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择自愿报名、民主推荐、考核入校的召集学员方式,全方位地照顾到参加者的内心意愿、平时表现和基本素质,保证了入选青马的学员既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又有强烈的走进马克思主义的愿望。在改革开放的风浪里,他们既学习专业又关注社会,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青马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意愿,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强化他们的队伍意识。中国传媒大学青马一期开学典礼就极具这一个特点,学院为每个学员制作了青马徽章,揭牌仪式上着正装、宣誓授旗赠书,配备了专门的教室,发放了《马克思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且在随后教学活动中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课程、参观和志愿活动。这些学生虽然不在一个专业,但是青马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一支立场坚定、思维科学、活动迅速的优秀青年尖兵队伍正在形成。同时他们也是高校党组织的优秀后备人选。

中国传媒大学青马学院首期共28名学生,其中党员13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24名,担任班干部的18名。他们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是个文科生,在高中时代比较系统地但又是比较浅层面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当时是为高考驱动而学习,但我对其中的内容与思想方法是非常认可的,同时高中的高强度学习也使得我的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比较扎实,经常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选用上述的哲学原理作为开头,再接着联系具体实际,以至于很多同学开玩笑说我‘又红又专’。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有浓厚的兴趣,我才选择了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想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高中的理论水平阶段。老师为我们简要地梳理了课程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培养一批信仰坚定、理论水平扎实、政治素养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这些青年中的一部分少数人带领其他人去探索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真正地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为形成有特色的‘中国模式’尽自己的一份力。”“当代中国需要这样一批人,坚守民族的自尊,坚定文化的自立,坚持国家发展道路的自信。或许现在看起来,资本主义在全球实践成功的范围仍大于社会主义,但纵观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真正实现全面的民生关照和高度的社会文明的国家,大概也不超过三十个。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走不出体制和道路疑惑的困境,而不去坚信每个国家应当有自己的道路。‘中国道路’是我们青马学院课程研讨的核心;坚定地走出、走好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道路,也我们学习和实践的最大意义。”

青马是马克思主义“意见领袖”的摇篮。“意见领袖”泛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二级传播”。意见领袖往往活跃博学,具有人格魅力,能够影响他人态度。

青马学员在某种意义上就很有“意见领袖”的特质,他们一般是学生干部,至少是活跃分子、精神领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问题意识。从中国传媒大学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可见,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他们提高最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收获最大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心认同。在访谈中有学生谈到“最明显的提高是理论水平的提高,对党史的了解也明显加深,甚至能够在学部党委组织的学习中指出老师讲的党史中的错误之处,这是参加青马学习的结果”。“谈到收获,真的是要感谢青马学院为我们这些同学提供的学习机会。它不同于以往的党校或者团校的教育,它的课程是成体系的,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理论课的内容很丰富,同时还有实践和参观的课程。在有些课程中,我们获得的是非常新颖的观点,比如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马院的一位女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的一堂课,初读文章中讲的内容,除了感觉道理都对,我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了解毛泽东公开这样的文章出于什么目的,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什么样的思潮。在经过这些了解之后,我对文献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收获还是很多的,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学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在学习期间阅读了《毛泽东传》《邓小平传》和《马克思传》,对伟人有了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还认识了不少高素质的同学,上课不同于以往的马原的课程,听的同学很少,在这里大部分同学很专注认真,哪怕是一些稍有枯燥的内容也能够很认真地听下去,班级里很有学习的气氛。”

有针对性地利用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方式,高校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而高校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更是重中之重的传播对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应尽可能地将他们打造成马克思主义的“意见领袖”,使他们起到传播、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走进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认同社会主义理想、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重要作用。

青马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具有外溢作用。青马汇聚了一个学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学生意见领袖,这决定了青马学院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具有较强的外溢作用。

外溢作用首先表现为青马学院可以成为学生党建人才的蓄水池。青马学院的学员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各学院的学生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团干部,他们往往是各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实际负责人。他们在青马学院学到的理论知识自然地会被运用到各学院党课、团课的设计组织中去;青马学院的理论教学模式很自然地会被他们作为各学院党校、团校的参考,这都十分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可见,青马学院的定位和层次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势能。

外溢作用还表现在,青马学院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联络枢纽。以中国传媒大学青马学院为例,青马学院的学员中有大量学生党团干部,其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由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共同负责,其院长则由校党委书记兼任,这就形成了一个以校党委为首的打通行政机关、教学单位和学生社团的党建工作网络。学员可以利用兄弟院校、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组织各院系的党团活动;校团委可以通过这些学员增强校级党团活动的号召力,并且可以更为便捷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资源;校党委也可以获得一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中国传媒大学党委高度评价青马学院的作用,在2017、2018连续两年的学校总结中都表扬了青马学院在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作为校级组织,青马学院的这种联络作用甚至可以超出学校的范围,各个高校的青马学院可以参照现有院系的校际合作机制进行交流合作,将其外溢作用扩散到更广的范围,而这是高校现有的类似组织很难做到的。既然有学院之名,只要有足够的推动,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可以通过青马学院这个枢纽形成互补或联合的局面。2018中国传媒大学就联合北京地区6所高校举办了“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交流会”。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为《真理的力量》大型展览提供志愿服务,青马学院就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受到了中央编译局的表扬。

虽然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还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但是已显露出其茁壮的生命力,特别是对高校党组织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未来高校党建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渠道。

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党建新的增长点,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平台,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大学校,抓好抓准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6SXcEPinVV1bbQy/lWZuyuJQiVexF6V1n3luJDNcxheUD/X6uRd/Z2eiuYpOh+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