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1998)认为满意是人的一种感觉状况水平,是在比较人的期望与现实状况后的感觉。因此要考察公众对廉政的满意度就必须首先考虑公众对廉洁的预期和实际感知两个重要因素。公众对廉洁的预期,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政府廉洁问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众对政府腐败问题的容忍度。公众对廉洁的预期既是形成满意度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变量。
廉洁预期实际上是将ACSI中顾客预期引入廉洁中,形成了廉洁预期这个变量。在经济管理领域,大多数学者研究的该变量是顾客期望或者顾客预期等概念,而在公共管理领域很多学者使用的是公众期望或者公众预期。弄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廉洁预期的概念。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期望概念是各种服务质量模型和度量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指标,因此对服务期望做出科学界定成为研究服务质量和管理问题的基础。
对于顾客预期,学者们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学领域对其做了很多经典界定。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将顾客预期定义为顾客在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之前对其质量的主观意愿。ACSI模型中将顾客期望界定为顾客在购买前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预期。其中包括的观测变量有产品和服务适应顾客个人需求程度的顾客化预期,产品出现故障可能的可靠性预期,以及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整体预期(Forehlieh&Weleh,1996)。
对于公众预期,学者们大多认为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事务和提供服务的期望。并认为公众期望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来源于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消费经历,没有对政府服务的亲身感受,就很难形成合理期望,由此可见,对政府服务的感性体验,是公众期望形成的最直接的依据。其次,公众期望来源于公众的需求,公众的需求是公众期望产生的内在动力,随着公众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的加强、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对政府服务的期望也在相应地提高。再次,公众期望来源于政府公布的服务信息,政府公布的服务信息是公众期望形成现实依据。
公众对廉洁的预期很显然属于公众预期中的一种,本文将其引入到廉洁问题这个具体的领域中来,将其界定为公众在接受政府提供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活动前对政府在该项服务或者活动中廉洁情况的主观期望。它表现了公众对廉洁问题的一种预期,也体现了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容忍度,也是公众对政府在廉洁问题上的一种要求。
对于预期所包含的内容和维度,如同我们了解廉洁预期的定义一般,这个概念和变量本身就是引入ACSI模型而来,因此我们可以从顾客预期和公众预期等内容和维度中寻觅到廉洁预期的内容和维度,因为目前在廉洁问题上还没有发现有学者将该模型引入,所以也几乎看不到对廉洁预期相关内容和维度的界定。
对于顾客预期,有学者将其界定为两个维度:观测变量有产品和服务适应顾客个人需求程度的顾客化预期,即对产品的预期和对服务的预期(Forehlieh&Weleh,1996)。但是被广大学者所普遍认同的是ACSI的三因素说,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总体期望;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满足需求程度的期望;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可靠性的期望。
对于公众预期,孙婷婷、梁昌勇、朱龙、徐枞巍(2016)认为公众期望代表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即希望政府在哪些领域有所作为,进行什么作为。
而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依据其公众感知的内容来予以界定,也就是说要考察公众实际感知包括哪几个方面,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考量公众的预期。
因此本书也延用大多数学者的做法,也就是让廉洁感知的内容和廉洁预期的内容保持完全一致,本文在接下来的廉洁感知部分将对其内容做更详细界定,而廉洁预期的内容和其保持完全的一致。只有预期和感知都是对同一个内容,才可能说预期高于感知,使得其非常满意,或者说预期明显低于感知,使得其不满意,才符合模型的核心要义,所以让廉洁预期的内容和维度与感知保持一致也是模型本身所提出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