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政治观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政治现象也随之出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生活在城邦中的”,这个判断本身就包含了人天生要过政治生活的深意。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因此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其中也蕴含着人天生具有政治属性。因此,政治观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在不断地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要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基本的思想观念,它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政治观念,大体而论,有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但是没有哪种政治观能够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第一次揭示政治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围绕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来展开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离不开对政治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研究。处于当今世界,民族国家无疑是一切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不仅国际秩序是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的,国家内部的发展也以民族国家所确立的主权为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认识的事物。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国家”的历史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国家”的演变历史与爱国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在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国家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构成了当今时代的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国家治理能力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实力和长治久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政治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有序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效遏制了腐败,反腐败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换来的是政治清明的治理效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在青年时期就积极地开展廉洁教育,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 SDV/smuVUJk1h+PdW45qyDurILsivESEpsQrBATlwT70FtI2qOMVS7NLfb9H/g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