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电视剧和电影产业的成熟发展与其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和强大的资金支持密切相关。 Wohrle (1993)认为美国出口总额第二大的既不是电脑芯片,也不是汉堡包,而是电影和电视节目,欧洲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这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 Halbfinger (2005)认为估计好莱坞每年生产大约 75000 个剧本,但每年生产出的电影只有几百部,通常要花费数月或者数年来修改剧本或者组建创作团队,在筹备阶段电影制作公司就已经花费成百上千万美元了,这还没有进入实质拍摄制作电影的阶段 。 Kelly (2006)提出了电影为风险投资者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许多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Peter (2007)分析了股权融资进入电影产业的情况,列举了投资电影的几类重要人群,包括那些在新经济领域(科技、医疗等)赚得大量财富的商人、不在乎风险并且从事军火和石油生意的俄罗斯和阿拉伯商人,以及那些管理着大量资金的对冲基金经理们,讨论了电影产业按比例分成、低预算的电影制作等资金使用方式 ;美国好莱坞的市场研究机构会定期发布导演、明星的人气指数,为制片人和投资者评估项目价值、组建主创团队做参考 。
在加拿大, Lyon和Jim (1996)指出电视剧投资是一门艺术,加拿大银行家协会是国内主要的电视剧赞助商,自 1996 年起,所投资的电视剧已经拥有了 1800 万的观众,通过对股票经纪人和制片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客户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电视行业知识有限,对电视剧投资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从何处获得投资需求的建议,但是行业顾问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每一集的内容,并提供电视行业相关信息 。加拿大还专门建立了投资影视剧的基金,申请者必须是至少有两年拍摄经验的独立制片公司,通过贷款、授信承诺等形式提供拍摄资金的补充,投资项目包括英语、法语的电视剧和迷你剧集等,另外还有较低额度的电影支持计划,每年提供 180 万美元用于资助那些投资在 30 万美元和 75 万美元之间的低成本影片,申请者必须独立指导完成过一部短剧,并且是在加拿大公开放映的非学生电影 。
欧洲是全球电视剧、电影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之一。 Manuel (2000)对电视剧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 BBC就宣称将根据英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为出口的核心,他以BBC、 ITV和Channel 4 的商业电视剧为研究对象,认为如果对电视剧没有精心的策划和良好的国际销售,任何电视剧都将以失败告终,电视剧占据了英国商业电视台超过 25%的市场份额,其本身的制作质量对赢得大量观众和出口都至关重要 。 Maryse和Agnes (2003)介绍了法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情况,电视台是目前法国电影的主要融资主体,由于受众喜好和定位不同,使得电视台更倾向于投资大众喜剧电影。此外,由于法国普遍采用的是独立制片公司拍摄影片的制作模式,使得制片人对于电影创作和利润获取具有很大的主导权,政府为了促进电影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出台了很多的税收政策 。2004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实施电视节目的全媒体战略,对电视节目的评估体系以“公共价值”为核心理念,并提出将节目的投资价值作为长期绩效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伦敦,从 2005 年开始就有专门针对影视剧的投资市场,吸引了世界众多影视企业的加入,影视投资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和难以接受的利润警告,投资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类似于伦敦的股票交易市场,聚焦在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电视电影投资上,对独立制片人和投资者来说都是理想选择 。
在韩国,以电视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2015年,韩国文化产业已经占到了GDP的 15%。 Yang、 Shim、 Kim (2012,2006,2009)等通过对中国、日本、中国台湾观看韩剧受众的对比分析,阐述了韩流电视剧在东亚地区流行的原因,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文化产品在亚洲国家的传播更加自由,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也使得文化产业的投资逐渐增加,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韩剧的发展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市场形势变化的优势 。 Kim和Park(2008)研究了数字媒体对电视台所播放电视剧的收视分流,指出韩剧的流行经验表明电视剧在全球内容交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产品,韩剧使得很多演员被观众熟知并代言韩国产品,这些明星出现在电视剧和电影中会引起巨大的效应,近几年韩剧的生产成本和投资也在迅速增长,这也引起了人们对造星机制,同质化的题材和故事,以及成本飞涨的质疑 。 Youjeong (2014)研究了韩剧对城市和政治经济的宣传作用,通过电视剧可以吸引旅游者,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正在加大对电视剧的投资,当所资助的电视剧流行时,所收到的投资收益将呈指数性增长 。
在以色列, Dardashti (2016)介绍了国际基金公司是如何对以色列电视台进行投资的,虽然政府为支持以色列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基金,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基金能够对电视节目进行投资,广播电视公司更愿意生产现实题材电视节目来降低成本,投资基金有权对宗教人士的节目内容进行调整,或者直接更换参与者,来避免投资风险 。 Noa(2015)研究了以色列电视剧的艺术形式,他指出尽管投资电视剧比电影风险小,但是电视剧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密不可分,电视剧导演既有创造艺术作品的社会责任,要坚持艺术品质和标准,也有为电视机构产生效益的经济责任,要满足资本市场的盈利需求 。
总体看来,国外对于电视剧和电影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层面,包括投融资现状、方式及扶持政策等,全球各国对于电视剧和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不仅建设了影视剧投融资基金、交易市场,还从税收、文化贸易等方面给予支持,这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银行、保险、风险投资、商业企业、私人资本都在积极投向电视剧和电影制作、发行等领域,随着资金规模逐渐加大,投资收益也随之增加,不但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活力,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投融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电视剧产业的投融资效益和效率逐渐成为专家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投融资状况与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电视剧产业资金从短缺转变为“热钱”大量涌入,投融资环境和竞争态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与投融资机制完善的相关研究也在同步推进,产生了很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陆地(2003)在对国产电视剧的生产和流通环境的分析中,认为电视剧生产融资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资本通道和资本集中。解决了资本通道的问题,将使众多电视剧生产企业获得所需资本,引导资本流到最需要的项目上;解决了资本集中的问题,将促进电视剧产业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他还指出了电视剧市场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市场地位不平等等问题 ;高棉(2005)阐述了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市场竞争状况,每年全国大约投入 30 ~ 35 亿元用于电视剧制作,各级电视台在购买电视剧上的总投入约为 20 ~ 25 亿元,对比可知,电视剧交易当前仍是由电视台主导的买方市场,造成只有部分精品电视剧可以回收成本并盈利,大多数电视剧只能低价出售或赔本,各级电视台通过电视剧每年产生的直接广告收入达到 200 ~ 300 亿元,其中 70%~ 80%的广告收入都集中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上 ; Geng Song (2010)对中国的当代电视剧的研究中,指出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使得中国电视剧生产脱离了政府垄断的局面,对电视剧产业的投资利润可观,由于民营投资的增加,制片人首要关注的是观众对电视剧题材流行趋势的把握,并通过扩大广告收入取得利润 ;宋素丽(2010)对中国电视剧多元投资主体的诉求进行了研究,“票子、班子、本子”,即“投资、创作班底、剧本”是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三大因素。当前,投资者们通过直接成为投资方、投入资金进行利润分成、植入式广告等形式进入电视剧产业,使电视剧兼具了宣传品、作品和产品的特征,也代表了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导演、编剧、演员等影视公司主要合伙人,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三类投资主体的利益诉求,舆论宣传和经济利润并举 。
杨旦修(2011)指出目前电视剧投融资环节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共同运作的生产格局,具体的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财政、社会赞助、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私募资金和上市融资等,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 ;范志忠、姜荣文(2012)在对 2011 年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分析中指出,约有近 2500家机构从事电视剧制作,其中 50%的公司亏损,30%的公司持平,仅有十几家公司能够实现盈利,电视剧制作资金投入中,社会资本和业外资本占到总资金额的 75%,由于“热钱”流入、投资门槛低、产量增速过快、明星片酬激增等原因,使得电视剧在成本暴增的情况下,制作品质却没有提高,整体产能过剩,成了高风险的投资活动,2011 年,电视台采购电视剧版权价格就已经达到 120 ~ 150 万元/集 ;张国涛(2013)分析了国产电视剧产业的投资现状,他指出目前文化产业尤其是电视剧产业投资增长强劲,仅 2012 年全国 1. 7 万集的电视剧至少投资70 -80 亿元,增长幅度显著 ;张海潮、孙铭欣(2013)对我国电视剧产量和投资“双升”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大成本、大制作的电视剧已经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优质电视剧供不应求的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目前电视剧制作行业资金充裕,但规模效应仍有待形成 。
早在 1999 年,张寅就对当前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价值进行了阐述,电影电视剧的投资风险包括未通过政府审查的风险、题材选择不当的风险、资金投入管理不当的风险、创作者风险(导演、演员、摄制组等)、影片制作违规风险、影片发行和资金回收的风险、档期选择不当的风险等,电影电视剧吸引社会资金的途径包括设立电影电视剧风险投资基金、宽松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审查制度的规范化、国内外发行、完善销售体系、鼓励独立制片人、增加企业投资和参股制片等 ;张华(2001)在电视剧理性投资分析中指出,电视剧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艺术作品,投资者对剧本选材要把握好,要符合国家政治意识和法律政策,否则一旦审查不通过,将会使巨额投资血本无归。电视剧的制作对于电视剧产品投资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正常情况下利润率达到20%-30%较为理想 ;范红军(2006)对电视剧独家买断播映权提出了担忧,他认为“买断”虽然有利于电视剧的知识产权保护,缩短投资回收期,但使得独播剧交易价格被推高,电视剧产业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对节目质量、受众市场需求、竞争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建立电视剧购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秦勇(2006)介绍了在电视剧投融资渠道扩展的情况下,隐含着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政策的不确定性、电视剧的社会效益、审查制度、回报分配不均、题材内容简单重复、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都有可能损害电视剧生产制作各环节投融资方的利益,建立投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很必要 。 Caves (2010)研究指出“没有人知道”原则意味着不管是电视剧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存在着较高的投资风险 ;张智华、郑军港(2010)阐述了电视剧投资和融资渠道拓宽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电视台所购买的电视剧的总成本是较为稳定的,随着省级卫视平台争夺收视份额的竞争加速,卫视购买电视剧的价格逐年升高,所以电视剧在剧本策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题材、视角、制作质量等因素,如果跟风投拍、盲目投资,很有可能使电视剧投资血本无归 。
陆昱伟(2011)认为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已经超过美国,在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电视剧翻拍运营成本低,且关注程度较高,相比原创剧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翻拍剧更容易为投资人带来利润 ;谷鹏、李骁(2011)在对电视台“开年大戏”的竞争博弈研究中提出,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渠道、节目内容、收视率、广告、品牌五个方面展开,涉及电视剧价值生产、传递和实现各个方面,由于目前电视剧市场投资的盲目性、播出发行市场的不确定性、电视媒体的强势选择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电视剧无法播出,投资无法收回 ;黄海涛、王乙涵(2013)指出在电视剧产业由项目化向资本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非专业投资进入电视剧产业,使得电视剧制作周期缩短、剧本和制作缺乏推敲,产量大、精品少,尤其在省级卫视播出剧集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电视剧制作方销售和资金回笼越来越困难,投资风险日益增加 ;聂洲(2013)指出在我国电视剧市场投资热的背景下,高风险低回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以每集电视剧平均制作成本 50 万元计算,每年大约有 1400 集左右的电视剧没有播出平台,每年各级电视台对电视剧收购预算总额为 70 亿元左右,但是电视剧行业整体投资为 100 亿元左右,作为市场主体的制作公司通常也只有 10%的广告收入,因此投资方在筹划初期要重视剧本的多样化和质量,为电视剧内容和制作提供保障 ;吕梁(2014)对中国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的六大风险进行了研究,分别是政策及监管层面风险、市场过程带来的竞争风险、制片公司的资金与成本风险、制作环节的风险以及合作伙伴信用缺失的风险,只有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分析和防范机制,才能帮助民营制作公司规避投资风险 。
综合来看,对于电视剧项目投融资风险的研究经历了从重视利润和收益率,到制作、管理和过程风险评估并重;从单一的风险评估,到对电视剧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控制;从对项目、公司研究,到对产业政策监管、市场竞争优化,这样一个逐渐深化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投融资渠道的丰富,资本市场的运作更加频繁,电视剧产业的投资和经营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学者们始终倡导的是发展机遇与风险管控并存,理性看待电视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高风险。只有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才能使电视剧项目获得预期投资收益。
刘沙(2005)对国内电视剧融资和投资模式进行了探讨,他指出目前电视剧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来源于银行融资、股票融资、借款融资和定向投资生产等方式,电视剧项目的盈利点包括电视剧在国内的发行权、海外发行权、音像制品和网络制品的制作发行权、赞助和衍生产品的开发权等,由于电视剧项目需要投入较多资金,所以有必要建立影视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周凯(2005)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电视剧融资现状,他指出目前我国电视剧生产投资的 70%~ 80%的资金从社会募集而来,所以要对电视剧融资模式进行创新,可以采用影视产业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拓展海外融资、向电视剧产业链的上下游融资等渠道 ;和梅、刘莉莎(2008)在对国产电视剧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国内电视剧的生产80%都是依靠民营资本,电视剧融资是在电视剧项目确立后,针对项目本身筹集摄制资金的过程,电视剧项目融资兼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股票融资、向社会募集资金、与电视台合作、政府融资等,目前一部电视剧制作的投资周期大约需要两年,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电视台的购片价格和数量变化很少,投资风险日益加大,投资回报率下降 ;冯卫东(2010)对合作投资电视剧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电视剧制作至少要求有一家专业电视剧制作公司作为主导,来确保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同时兼顾各合作方在制作、发行、资金上的优势,减少共同合作投资的风险,才能获得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冯巍(2012)对我国电视剧的投融资现状进行了研究,电视剧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合作方投资、电视台预购、银行借贷、上市融资、政府赞助与奖励基金六大类,其中后三类所占比重日益增加,以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为代表的,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民营影视企业的顺利上市,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优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洪皓轶(2012)认为电视剧产业上市股票融资与产业基金融资目前刚刚起步,以导演融资为代表的电视剧市场影响力信用融资模式是指通过电视剧中的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等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誉,取得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以电视剧版权抵押、版权信托为代表的电视剧版权融资模式是指将版权视为电视剧产品的核心价值,利用版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和融资,确保制作资金,目前正在向电视剧项目打包抵押的方向发展,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将成为金融业与电视剧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电视剧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仍需健全 ;谷琳(2016)在对我国电视剧产业投融资的发展趋势分析中指出,当前电视剧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越来越紧密和频繁,但是资本瓶颈仍然是影响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华谊兄弟为例,说明了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和并购等电视剧产业投融资的发展趋势 。
综合来看,虽然电视剧投融资体系已经在我国逐步形成,以“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影视集团公司在与不同的公司、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合作,但为单片独立进行融资的比例仍然较少,针对中小型电视剧制作公司和独立的电视剧项目的投融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