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论题的缘起

(一)历史机遇与问题意识

从 1926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到 2019 年,中国动画走过春秋 90 余载,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鲜明的民族风格享有“中国学派”的一度辉煌。享誉世界的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在动画美学上有着革新意义的《小蝌蚪找妈妈》等影片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华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经济体制改革同样改变了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生存机制,国产动画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一个人才大量流失、创意严重枯竭的低迷期。直到 1999 年面世、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沉香劈柴救母”的《宝莲灯》,才使国产动画具有了一定向商业动画电影拓展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到 21 世纪最初的 10 年,政府开始大张旗鼓地出台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将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振国之策。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和产业形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场政府、学界、业界携手的跃进中,动画电影产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也进一步确立了其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所呈现出的现象进一步确定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

2010 年伊始,扶持政策和资金倾向的作用逐渐显现。2012 年出现“井喷”式发展,上映国产动画电影 20 部、总票房 4.74 亿;2013 年达 27 部,总票房 6.4 亿;2014 年 28 部,总票房 10.6 亿。 2015 年国产动画电影上映 33 部,大部分影片延续前几年的路线,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一些剽窃嫌疑之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圣归来》票房达到 9.6 亿元之高,造就了一个现象级事件。同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破亿元数量也首次达到 3 部之多,其余 2 部分别是《熊出没之雪岭熊风》(2.95 亿)和《十万个冷笑话》(1.19 亿)。2015 年由此被称为“国产动画元年”,“其生命底蕴开始萌发”。 国内的各大文化传媒集团纷纷将目光投向动画电影,资金、渠道等支撑力量相对过去的举步维艰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如此客观形势的变动对原创叙事能力提出了更切实的挑战。2016 年 7 月被寄予厚望的《大鱼海棠》上映,尽管在美术风格上可圈可点,但其叙事被广泛诟病。其他更多国产动画电影也存在着类似缺憾。这实际体现出中国动画电影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一直延续的是一种美术范式上的成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将一部分有美学精神追求的作品带入了专注形式化表现的路径,而无法构成叙事上的典范。中国动画电影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叙事道路,缺失现实的文化语境且没有形成稳定的叙事思想和情感。换言之,中国动画电影叙事还缺乏最基本的核心元素。

与之相对应,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且具有强大跨文化传播实力的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在叙事上却一直表现得非常稳定且成就了诸多经典。然而,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对世界的影响与我们对其的深度认知并不成正比。多年来,中国动画研究的功利性模式使创作者和研究者都习惯于从单一作品或作者论的角度发掘意义,关注其表达形式上的守旧与创新,因而流于或陷于概念式品评。动画创作现状的落后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客观上要求理论研究成为“坚实的武器”,要较大限度地调整观照视角,从艺术创作的本质、从人类精神需求的角度看待动画作品的创意溯源和深度开掘。

(二)中国动画电影叙事问题的症结:母题的失语与错位

艺术作品是对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反映,这种基本生存状态不是表象化的、简单的、无厘头的嬉笑打闹,故事文本和角色所承继的情感和命运应该是全人类所共通的,也就是说这种基本生存状态在故事的选择和艺术表达中应该涉及人类最基础的情感和命运走向,如英雄的旅程、自然的力量、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等。然而,中国动画电影的大量文本缺失母题传统,在创作文本中找不到人类情感的沉淀,这是叙事上一个重要症结。例如,有关“自然”母题的传承和书写,美国动画电影《冰河世纪》探讨精神意志对极限自然地貌的征服、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对抗和依存,日本动画电影《风之谷》《幽灵公主》展示有关“生命同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这些都是“自然”作为母题最核心的意义,从中可以参透人类原始居民在与自然交流中的恐惧、敬畏和身心洗礼。不论是《冰河世纪》,还是《风之谷》《幽灵公主》,其对于“自然”母题的诠释既是人类情感的继承,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征。创作者和学界一直强调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创作,而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恰恰缺乏母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重构。例如,与生命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自然观没有得到更好的诠释和塑造。在全球化语境下,动画电影民族性的表达越来越复杂,如何从混淆的视野中辨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文化特性并进行大众化的现代化表达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议题。

中国动画界元老万籁鸣先生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体验时曾感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艺术观意义重大。但我们现在的创作文本却将之诠释为“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而使创作题材、主题甚至母题都受到视野的局限。文化研究表明:文化的本质不仅仅是历史传统的还原,也是一定符号所呈现的意义,文化需通过不同时代物质文本和具体实践呈现。相对而言,中国动画电影对历史传统依赖过强,却又没有跳脱出来。《大鱼海棠》正是反映出一个对传统依赖过度、与时代语境严重错位的故事陈旧性问题,有评论文章指出其存在“叙事理念同观众审美期待的失衡现象”。 故事文本承继“报恩”“爱”等基本叙事母题,但症结在于其母题刻画缺乏时代的变体和超越。

中国动画电影叙事,最核心的问题即是母题的失语及其与民族文化、时代语境的错位。只有在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正视优秀文本成功的核心要素之所在。

(三)美日动画电影叙事模式的依托:母题的传承和变异

美国和日本可谓是目前世界动画电影版图中的两座高峰,其产业规模、艺术表现力及影响力均处于高点。值得关注的是,二者均在艺术与商业上达成和谐统一,却又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表现内容、形式与风格。迥异的影像特征让全球受众感受到来自西方与东方的差异化的美学范式,迥异的创作思路让动画电影的文本研究和跨文化传播具有更高研究价值,迥异的价值体系渗透出美国民主社会价值观与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取向与内涵。这种辨识度与传播效果是如何达成与实现的?笔者通过大量文本的分析与比较,试图从相对微观的视角探寻构成美日动画电影叙事的最基本质素。

动画电影与民间故事、童话、传说有着很深的渊源,美国动画电影中大量作品取材于此,并继承了民间叙事作品的基本叙事特征。改编自童话故事的影片有《白雪公主》《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睡美人》《小美人鱼》《极地特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长发公主》《老雷斯的故事》等,改编自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有《阿拉丁》《石中剑》《埃及王子》《花木兰》《熊的传说》《贝奥武夫》等,它们占据了美国动画电影版图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另外部分原创故事中,依然存在相似的传统叙事理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

这种叙事的感悟同样发生在日本,日本的第一部动画长篇《白蛇传》即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曾经说:“每次创作一个新的故事的时候,我以为我在写一个新的故事,但当我剥去故事的外壳的时候,故事的核心总是那些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碎片。”宫崎骏的奇幻、今敏的迷幻、新海诚的唯美、大友克洋的焦灼、押井守的压抑……不论情感与色调如何变幻万千,那种潜藏在作品中的古老元素似乎恒在。

向他山之石寻求答案,发现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具有一个共同点并涉及叙事的本质问题:文本中总会重复一些经久的、永恒的、常写不衰的元素,文本总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之中。这些基本质素的选择和重复,一方面折射出创作者集体无意识的创作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具有典型文化特性的整体创作观。遗传自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童话、神话的“母题”正是其奥秘与谜底之所在。这些“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碎片”经过岁月的洗礼,以一种颇具当代性的动画影像呈现。它是否依然固守着民间故事中那些不断被重复又具有新鲜感的叙事元素?它可能在与当代文化的结合中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将本土文化元素和异文化元素并行运用,同时随着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动画异文化元素如何转化为本民族艺术表达的语言,它是否可以构成动画电影的一个崭新的母题版图?本书针对美日动画电影的母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在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的同时,以期寻找构成美日动画电影叙事特点的最核心和基础的元素。

人类精神世界在艺术作品中的观照即是母题,所谓那些被反复选择和诠释的基本而核心的质素即是母题。本研究试图从母题的重复率、沿袭以及流变、超越的多角度去接近叙事密码的谜底。美日动画电影母题研究的文化价值、对于叙事理论体系建构的学术价值以及在此参照系下对中国动画电影叙事道路可能性的借鉴意义,成为提出此议题的缘起。 bVdbUIx3IZsLfrKcXCeXx5FdmEj7uXimyxbRY6rmvPg3OsKsk+IfMzGLZWCd1c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