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传统主义与正统中国的文化想象
——新国语刀剑武侠片的古典化叙事

粤语黄飞鸿片集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仍有拍摄,但数量已明显下降。黄飞鸿片集的式微,以及彩色电影技术的传入、电视业的兴起、美国西部牛仔片和日本武士片的盛行、长城公司彩色武侠片《云海玉弓缘》(1965)的大卖,诸多因素汇合刺激起邵氏开创香港“彩色武侠新世纪”(又称“武侠新世纪”“新武侠世纪”,或者“彩色武侠世纪”)的决心。经过《虎侠歼仇》《江湖奇侠》《鸳鸯剑侠》《边城三侠》《文素臣》等最初几部影片的实验,邵氏旗下导演胡金铨和张彻分别于 1966 和 1967 年拍出《大醉侠》和《独臂刀》,并大获成功,自此更一发而不可收。胡金铨本人先后开拍《大醉侠》(1966)、《龙门客栈》(1968)、《侠女》(1971)、《忠烈图》(1973)、《迎春阁之风波》(1973)、《空山灵雨》(1979)、《山中传奇》(1979)等近十部武侠片 。张彻则陆续拍了《大刺客》(1967)、《金燕子》(1968)、《保镖》(1969)、《独臂刀王》(1970)、《十三太保》(1970)、《游侠儿》(1970)、《新独臂刀》(1971)、《刺马》(1973)等数十部武侠电影。邵氏其他导演如岳枫、程刚、潘垒、罗维、郭南宏等,亦纷纷加入武侠片的拍摄行列,如《盗剑》(1967)、《神刀》(1968)、《天下第一剑》(1968)、何梦华《荒江女侠》(1970)、《影子神鞭》(1971)、《剑女幽魂》(1971)等。这些影片流行一时,蔚然成为粤语黄飞鸿片集之后一个新的武侠片潮流。

与粤语黄飞鸿片集相比,这类影片“不仅以国语取代了粤语,以彩色取代了黑白,以精心制作取代了‘七日鲜’,而且,一开始又是以古装刀剑取代了时代拳脚功夫”, 笔者姑且称之为“新国语刀剑武侠片” 。冠之以“新”,首先是因为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一个潮流,早期上海神怪武侠片也是用的国语,也是刀剑片,加“新”以示与之区别。其次,这类影片“以强烈的电影感,远离现世的古代背景,表现奔放浪漫的武林,就成了自由驰骋的乐园”,“无论人物形象、服装布景、言谈举止等,都有反乎国片旧习的创新” ,换言之,无论是和早期的上海神怪武侠还是此前的粤语黄飞鸿片集相比,它都显示出许多新的突破。不过,类型风格的创新并不必然意味着文化取向上的现代。事实上,透过这些影片在类型化叙事上的创新,我们看到的仍是一个古典中国的形象,而且是一个更为正统的文化中国的形象,显示出浓厚的传统主义的文化取向。 xTl8HSkc5lXxS9MyYSWoSAe5ZUIB4dg19ZwbcG1U6t4PSHYu4gnyfCM4AE84Ly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