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历史发展论

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影视文化走出去成为时代的话语。研究发现,语言障碍是制约传播效果的根源。加强译制研究、加强译制人才培养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之一。然而,如何理解译制的本质属性?如何认识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的发展?对于这样的基本问题,业界和学界的答案莫衷一是,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本文认为,明确回答这样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影响着译制政策的权重、译制模式的选择,而且影响着译制理论的建构、学科建设的规划,乃至教学理念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鉴于此,本章内容从文化传播、知识流通和艺术创作三个维度,梳理我国译制理念的发展脉络,透析译制发生的动力机制,探讨译制传播的艺术本质,以此作为对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发展的基本认识,为深化译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中,译制扮演着管道和桥梁的角色。然而,在关于译制是什么的讨论中,人们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比如说,译制片是艺术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配音翻译是艺术吗?回答也几乎是肯定的。但是,如果问字幕翻译是艺术吗?回答几乎是否定的,至少在学术查询中找不到把字幕翻译(甚至包括字幕本身)定义为艺术的说法。这里的问题是,电影电视剧的文本属于戏剧影视文学,不管是作为声音的配音,还是作为文字的字幕,都不能失去文学的本体,也就是说,配音是文学,字幕也是文学,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都属于文学翻译,因此都具有艺术创作的本体特征,可是,人们为什么会厚此薄彼呢?

笔者所见,人们对译制片、译制艺术、影视翻译、字幕翻译等基本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结果就有了像“配音翻译需要艺术再创作”,以及“字幕翻译的任务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这样自相矛盾的观点。本文讨论的关键问题就在这里:如何理解译制活动?译制的理念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更迭?如何认识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的发展?回答这样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在译制政策、译制模式、译制理论、学科建设,乃至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引领方向的作用。 V1E/NU2Y0+YqKvKr8XH0aKCgK1ph4kD7w7GVUaysjY7v6fhjJ+EQE/VBNN9UC5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