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研究基础

文献显示,国外学者对信息消费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侧重于信息消费者需求(TD Wilson, 1981) [47] 、影响因素(Chinn等,2010) [48] 、信息消费者满意度(Gorla, 2014) [49] 等微观问题。国内学者对信息消费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信息消费概念、我国信息消费水平、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信息消费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多数文献显示收入水平对信息消费影响显著,如马哲明和李永和(2011) [50] 的实证研究均表明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朱琛和蒋南平(2011) [51] 借助TVP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时期和结构的城镇居民收入对信息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张慧芳和艾天霞(2016) [52] 运用2003年—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对信息消费结构演变的影响显著。除收入外,学者们研究发现信息消费还受到教育程度 [53] 、信息产业发展 [54] 、财政补贴 [55] 、消费习惯 [10,56] 等因素的影响。

(二)信息消费城乡和区域差距研究

在信息消费城乡差异方面,学者们基于消费倾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视角比较了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张鹏,2001 [57] ;王平和陈启杰,2009 [58] ;肖婷婷,2010 [7] )。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如郑兵云(2007) [59] 研究认为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张红历和梁银鹤(2016) [60] 基于31个省区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数据的分析发现地区间信息消费差异呈现较平缓的先发散后收敛的“倒U”型趋势;叶元龄和赖茂生(2012) [61] 基于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的研究亦得出区域差距较大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关于信息消费的研究成果丰富,然而鲜有文献涉及区域差异的测算和分解以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影响因素检验。鉴于此,本部分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分析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我国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情况并按照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对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测算三大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信息消费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视角实证检验各项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讨论信息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和提升渠道。 TLR9T/DQa2hjIVIst6tSdzfgQNTp3FnQIZlzPPEnoxfICZyNG9DNCifuP7nXL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