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由墓志所在考见仆固等部之居地

“朔野”,在此指北方。金山,乃金微山之简称,又译阿勒坦山,即今新疆北部与蒙古国间之阿尔泰山。为避免与内地之金山相混,故特标明“朔野金山人”。此处“金山”实指以金微山而得名之金微州。

如所周知,仆固又称仆骨,如志文所言,“盖铁勤(勒)之别部也”。本漠北九姓铁勒强部之一。在我国史书中,仆骨之名最早出现于我国北朝时期。《北史》卷 99《铁勒传》载:

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山据谷往往不绝。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诸姓,胜兵可二万。

后来,回鹘部(史称“内九姓”)强大,兼并包括仆固在内的其他诸部,形成部落联盟,即史书所谓的“外九姓”。史载:

其九姓:一曰回纥,二曰仆固,三曰浑,四曰拔曳固,五曰同罗,六曰思结,七曰契苾。以上七姓部,自国初以来,著在史传。八曰阿布思,九曰骨仑屋骨。恐此二姓天宝后始与七姓齐列。

该文说明仆固部为回鹘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外九姓”中,浑、思结、契苾乃赤水军时期以来一直唇齿相依的部落;仆固、同罗、拔野固等则为南迁回鹘的另一支横水军五部的成员,亦与回鹘同历患难;骨仑屋骨部则似原属横水军五部之一的白霫部,不过以其首领名字命名而巳。后来,回鹘又吞并了拔悉蜜、葛逻禄为其“客部”,于是,回鹘“外九姓”实际上已扩大为“外十一姓”或“外十一部”了。

从上可以看出,仆骨与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等部,均居于独洛河(土拉河)以北地区。由于记载模糊,学界对这些部落之居地,历来分歧很大。清人何秋涛云:“当在今肯特山北、楚库河附近,仆固即楚库之音转也。” 段连勤接受此说 。 丁谦则谓:“仆固盖以水得名,即下(指《新唐书·回鹘传下》)《歌逻禄传》仆固振水,所部当先在彼地,后乃移于拔野古西,多览葛东,今土拉河北库伦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一带。” 其中,前说主要依据是仆固与楚库音近,后者仅因“仆固”二字相同而得出结论。仅凭音近而缺乏辅助材料,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岑仲勉疑在“贝加尔湖东巴儿忽真(Bargucin)河畔” 。刘美崧则认为其地应在鄂嫩河上游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5 册之“突厥”与“回鹘”二图中,也将仆固部置于肯特山东鄂嫩河上游。 近期,包文胜指出,“仆固部居地大概在肯特山以北、鄂嫩河上游一带”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情况表明,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与零碎,学术界对仆固部活动区域的确定基本处于猜测之中,多置其于乌兰巴托以东地区,以肯特山及鄂嫩河上游地区为其活动中心。然仆固墓志却发现于乌兰巴托西北 280 公里处的扎穆日苏木之和日木·登吉古城,位处土拉河北之河套地带。毋庸置疑,这一带应是仆固部活动的中心区域。《北史》与《隋书》之《铁勒传》均谓“独乐河北有仆骨”,与墓志出土地正相楔合。可证史书记载之不误。然而,学术界一直都把这一地区视作多览葛部及阿跌部的活动范围。

史载仆固部“在多览葛之东” 。换言之,多览葛地处仆固部之西。多览葛,《通典》作“多滥葛”,称其在“薛延陀东界,居近同罗水” 。《新唐书》亦云:“多览葛亦曰多滥,在薛延陀东,滨同罗水。” 要确定多览葛的位置,需首先确定同罗水的位置。同罗水应与同罗部的活动有关。同罗作为一个部落,在古代突厥卢尼文碑铭中多有出现,如《阙特勤碑》北面第 7 行、《毗伽可汗碑》东面第 31 行、《暾欲谷碑》第一石南面第 2 行等皆作tongra 。丁谦认为:“同罗水亦以水得名,即独乐音转,今土拉河也。” 然而,土拉河一名在突厥卢尼文碑铭中皆作toyla或tuyla,如《毗伽可汗碑》东面第 30 行和《暾欲谷碑》第一石南面第 8 行皆是 。说明同罗水和土拉河非为一地。尤有进者,在土拉河北多览葛南尚有契苾和浑部。《通典》明载,在土拉河北一带,“契苾羽在多览葛南” 。浑部,《隋书》称其在独乐河北 ,《新唐书》又说“浑在诸部最南” 。据此,浑部当在独乐河北又偏南的地方。契苾和浑二部之中必有一部在土拉河源处,多览葛势力是难以染指的,丁谦之说不可信,明矣。何秋涛认为同罗和通古斯音近,遂将同罗水比定为今俄罗斯境内的通古斯河。 仅凭音近而缺乏旁证,不足取,况且,同罗(tongra)和通古斯(tongus)的读音相差甚远,同时又与《新唐书》所明示多览葛“在薛延陀东界”相左,亦不可从。岑仲勉认为这里的同罗水应指今蒙古国境内哈拉河的上源通勒河 。通勒河,又译通格勒河,蒙古语作tongra,显系古同罗水名称的遗留。隋唐时期的同罗水,应指今哈拉河全流,发源于肯特山,汇流于鄂尔浑河。岑说不仅与史籍所述地望相当,且同罗与通勒为同声,可以信从。惟岑氏处多览葛于库伦(今乌兰巴托)与肯特山之间 ,方位显得过于偏东。段连勤认为“似定在乌兰巴托西北哈拉河中上游为宜” 。此说虽较前说更为接近史实,但以仆固墓志观之,段氏所定多览葛方位仍稍偏东。《通典》称多览葛在“薛延陀东界,居近同罗水”。薛延陀汗国的牙帐在“督尉犍山(即郁督军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北,独乐河南” ,大致在北起今土拉河南岸,南至杭爱山一带,包括鄂尔浑河中上游和哈奴依河上游地区在内。故包文胜认为“多览葛居地大概在‘郁督军山下’的薛延陀和通勒河之间” 。考虑到仆固部位处同罗水(通勒河)以南,其南又有契苾和浑部,故多览葛不可能居于通勒河以南地区。所以,言称多览葛居于“薛延陀和通勒河之间”也是难以成立的。严格来说,多览葛之居地应在如下范围:东起同罗水注入鄂尔浑河处,西至薛延陀东北部边界。

仆固的东邻为拔野古。拔野古,亦作拔野固、拔曳固、拔也古等,古代突厥卢尼文碑铭作Bayarqu 。《通典》卷 199《边防十五》云:“拔野古者,亦铁勒之别部。在仆骨东境。”《唐会要》卷 72《诸蕃马印》载:“杖(拔)曳固马,与骨利干马相类……在瀚海南幽陵山东杖(拔)曳固川……仆骨马,小于杖(拔)曳固,与同罗相似,住在幽陵山南。”亦说明拔野古在仆固之东。至于幽陵山的确址,无法详知。《新唐书》卷 217 下《拔野古传》云:“拔野古一曰拔野固,或谓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关于其地,学界也存在着分歧。何秋涛认为“即今俄罗斯国巴尔古锡穆(今贝加尔湖)城地” 。岑仲勉也认为在今贝加尔湖一带 。丁谦指其地望当在今克鲁伦、海拉尔两河北境 。刘美崧则称其地望应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 。包文胜则把其居地“大致考订为贝加尔湖以东、鄂嫩河中下游以西地区” 。查《通典》《唐会要》拔野古条有关记载,未见“邻于靺鞨”四字,《新唐书》增加此四字不知何所本。既与靺鞨为邻,其位置肯定要偏东许多,自然会使人将之与克鲁伦河联系起来。

拔野古西邻仆固,《隋书·铁勒传》又谓其在独乐河北。既然仆固部的活动中心在土拉河由南向东转弯之河套地带,那么,与之为邻的拔野古部就不会远至克鲁伦河一带。段连勤先生也看到了独乐河北说与克鲁伦河说之间的矛盾,遂推测说《隋书》称拔野古在独乐河北为隋及唐初拔野古部之居地,克鲁伦河及以东则为薛延陀汗国时拔野古部之居地,以为“必作如是推论方与史籍无抵牾” 。其实,史籍本身并无抵牾之处,拔野古部一直居于土拉河北,只是后人误将其居地东移了。究其实,拔野古部活动区域应在乌兰巴托西土拉河以北地区。

《通典》卷 199《边防十五》又载:

契苾羽在多览葛南,两姓合居,胜兵二千。

阿跌,亦铁勒之别部,在多滥葛西北,胜兵千七百。

斛薛,亦铁勒之别部,在多滥葛北境,两姓合居,胜兵七千。

白霫,在拔野古东,胜兵三千人。

鞠国在拔野古东北五百里,六日行。

由是以观,如果能够确定多览葛、拔野古之具体方位,以之为坐标,那么,其邻近之契苾部、阿跌部、斛薛部、白霫部及鞠国的位置也就相对容易确定了。再由这些部落向外推延,铁勒其余诸部之居地也有望得到更准确的定位。总之,仆固墓志的发现,为重新确认唐代铁勒诸部之活动区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Lqkrij0Ev6nrs+swyChttrwGMSVS508qesygCGFid5jBj414ix6+3qbyca6nFv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